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前門外歷史街區改造的三種方案_歷史街區的保護要求

前門外歷史街區改造的三種方案_歷史街區的保護要求

歷史文化名城北京有許多歷史文化保護區,每壹個保護區都是古都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有自己獨特的品質。在名城整體保護中,需要對不同對象進行詳細分類,因地制宜地根據其特點確定保護方法和措施,使其在統壹的古都文化氛圍中保持文化多樣性。歷史文化保護區內的保護對象壹般有四種:具有歷史空間尺度和特征的街區結構、與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相關聯的文物建築、為傳統文化內涵提供物證的普通歷史建築以及上述空間和建築實體所產生的場所精神。在這個層面上,文化多樣性從概念變成了不同的實體,每個保護對象需要不同的保護和利用策略,而策略的制定需要依據,而依據的來源就是對保護對象價值的判斷和選擇。保護目標的設定是否正確,保護對象的利用是否得當,取決於對價值的準確把握,否則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就會失敗。2004年9月,消失了47年的永定門重建,中軸線因為恢復了起點而被完整再現。2008年8月7日,按照民國街巷風格重建的前門大街重新開業。同時,前門大街西側大柵欄地區的幾條胡同進行了部分改造,保護和改造的三大歷史文化載體成為北京前門地區的新面貌。在上述三個對象的改造中,有三種不同的態度,三種不同的對策,街區的場所精神自然不同,所反映的價值取向值得重新審視。

恢復性重建――永定門城樓重建

明朝嘉靖四十三年(1564),為了增加北京外城的防範功能,在塔外修建了壹個甕,甕墻南側開了壹個門洞,與塔的門洞相對應。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軍在被迫撤出北京時,放火焚燒了壹些宮殿和城樓。清乾隆三十壹年(1766),永定門重修時,增設了瞭望塔,並完善了瞭望塔的條例,使永定門成為外七城中最高最大的城門。1950年,為了打通環京鐵路,骨灰盒被拆了。(見圖1)1957年,為了擴建通往永定門的交通大道,拆除了城樓和瞭望塔,把原本圍著骨灰盒的護城河切割拉直。從此,北京中軸線的南起點消失了,不再完整。直到2000年6月1日,以王先生為主的著名文物建築專家,向北京市政府有關部門寫了《關於重建永定門的建議》,要求重視歷史文脈的保護,恢復中軸線的完整性,並得到了政府的批準。2004年9月,據瑞典國家博物館學者Oss Voorde?西仁龍1921拍攝的北京城門、城墻照片及相關測繪資料,1938梁思成先生的調查資料,1937永定門城樓實測圖,1941至1944的吉太工程建築師作品。豐富的歷史和勘測資料,讓永定門的重建少了壹些思辨性;做法、材料、工藝原汁原味,再現永定門風情。所以,重建的永定門,就實體的真實性而言是“假古董”,但在壹定程度上也是真文化,是北京皇城文化軸的開端。

北京老城區永定門至前門壹線,是明清北京中軸線的南段,是北京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7.8公裏中軸線之首永定門。中軸線被視為“國家統壹、優秀文化延續、社會結構平衡、生活秩序合理等政治理念的象征”,以其禮儀精神價值成為北京的核心景觀。永定門是北京外城和中軸線的垂直交匯點。自明代北京前門外的封閉廂築墻納入城防後,取代前門(正陽門),成為北京向南開放的主要入口。它既是大門,也是中軸線的端點。在中國朝南的文化中,無論是自然因素還是精神需求,永定門的地位都很重要。鑒於“永定門”的含義,中國古代社會的統治機構希望人民能夠安居樂業,整個社會能夠和諧有序地發展,國家能夠繁榮。中國古代社會被視為“家即天下”的文化體。“家”的觀念統治著世界,家的穩固是“萬物興盛”的前提。於是把“永定”的理想貼在了首都北京的前門上,壹切禮儀、規矩、法規都以此為依據。可見永定門在城市和北京中軸線上的重要作用,被賦予了非常高的層次。從歷史、文化和社會的角度來看,永定門和其他城門壹樣,是重要的歷史文化載體。它的重建使人們對北京城門和城墻的記憶再次部分真實,概念和現實再次重疊,北京的歷史文化得到了實質性的保存和傳承。

推理重構――前門大街改造

前門箭樓月亮灣至南面珠市口路段經過改造後於2008年8月7日重新開放,新前門商業街改為步行街,擴大了活動空間,增加了活動內容,為北京老商業區註入了新的活力。在改造規劃之初,這條著名的商業街就確定要恢復民國初年前門大街的風貌,理由是“這條形成於明清時期的前門大街(見圖3)早在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時就被完全燒毀了。老北京人熟悉的前門大街,形成於清末民初,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達到頂峰。”相應地,在重新開放的街道上,青白石鋪面重新出現在帝國路的位置上,五座牌樓作為標誌性建築重新出現在街道的北端。電車消失40年後重新出現,壹些沿街建築根據民國照片重建。但最初秉持的保護修繕前門大街的原則並沒有完全實現,最終實現的是“模仿民國壹條街”,而且是帶有太多投機成分的模仿(見圖4)。此外,在壹條假街上還出現了壹些後現代的設計手法,壹些中國傳統的造型和裝飾元素被運用到了街道的美化和裝飾中,比如鳥籠、撥浪鼓路燈、石鼓花盆等等。雖然盡力營造了具有中國意蘊的街道形象,但卻背離了歷史街區保護的原則,使得重建後的前門大街成為“重新詮釋”的前門大街,後現代元素掩蓋了仿古建築和仿民國建築的形象,很難再找到民國初年前門大街歷史風貌的痕跡。

局部轉化――廊坊二胡同的微循環轉化

廊坊二號是前門大柵欄商圈的壹條胡同,歷史悠久。自明代成為街道以來,商業相對發達。清代沿街店鋪主要經營珠寶、玉器、玉器、珊瑚和字畫,是北京著名的珠寶玉器商業中心。珠寶玉石的經營活動壹直持續到解放前夕。因為南城的城市形成不同於內城的嚴謹規劃,大多是自然生成的。所以大部分建築形式都比較小眾和自由,不像內城那麽嚴格受法規約束。究其原因,可以追溯到清兵入城後實行“滿漢分城居住”政策,漢人被迫遷出內城,與羅布塘共同居住在地勢低窪的外城。再加上商業的繁榮,地價貴,為了經濟,店面門面比較窄。在街的東口,有十幾棟清末的小樓。窗外有鐵欄桿俯瞰平臺,屋檐上刻的字依稀可見。街上剩下的建築大多是中式和中西合璧的建築。建築風格的變化並沒有磨掉明朝永樂年間規範的商業體系,仍然見證了前門商業的發展歷史。早期的金銀珍珠玉器交易活動,現在已經被北京小吃取代,零星的字畫玉器店鋪只能追溯到歷史。但街道功能的轉變並不影響歷史遺存的珍貴,也不影響城市街區的格局、尺度和建築藝術,它們融合成壹種歷史名城精神。在政府和眾多文物保護專家的共同努力下,大柵欄地區在微循環改造過程中,對沿街歷史建築進行了保護和拆除,大部分有價值的建築通過局部改造得到保護。正如謝辰生先生所建議的,“壹些確實需要重建或拆除的有價值的地方,可以就地重建,盡可能保持胡同的肌理”,而另壹些沒有價值的房屋則被拆除。廊坊兩條胡同的微循環改造不同於前門大街的改造,最大限度地保護了街道空間尺度和其中的單體歷史建築,在延續歷史文化的同時,盡可能地實現了城市文化保護的真實性。(參見圖5)

三個結果

在前門外舊城改造中,根據不同的價值取向,對文物采取了三種不同的方法:恢復性改造、推理性改造和微循環改造,最終建成的建築呈現出三種不同的改造結果。前門大街改造帶有壹定程度的主觀臆測,建成街區的風格扭曲最大。永定門的重建更有依據和借鑒,屬於恢復性重建,在歷史文化的精神層面上具有壹定的“文化真實性”;以廊坊二巷為代表的局部維修改造屬於微循環改造,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老城區的胡同肌理、街區建築的原汁原味、街道空間的場所精神和歷史街區的“原生態”。

北京舊城保護要參考世界各國文化遺產保護的原則和實踐經驗,從我們自身的文化特點出發,以延續文化生命為核心。前門外的歷史街區結構、文物建築、歷史建築和場所是北京平民生活的主要載體,前門外的歷史就是北京平民的歷史。擁擠的街區是明代關巷居民的聚居地。豐富多彩的街頭生活是清代下層官員和普通民眾混合居住所產生的文化多樣性之母。它的價值覆蓋面應該是更廣泛、更包容的泛價值取向,既能容納珠寶玉器,又能充分容納地方特色小吃,像廊坊二中..正如謝辰生先生所建議的,要盡可能地保留和恢復它的街巷風貌,盡可能地保留胡同的肌理,但真正需要拆的也要拆。在微循環改造的胡同中,有歷史內容和價值的店鋪得到了很好的修繕,嵌在墻裏的磚石牌匾得到了清理和保護,局部腐朽的木構件得到了修復和更換,基本保持了原有的造型和風格。第二條走廊的保護是前門外老城區保護中比較好的做法。價值取向符合該地區原有經濟文化多樣性的要求,老城區的文化和活力有望得到進壹步延續。

永定門是紀念性文物建築,與今天的生活沒有直接關系,但有更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它聯系著北京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是北京“集體記憶”的壹部分,是北京記憶、夢想和希望的組成部分。不幸的是,永定門在20世紀50年代與北京城墻壹起被拆除,原有的歷史和真實的建築實體隨著城市的發展而消失。重建後,如果用《威尼斯憲章》來衡量,它不具備實體的真實性和歷史性,也不具備完整性。但鑒於中國木結構建築的特點和對真實性概念的靈活把握,起到了保存歷史文化、延續城市精神的作用。永定門的重建源於北京老城區中軸線的修復需求。作為中軸線的原點,它的重建是完整的,但作為更大的環境組成部分,它不具備整體性,因為城墻、骨灰盒、箭樓都不復存在,護城河被切割拉直。因此,綜合衡量永定門的重建成果,它只具有文物建築的精神支撐功能。雖然建築本身不是歷史遺跡,但重建依據的準確性和參照物的有效性使其在概念上具有文化真實性。對北京帝都文化的延續起到了毋庸置疑的支撐作用。它恢復了幾千年來凝聚了中國人民設計、文化、智慧和想象力的中軸線的完整性,其意義已經超越了文物的歷史價值。人們對永定門的想象,對帝都輝煌的向往,對國家安定繁榮的期待,讓人們離開了質疑其真實性的文物保護層面。

相比之下,前門大街的重建就是壹個偽歷史街區。在重建過程中,由於缺乏重建依據,只有少數建築有民國初年的照片,等等,重建的建築只註重現代生活的實用性,摒棄了老商業街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從歷史文化保護的角度看,既不是民國風格,也不是古風,而是不拘壹格的城市設計的結果。

廊坊的兩條胡同都屬於歷史街區,沿街建築大多屬於歷史建築。與前兩者相比,在微循環改造過程中,大部分歷史建築遵循歷史性、真實性、完整性三大保護原則。前門外的老城區建築多為木結構危房,人口密集,生活設施落後。住房使用者的生活質量遠遠落後於現代生活,這有助於舊城改造的動力,也構成了舊城保護的障礙。解決現代生活與文物的矛盾,將有效延長老城區歷史建築的壽命。微循環改造基本符合文化遺產保護的普遍原則,保持了建築在形態和精神上的真實性;在有價值建築的保護上堅持壹定的歷史性;通過對老胡同肌理的保護,實現地方整體性。廊坊兩條胡同的微循環改造,使得大柵欄地區的保護比永定門和前門大街更成功。原因在於對保護對象的價值有更準確的判斷和把握。

縱觀前門外歷史街區的改造,分析三種不同的歷史文化物品保護方式,可以看出老城區歷史文化各載體的內涵存在差異,價值凝聚點也存在差異。保護策略和措施應分別制定和實施,但要以準確和恰當的價值判斷為前提。

參考

1.張松《歷史城市保護導論:文化遺產和歷史環境保護的整體方法》,同濟大學出版社,2008年。

2.王·《文化光環:古跡保護十論》,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

3.阮《城市遺產保護論》,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年。

4.《張進啟百年大柵欄》,重慶出版社,2008年。

5.李建平《魅力北京中軸線》,文化藝術出版社,2008年。

6.《名城文化鑒賞與保護》,董,阮,同濟大學出版社,1993。

7.陳建波撰文《新前門大街改造商業復興》,來源:聚焦廣州商鋪網。Https://news。省略/show . aspx page = 2 &;& ampid = 27535 & ampcid=174

8.北京大柵欄改造:拆與保並舉,文章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略/article/cyzx/200605/1328 . html。

王海軍: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欄目策劃及主編:趙卓

  • 上一篇:初壹春節的作文
  • 下一篇:包裝機的優勢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