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勞動力轉移的成本

勞動力轉移的成本

農村勞動力轉移實際是農村勞動力自身資源的壹種優化配

置。我國有近1 3 億人口,其中7 . 8 億在農村。占我國人口絕大

多數的農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將直接關系到我國全面建設小

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從經濟學的角度看,農村勞動力轉移實際

是農村勞動力自身資源的壹種優化配置。只是由於農村勞動力

自身的特點以及宏觀政策和經濟環境的限制,農村勞動力資源

的再配置不僅僅表現為農村勞動力在空間和行業之間的移動,

同時還需要為這種轉移支付巨額成本(相對於農民的收入水平

來說)。本文主要運用有關經濟學理論,依據河南省農村社會經

濟調查隊有關調查數據,從成本的角度研究探討其對農村勞動

力轉移的影響,並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和解決辦法,從而促進

我國農村勞動力的有序轉移。

壹、農村勞動力轉移成本基本概念

1 . 直接成本。由農村勞動力轉移而引起的直接花費稱之

為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直接成本。直接成本由轉移費用( 又稱

流遷費用)和生存費用兩部分構成。其中,轉移費用指因外出

就業而異地轉移所形成的交通費、職業介紹信息費、學習培

訓費和變賣舊房屋、購置新住宅帶來的損失費用等。生存費

用指維持勞動力再生產所必需的費用,即生活費用。本文中

該部分費用並非外出者( 進城者)在轉入地再生產勞動力必

須的全部費用,而是指在轉入地與轉出地之間的生活費用的

差額。因為,即使農村勞動力不轉移出農村,而是在原地工

作、生活,同樣需要消費,也必須花費壹定生活費用,而這部

分費用並不構成其轉移的直接成本。只有轉入地與轉出地之

間生活費用的差額才是由異地轉移所引起,才能構成農民異

地就業的成本。

2 . 機會成本。農村勞動力轉移也具有機會成本,即由於異

地就業而放棄的在原就業地能夠獲得的收入。這部分收入壹般

包括農民在家務農收入和農閑期間的短期務工收入。該部分成

本的大小也直接影響到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積極性。如果機會成

本過高,或者說農村勞動力通過在家務農或務工就能獲得較高

的收入,則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積極性就會降低。

二、農村勞動力轉移成本實例分析

依據河南省農村社會經濟調查隊對在鄭州務工的河南籍農

民工所做調查,農民工人均務工收入為6 4 5 1 . 2 元,而其總成本

額為5 5 7 9 . 0 8 元(含直接成本與機會成本),其務工凈收入只有

8 7 2 . 1 元,各項具體數值見表1 、表2 所示。

由表2 可以看出,農村勞動力轉移後所獲得的收入扣除所

有的成本(包括機會成本)後,仍然獲得了純收入,即實現的

轉移純收入為8 7 2 . 1 元,這是農村勞動力轉移後實現的比在農

村務農以及從事非農活動所獲收入高出的凈收入。這說明農村

剩余勞動力之所以要轉移,要從農村走向城市,其原因就在於

轉移能為農村勞動力帶來更大的收入,實現更大的經濟收益,

從經濟學角度講實現了農村勞動力資源分配的進壹步優化。

由表1 中我們還發現,農民工在外務工收入完全來自於工

資費用,而無任何福利收入,該項收入為零。這說明當前我國

的農民工就業保障體系還很不完善,農民工的收入缺乏穩定性

和安全性,也從另壹方面說明了當前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

為什麽呈現兼業性、季節性的特點,農民們農忙種田,農閑打

工,是因為務農收入是他們收入的基本保障。

通過表1 、表2 中農民工務工成本的具體構成,還可以發現

以下問題:

農村勞動力轉移總成本較高;直接成本中生存費用所占比例

較大;機會成本在農村勞動力轉移總成本中所占份額也較大;政

府各種辦證費、管理費等是農村勞動力轉移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結論及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農業收入和務工

收入的巨大差距是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的根本動力。但是,

農村勞動力轉移時所需要承擔的各種轉移總成本過高,從而降

低了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的凈收入,影響了農民收入的實際提

高。為此,各級地方政府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第壹,減少各種辦證收費,降低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直接成本。

政府不合理的“辦證”收費行為,不僅直接“卡死”了壹些農民

的進城通道,而且還通過增大農民外出成本和降低農民收益率,

提高了“門檻”,減弱了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動力。要進壹步加快

農村勞動力的轉移速度,減少各種不合理的辦證收費勢在必行。

第二,實行補償性人力資本投資政策,相對減少農民支付

的成本。鑒於目前存在的農村勞動力人力資本收益率較低的情

況,政府應加大對農民培訓的投資力度,改善培訓和辦學條件,

降低農民學習、培訓費用,減輕農民獲得技能的成本支出,提

高外出就業凈收益,增強其外出務工的動力。通過改進教學培

訓模式,調整培訓計劃,使之更能適應農民外出就業的實際需

要,提高人力資本投資效益,把沈沒成本減少到最低限度。

第三,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立農村失業救濟和養老

保險制度,逐步將農村的社會保障由依靠家庭和土地轉向依靠

社會和制度。在城市,應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範圍,使已經離

土離鄉但還沒有城市戶口的農村轉移勞動力也能享有諸如醫療

保險、養老保險等各種社會福利網絡的保障,增強農村轉移勞

動力抵抗就業風險的能力。在某種程度上來講,這也是增加農

村勞動力在外務工收入,降低農村勞動力的轉移成本。

第四,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轉機制,增強農村勞動力轉移成

本的支付能力。對有轉移意願的農戶,允許他們按照市場價格

轉讓其所擁有的土地使用權和住宅,從而獲得他們離土離鄉、

在城鎮生活所必需的基本保證金和經營資本,增強其轉移成本

的支付能力。

第五,完善法律法規制度。加緊進行與《勞動法》相配套

的立法工作,重點加快制定促進就業、社會保障、勞動保護、最

低工資標準、戶籍管理等壹系列配套法律法規建設,形成較為

完善的體系,使農村勞動力轉移走上依法管理的軌道。同時加

大執法力度,制止各種亂收費、亂攤派等直接導致農民工轉移

成本升高的現象。

(作者單位:河南鄭州中原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 上一篇:創業的經驗教訓
  • 下一篇:6種中醫治療近視的優缺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