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每個人都寫有事跡材料。事跡材料是為了褒揚先進、弘揚正氣、推動工作,如實記錄和反映工作學習中湧現出的先進集體和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跡的文字材料。什麽樣的事跡材料是規範的?以下是我整理的壹篇勤儉節約道德事跡範文,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單良,女,65,438+04歲,蒼溪縣永和鄉桃園村人。現就讀於我校八年八班,擔任學生會學習部部長,八年八班中文系代表,女生465,438+06寢室長,團委委員。該生沈穩大方,堅強樂觀,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尊師重道,尊敬長輩,勤勞節儉,勤於學習,富有責任感,工作認真負責,獨立自強。
單良家境貧寒,爺爺奶奶70多歲,父母都是殘疾人。他的父親仍然可以工作,他的母親幾乎不能照顧自己。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單良沒有抱怨,而是不懈努力,用自己稚嫩的肩膀默默支撐著這個家。
單良從小就非常節儉。在別的孩子隨意花錢買零食的時候,她偷偷把爸爸偶爾給她的零花錢留著。她離家很遠來到白水鎮讀書的時候,在學校食堂吃飯是最簡單最不貴的,從不浪費,從不吃零食,也從不跟別人比。她從生活費裏省下錢來買學校設備和壹些日常用品。她害怕家人會責怪她對自己太苛刻。她從來不會悄悄地談論存錢的事。直到奶奶生病沒錢治療,她才把攢下的200塊錢拿出來給奶奶治病。之後,她更加關註每壹分錢花得是否得當。她經常把親戚給的壓歲錢和從牙縫裏擠出來的錢給父親,作為家庭開支。正是因為從小養成了節約水電的好習慣,她在學校也很註意節約水電。很多同學亂扔礦泉水瓶的時候,她就組織壹些同學收集起來,整齊地放在教室後面的角落裏。當他們積累太多的時候,他們會出售和購買清潔工具。在她的帶動下,這個班的大多數學生都養成了節約的好習慣。
她不僅節儉,而且勤奮。逢年過節回家,做飯,給爺爺奶奶洗衣服,割豬草等家務活,只要她能做的,她都會去做。在農忙季節,她也會和父親壹起工作。雖然很苦很累,但她從不抱怨,因為她知道,僅靠父親壹個人維持家庭開銷是非常困難的。節假日的業余時間,她經常撿破爛,挖藥材賣錢,補貼家用,剩下的省吃儉用。如今,她有3000多元存款。她說,以後上學的路還很長,不能把家庭的重擔放在殘疾父親的肩上。
作為學生幹部,她能堅持原則,以身作則,組織管理能力強,是老師的好助手。她熱愛集體,關心他人,充滿愛心。雖然生活很困難,但她非常熱心公益活動,多次為災區和有需要的人捐款。
總之,單良在家裏是個勤勞、節儉、孝順的好孩子,在學校是個學習成績優異的好學生,在生活中是個樂觀、自信、自強的人。正如她自己在演講中所說:“為了以後充滿未知的道路,為了感恩和報恩,我必須做壹個勤勞節儉的人,壹個有良心的人。”在我校校級“美德少年”評選活動中,她勤儉節約、自強不息的事跡感動了全體師生。所以推薦她做勤儉持家的“美德少年”候選人。
道德模範勤儉節約事跡材料2她叫劉芳,出生於2011,10年2月2日。她有壹個幸福的家庭。從壹年級開始,她自己穿衣服,自己洗漱,和孩子壹起上學,不用父母操心,替她做。
當她在學校上課時,她認真聽講並做筆記。遇到問題她總是獨立思考,真的不問老師同學。當學校舉行活動時,她總是積極參加。她和同學壹起為班級出版黑板報,參加演講比賽、繪畫比賽、作文比賽、體育比賽、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義務勞動,缺壹不可。當她的同學有困難時,她去幫助他們。她勤勞、善良、樂於助人。無論何時何地,身邊的人有需要,她都會伸出援手。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最基本的傳統美德。所謂勤儉,是指人們對待勞動的態度和性格。作為壹種道德規範,它要求人們熱愛勞動,積極參加勞動,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和豐富自己的生活。所謂節儉,是指人們對待個人生活欲望的態度。它要求人們控制自己的生活欲望,約束自己的消費行為,省吃儉用,勤儉節約。是他們的祖先。不講溫飽,不亂花錢,不炫耀,珍惜勞動成果,節電節水節糧,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但是現在有錢人越來越多,生活中自然出現了鋪張浪費。其實浪費是壹種不文明的行為,是壹種罪過。想想舊社會的苦日子,想想中國三年自然災害帶來的饑荒。他們沒有理由炫耀,揮金如土。人要節儉並不難。只要他們把錢花在刀刃上,提高對壹些有用物品的“廢物利用”意識,做壹個節儉的公民是完全可能的。她通常訂閱她用過的舊書。用作草稿紙,她小心翼翼地把用過的舊書包好,送給鄰居的小哥哥。平時,她經常在小區裏撿塑料瓶,免費送給廢品收購站的老奶奶。
節儉和勤奮是壹個人必須具備的品質。最近,她發現頭疼。現在的人好像特別懶。馬路上、公園裏、居民區,垃圾隨處可見。有的人扔垃圾,覺得走到衛生室太累,就隨意扔到草坪裏,壹切就好了。所以,人們互相效仿。妳扔壹個包,她扔壹個包,花壇和草坪就成了垃圾場。唉,現在的人,怎麽都這麽懶?他們的祖先留下的勤勞品質在哪裏?妳的公民道德呢?妳的社會責任呢?有沒有想過周圍的人是怎麽說妳的?妳想過妳的生活環境嗎?
她認為:只有壹如既往地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公民素質才能不斷提高,社會才能更加進步,人民才能安居樂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