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偉代表:註重生產布局、城市布局和人口布局結構的優化和協調。
慕德貴代表:用好區域協調發展對接平臺,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劉學庫代表:區域規劃的實施既要“硬整合”,也要“軟整合”
“經紀人來了,把水果準備好裝車!”收到消息後,李俊德催促他的家人清點蘋果並裝袋。李俊德是陜西省洛川縣京兆鄉的果農。近年來,隨著陜西果業的發展,他家的收入逐年增加。
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如今,許多西部人和李俊德壹樣,成為西部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壯大的受益者。
隨著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和東部新跨越,隨著區域經濟板塊的聯動,我國區域協調發展進入了從“單極突進”到“多輪驅動”的新階段。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充分發揮地方特色和優勢,進壹步提高區域發展協調性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代表們表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下好全國壹盤棋,不僅是壹個地方性問題,也是壹個全球性問題。它不僅是壹個緊迫的經濟問題,也是壹個重大的政治問題。
引導產業有序轉移,實現互利共贏發展。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也是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時期。
青海省副省長高雲龍委員說,由於地理環境、人口素質等因素的制約,西部地區豐富的資源優勢並沒有真正轉化為發展優勢。大部分西部省區與東部的絕對差距有進壹步擴大的趨勢,西部省區之間的發展也極不平衡。
河南省副省長張大偉代表說,從經濟發展趨勢看,點狀拉動必將走向區域經濟壹體化,發展成為更大範圍的區域合作。因此,必須加強和完善跨區域合作機制,消除市場壁壘,通過科學引導促進要素流動和產業有序轉移,促進區域經濟良性互動和協調發展。
近年來,西部地區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東快西慢”逐漸變為“西快東慢”,但中西部地區的經濟增長主要靠高投入和物質資源消耗增加來拉動。河北省發改委主任劉學庫代表認為,產業轉移必須註重將循環經濟理念貫穿於規劃、產業布局、項目建設等各個環節,努力構建產業內、產業間、產業與社會間的循環經濟體系。
張大偉指出,在制定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時,要更加註重對中西部地區的引導,“三個現代化”同步推進,生產布局、城市布局和人口布局結構優化協調。
“東部地區是給鳥換籠子,西部地區是用梯子爬山。只有這樣,各地區才能真正互利共贏。”貴州省副省長慕德貴代表表示,要用好區域協調發展對接平臺,積極吸引資金和項目,更加註重項目質量,抓住世界產業轉移的有利時機,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加強轉移支付,促進區域公共服務和區際公共服務均等化,是區域協調發展的核心。慕德貴表示,由於發展不平衡,中國東、中、西部地區之間的金融資源差異較大。進壹步完善轉移支付制度,縮小地區公共服務差距,使不同地區的居民享有同等的醫療衛生條件、社會保障待遇和基礎教育條件。
高雲龍說,目前我國區域政策制定的基本空間單元過大,在制定政策時,很多都是重復或強調國家的普惠性政策,真正不同的政策品種少、力度弱。比如,財政轉移支付等重點政策往往是定性描述,實際操作細則不多,對區域協調發展作用有限。“不同地區要實行差別化支持政策,有效引導生產要素合理流動,促進城鄉、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壹邊是“民工荒”、“招工難”,壹邊是“就業難”。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勞動者的素質和技能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張大偉認為,對於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和大量勞動力就地轉移的中西部地區來說,發展職業教育也是當務之急。中西部地區財政實力弱,教育水平低,國家必須盡快加大對中西部地區教育資源的投入,促進教育服務均等化。
高雲龍說,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還應積極發揮金融在促進區域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中的作用。要進壹步優化金融資源配置,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節能減排,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重點,加強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管理。
,不斷完善公共* * *金融體系,加快建立促進產業轉移的社會保障體系。
遵循發展規律,優化生產力布局
發展區域經濟,首先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交通設施建設。張大偉認為,國家應繼續加強鐵路建設,積極推進鐵路建設和管理體制改革,中央財政應加大對公益性、戰略性國家幹線鐵路建設的投入。此外,隨著中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加快,國家也應加大對這些地區航空建設的投入。
高雲龍說,實施區域規劃重在“找市場”,而不是“找市長”。區域市場要素的統壹配置,壹開始需要政府的統壹規劃,最終還是要探索建立“市場化”的要素配置機制。
在實施區域規劃的過程中,既要“硬整合”,也要“軟整合”。劉學庫認為,當地發展環境的質量將成為項目選擇的壹個重要考慮因素,因為基礎設施條件和優惠稅收政策的差異正在逐步縮小。如果只是“硬融合”和“軟融合”,即使引進了項目,也很難留下來發展好。
張大偉說,促進區域發展,也要遵循發展規律,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優化全國生產力布局,形成合理的人口分布,合理引導人口流動,讓更多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就近轉移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