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在後臺輸入授權。
時尚稍縱即逝,但經典永恒。盡管古典音樂已經流傳了壹百年,但它仍然具有永恒的魅力。只要妳願意靜下心來,註入妳的內心,妳壹定會在其中發現熾熱而華麗的美。其中,我聽到了勝利的喜悅,生命的希望,纏綿的愛情,莊嚴的贊美,生與死的變化,西岸的夕陽,市場的喧囂,甚至還有朦朧的森林和民族的歡樂。當妳懂得用古典音樂的簡單和純粹來抵禦這個世界的復雜;用古典音樂的完美和諧中和這個社會的混亂秩序;回歸放松和動態平衡,是古典音樂給妳的最大魅力。能體會到這些美好的人,精神世界極其豐富。
這壹期精選了10首抒情古典音樂。
願每個迷茫的夜晚都渴望安慰
陪妳度過難忘的每壹秒。
▼
01
降b小調夜曲
降B小調夜曲第1號作品9第1號
弗裏德裏克·弗朗西斯澤克·肖邦
肖邦壹生寫了21首小夜曲,Op. 9有三首小夜曲。這首降B小調小夜曲是肖邦的“原作”,寫於65,438+083 0-65,438+083 65,438+0年之間。
《降B小調夜曲》是三部曲形式,第壹段充滿了柔和朦朧的韻味,節奏很自由;中間降D大調的旋律用八度音階彈奏,極其甜美,這也是這首歌能讓人著迷的全部原因。
傳統上,“夜曲”主要用來表現深夜的寧靜,旋律通常如夢境般寧靜柔和。肖邦的《夜行》並沒有簡單地繼承傳統的表現風格,而是在形式上趨於自由,內容上趨於多樣化,更加熱情委婉。
02
月光奏鳴曲
第14號鋼琴奏鳴曲,作品27之二
貝多芬
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是壹部以奏鳴曲形式出現的奇幻抒情作品,也被稱為月光奏鳴曲。
貝多芬顛覆了“鋼琴奏鳴曲”的傳統形式,在第壹樂章使用了柔板,情感表達極其豐富。有若有所思的溫柔,有悲傷的吟唱,有黑暗的預感,慢悠悠的旋律裏有淡淡的憂傷。
《月光奏鳴曲》通過和聲、音域、節奏的變化,細膩地表現了內心情感的波動,具有如夢似幻的朦朧特征和沈思。是“古典樂派”向“浪漫樂派”過渡的代表作品。
03
夢見童年的場景
兒童,作品15
舒曼·羅伯特
《童年場景之夢》完成於183 8,是舒曼創作的13個童年場景中的第七個。
183 8年,正在熱戀中的舒曼給克拉拉寫信:“我記得有壹次妳說:有時候我在妳面前像個孩子。不管是不是受此影響,總之我受到啟發,當場寫了30個有趣的小品。
童年場景的夢之歌,有著遞進卻又微妙變化的詩意節奏。它是那樣的輕盈而富有感情,仿佛內心的旋律在流淌,既描述了對幻想的追求和希望,也表達了對美好夢想的期待和熱愛。
04
g弦詠嘆調
南阿裏亞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G弦上的詠嘆調是巴赫管弦樂組曲第三號中第二樂章的主題,充滿了詩意的旋律美,成為膾炙人口的名曲。
原曲創作於1727 -1 73 6年之間。傳說巴赫的大提琴在宮廷舞會上被人動了手腳,除了G弦,其他弦都斷了。然而,巴赫最終即興創作了壹首只有壹根G弦的詠嘆調。
19世紀,德國小提琴家奧古斯特·威廉姆將此樂章改編為小提琴和鋼琴。小提琴在低音琴弦的伴奏下,奏出了悠長而莊嚴的旋律,最後在安靜而祈禱的氣氛中結束。
壹百多年來,《G弦上的詠嘆調》以其古樸典雅的旋律和G弦特有的豐富音色成為巴赫的代表作之壹。像是永恒和諧的對話,也像是內心的律動。
05
小夜曲
弗朗茨·舒伯特小夜曲
音樂體裁《小夜曲》以表達愛情為主,柔中帶剛。
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被譽為“歌曲之王”。《小夜曲》是舒伯特短暫壹生中最後壹首獨唱藝術歌曲之壹,由德國詩人萊爾·斯塔伯的詩創作而成。
舒伯特去世後不久,音樂出版商哈斯林格發現了他最後的14首歌,以“天鵝之歌”的名字編成了壹個集子,第四首是《小夜曲》。
《小夜曲》的歌詞很美,情感真摯,畫面感很強,仿佛心在說話,開心,熱切,又略帶期待。音樂充滿空靈清澈,仿佛不含煙火。
06
f大調浪漫
F大調浪漫
貝多芬
寫於180 2的《F大調浪漫曲》是貝芬僅有的兩部小提琴浪漫曲之壹,它充滿了精致的節奏,充分體現了創作的天才。
首先,主小提琴,僅由弦樂組伴奏,呈現第壹主題,配合美妙的裝飾音,極為華麗。
第壹個主題被所有的管弦樂合奏重復後,主小提琴相繼引出下面的主題,經過各種擴展和變調,又回到了第壹個主題。尾聲通過主小提琴在漸暗的氛圍中結束了音樂。
07
泰國人的冥想
泰國人的冥想
馬斯內
這首歌源於19世紀的法國浪漫主義作曲家儒勒。馬斯奈的歌劇《泰伊斯》講述了公元四世紀埃及絕世名將吉泰伊斯(Jitaiyis)的美麗顛倒眾生,過著銷魂的生活。
後來受到男主角艾森諾和尚的影響,終於擺脫了頹廢的生活,獲得了心靈的平靜。
《泰人沈思》是第二幕第壹場結束時的小提琴獨奏。看到建議沒有用,僧艾森諾在深夜靜靜地站在伊斯曼外,等她回心轉意。《靜心》展現了此時Tais內心的轉變。
歌曲旋律優美,情感豐富,甜中帶苦。在緩慢的節奏中,醇厚的音色表達了精神與欲望、內心孤獨與掙紮、懷疑與迷茫、悲傷與遺憾的激烈爭鬥,最終得到平靜。
08
如歌的行板
如歌的行板
柴可夫斯基
這首像歌壹樣的行板,常用於弦樂合奏或小提琴獨奏,原是柴科夫斯基《D大調弦樂四重奏》第二樂章187 1。
《如歌的行板》的主題是186年夏天,柴科夫斯基住在烏克蘭卡蒙卡村姐姐的莊園裏時,從當地石匠那裏聽到的小亞細亞民歌。
整首歌由兩個主題交替反復組成。第壹個主題是上面提到的優雅的民間曲調。安靜的切分音過門後,就引出了激情感受的第二個主題。鋼琴伴奏以同樣的音型連續,但壹點也沒有單調的感覺。
從那以後,我又回到了八度的第壹主題,第二主題我也反復稍作改動。音樂的最後是第壹主題的片段,演奏和呻吟像痛苦的嗚咽。
09
d大調佳能
D大調為3把小提琴而作的佳能和吉格舞曲
約翰·帕切貝爾
“教規”的形式出現在公元14世紀。通常幾個聲部旋律依次出現,交叉,互相模仿,互相追逐。
最著名的佳能是《D大調為三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而作的佳能》,由約翰·帕哈貝爾於1678年至1690年創作。300年後,它仍然有魅力。
作為巴洛克時期的室內樂作品,《D大調佳能》旋律簡單動人,大提琴演奏兩小節低音,和聲重復28次。之後間隔加了三把小提琴,旋律依舊悠揚。
作為人類文明的代表之壹,D大調卡農是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通過無人駕駛的旅行者號宇宙飛船送入太空的。
10
月光之歌
德彪西的月光
德彪西的《月光》原本屬於1890年創作的鋼琴組曲《貝加莫組曲》第三樂章。但是作品太美了,經常壹個人玩。
印象主義音樂的鼻祖德彪西的音樂,借鑒了印象主義和象征主義繪畫的技巧,讓聽者用壹種多向的朦朧旋律重構自己的聲音和畫面。最典型的就是這首月光歌。
《月光歌》采用了古老的多利亞調式,用簡單的色調描繪了壹幅寂靜與月光的畫面,充滿了詩意的浪漫情調。透過音符,仿佛可以看到皎潔的月光,在烏雲中搖曳,靈動而充滿幻想。
壹首首優美流暢的旋律在耳邊緩緩流淌。
對幻想充滿了內心的追求和希望。
也包含了心靈對理想生活的熱愛和期待。
沈醉其中,仿佛時間和空間同時停止了流逝。
這大概就是古典音樂經久不衰的原因吧。
最美的音樂,既能贊美上帝,又能安慰人。
五個步驟
熱愛音樂和世界的妳。
不要錯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