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基本涵蓋了大部分輔導員的工作,具有普遍性。
擴展:
1.課程教育質量改進系統。大力推進以“課程思想政治教育”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優化課程設置,修訂專業教材,完善教學設計,加強教學管理,梳理各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和功能,並將其融入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壹。
2.科研與教育質量改進體系。充分發揮科研育人功能,優化科研環節和程序,完善科研評價標準,改進學術評價方式,促進成果轉化應用,引導師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和學術導向,培養師生精誠報國的理想追求、敢為人先的科學精神、開拓創新的進取意識和嚴謹求實的科研作風。
3.實行教育質量改進制度。堅持理論教育與實踐培養相結合,整合各類實踐資源,加強項目管理,豐富實踐內容,創新實踐形式,拓展實踐平臺,完善支持機制,教育引導師生在親身參與中提升實踐能力、建立家國情懷。
4.文化教育質量改進系統。註重以文化育人,深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牢牢把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化校風學風,繁榮校園文化,培育大學精神,建設優美環境,滋養師生心靈,陶冶師生品行,引領社會風尚。
5.網絡教育質量改進系統。大力推進網絡教育,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拓展網絡平臺,豐富網絡內容,建設強大網絡隊伍,凈化網絡空間,優化效果評價,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引導師生強化網絡意識,樹立網絡思維,提高網絡文明素質,打造網絡文化產品,傳播主旋律,弘揚正能量,守護網絡精神家園。如何做好網絡育人工作,作為輔導員做些什麽?)
6.心理教育質量改進系統。堅持修心與立德相結合,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構建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咨詢服務、預防幹預、平臺保障“五位壹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著力培養師生理性、平和、積極的健康心態,促進師生心理健康素質、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協調發展。
7.管理教育質量改進系統。要把規範管理的嚴格要求與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結合起來,加強教育立法,遵守大學章程,健全校規校紀,完善自律公約,加強法治教育,全面推進依法治教,推進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強化科學管理對德育的保障功能,大力營造治理良好、管理得當、風氣清正的教育環境。
8.服務教育質量改進系統。把解決實際問題與解決思想問題結合起來,關註、關心、服務師生,把握師生成長發展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服務,增強供給能力,積極幫助解決師生工作學習中的合理訴求,在關心人、幫助人、服務人中教育引導人。(好句子)
9.資助教育質量改進系統。將“扶危濟困”與“扶智濟困”、“扶誌濟困”相結合,建立國家資助、學校獎勵、社會捐贈、學生自助“四位壹體”的發展性資助體系,構建物質幫助、道德滲透、能力拓展、精神激勵有效融合的資助育人長效機制,實現無償資助與有償資助、顯性資助與隱性資助的有機結合,形成如何當好資助人、做好輔導員?)
10.組織教育質量改進系統。把組織建設與教育引導結合起來,強化高校各類組織的教育責任,增強工作活力,推動工作創新,擴大工作覆蓋面,提高輻射能力,發揮高校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院(系)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層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發揮工會、* *團委、學生會的聯系服務作用, 學生社團等組織,團結和凝聚師生,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於各項工作和活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