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華爾街、矽谷和底特律,汽車業微笑曲線的兩端和底端。

華爾街、矽谷和底特律,汽車業微笑曲線的兩端和底端。

文本|托雷多

當我們習慣了特斯拉的自制電池,對於汽車行業來說,真的是壹件很可怕的事情。

幾乎所有人都在關註特斯拉電池日(電池?Day)帶著很高的期待,在謎底揭曉之前,媒體從海報細節分析矽納米線曝光新電池“餅幹盒”,還有百萬英裏電池不斷被猜測,熱度難降。

這壹刻終於到來了。北京時間9月23日上午,加州壹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在數百輛特斯拉組成的“露天免下車影院”裏,馬斯克上臺拉開了電池日的帷幕。

只是在某些人眼裏,這是壹場“期貨大會”:“4680”電池推出,但量產還需要幾年時間;特斯拉會帶來25000美元的新產品,但那是三年後的事了。

直到最後,現場的股東和屏幕前的觀眾都沒有等到“百萬裏電池”。

華爾街並不買賬。他們希望看到的是特斯拉更具顛覆性的創新,不僅限於汽車行業,還包括電池行業。電池日的發布效果未能達到預期,特斯拉當天收盤下跌5.6%。第二天,疊加特斯拉網絡中斷的不利消息,該公司股價下跌超過10%,收於380.36美元。

但很少有人在意。這壹切的前提是,這家美國明星公司自然要肩負起改造甚至顛覆電池行業的重任,雖然它的自我標簽是“純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清潔儲能”。

說起特斯拉,很多人還是把它歸為新能源汽車公司,盡管它收購了Solarcity。另壹方面,無論是資本還是產業,還是消費者,大家都習慣了馬斯克和特斯拉在其他領域的開拓和創新。

所以回過頭來看特斯拉,它其實是壹家以“加速世界向可持續能源轉型”為目標的科技公司。

目前幾乎所有的車企,包括零部件供應商,都在努力向“科技公司”轉型,但管理層在表態的時候大多會有所保留,最終的落腳點還是會回到“制造”這個詞上。

車企引以為傲的制造能力限制了他們的想象力。現在很多車企由於技術轉型,短期內會回歸“制造”主業。

在今天的汽車行業,華爾街的資本和矽谷的技術創新位於微笑曲線的兩端,而很多汽車公司只是沈湎於曲線的底端,忙於制造。

近日,滴滴和比亞迪聯合設計的定制車D1被劇透。據媒體報道,該車型今年將投入10000輛,明年將達到100000輛。根據比亞迪公布的數據,2019年公司銷量超過45萬輛。如果明年65438+萬輛的消息屬實,壹下子可以占到其全年銷量的近四分之壹。

早在2017,我就和壹個投資公司的合夥人聊過這個話題。當時我想象的體量更大——假設妳是壹家汽車公司的負責人,有汽車平臺給幾百萬輛車的訂單。妳會接受嗎?

“不接,大小姐訂的。如果妳把它撿起來,這是愚蠢的。”幾百萬的訂單,需要投入研發,車價也降得很低。最後,標準和話語權不在我們自己手裏。在他看來,旅行平臺可以今天給妳訂單,明天給別人。當時的壹些自行車廠成為自行車巨頭的代工廠是有先例的。

“因此,華爾街和矽谷的結合是有道理的。”壹個傳統車企的高管,現在在矽谷投資,感覺這兩方牢牢抓住了利潤的兩端。

馬斯克在華爾街和矽谷之間架起了壹座橋梁,讓特斯拉沒有跌到曲線的底部。

位於矽谷的特斯拉在第壹原理的基礎上,通過不斷創新解決用戶遇到的問題,而華爾街則給出了資本回報。尤其是今年,特斯拉股價飆升,市值超過大眾、豐田等傳統車企,甚至超過4000億美元。

早在今年5月1,特斯拉拆股前股價就突破800美元。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在我看來,特斯拉的股價已經太高了。”但是,公司的股價依然停不下來。8月28日,股價突破2300美元。之後按照1:5的比例進行拆股,股價繼續上漲。

資本是瘋狂的,但也是理性的。9月電池日,馬斯克帶來了“期貨”、無極耳和CTC(cell?去哪?機箱(即將電池集成到機箱中)技術並不獨占,華爾街的反應是股價下跌5.6%。

電池日之後,我和前述矽谷投資人聊起了這件事。在他看來,底特律不能有特斯拉。“傳統和創新不能天生。”

咨詢公司的全球合夥人方認為,新的獨立公司將有助於吸引外部融資。因為砍掉了電動業務和燃油車業務,兩家公司有兩張表。對於傳統車企,市場會用PE來計算估值,而對於全新的電動車企業,會用PS來計算估值,可能會帶來更好的估值。

壹些公司已經開始嘗試,東風汽車的藍兔是壹個獨立的子公司,但體制似乎沒有本質的改變。

這位矽谷投資高管提到壹個傳聞,壹家世界500強的歐美車企今年年初確實考慮分拆電氣化業務,新公司專註於新能源領域。

但是前幾天,我碰巧和這家公司的相關人士聊到了這個話題。他們直言公司要考慮傳承。現在很多人還是以公司的名字為榮。如果拆分後新公司越來越好,甚至會超過母公司。母公司如何處理自己?只是這個理由不充分。IBM把個人電腦業務賣給了聯想,現在還是IBM。

雖然現在很多公司都知道會面臨“創新者困境”,紛紛成立獨立子公司做自動駕駛或者其他新業務,也會從矽谷挖人,但是“光挖人沒用,獨立也沒用。百年老店是壹個體系,進入其中很容易被同化。”

“車企轉型科技公司,關鍵在於犧牲。”壹位中國科技巨頭的汽車業務高管告訴我,犧牲壹個人容易,犧牲壹群人難,觸及群體利益必然遭到對方反擊。

傳統與創新的不兼容,在於汽車廠商“什麽都想要”。用兩條腿走路不容易。希望傳統業務帶來利潤,卻下不了決心“所有?在“新業務”中。搖擺之間,是特斯拉和滴滴的機會。

同樣拿著放大鏡找破綻,相比底特律的死氣沈沈,華爾街對生機勃勃的矽谷更加包容。在他們眼裏,這就是未來。

另壹方面,與受董事會和股東影響的大企業不同,由創始人或強勢管理者控制的創新型企業顧慮較少,更能堅持前行,堅決執行。

我們以電池為例。通用汽車在電池研發上投入了大量資金。如果沒有寶馬的早期支持,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很難成為全球鋰電池巨頭,但他們都沒有選擇建立自己的電池。

正如福特汽車公司首席執行官韓所言,自己制造電池無論從成本還是采購方面都沒有優勢,而該公司的產品開發和采購總監則表示,建立電池工廠每年需要生產654.38+萬至654.38+05萬輛電動汽車。他認為,除了特斯拉,沒有壹家車企有足夠的規模來證明支出的合理性。

換句話說,這是投資未來的損失。大眾在這方面比較激進,投資了Northvolt,QuantumScape,Forge?納米和其他電池行業,同時成為郭萱高科的最大股東。只是激進的伊迪絲現在在公眾面前很不好過。

現代企業委托代理制度的弊端在改革時期更加明顯。日系車企中,豐田等權力集中的家族企業正在有序推進轉型,股份多元化的日產則需要想辦法走出困境。

回到特斯拉,作為壹家上市公司,馬斯克對這家公司的影響力和控制力極強。而強調第壹原則的“矽谷鐵人”,不過是朝著認可的方向,按照既定的步驟前進。繼續前進。

2006年,馬斯克發布了“特斯拉的秘密宏偉計劃”,該計劃分為四步:第壹步是制造壹款昂貴的跑車,第二步是用賺來的錢開發壹款產量適中、價格相對低廉的車型,第三步是用創造出來的錢制造壹款量產、價格更低的汽車,最後提供清潔能源。

這種使命感讓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瞄準了目標,那麽即使在Model?3難產期間,馬斯克依然有信心走下去,因為他知道這是唯壹的出路。

通用也有“零事故、零排放、零擁堵”的宏偉願景,願意投資電動化和自動駕駛,但兼顧主業也是必然選擇,步伐相對較慢。

有時候慢了壹步,當然車企也有機會趕上。

畢竟市場競爭是壹場無休止的馬拉松,華爾街、矽谷、底特律之間的博弈還在繼續。

-結束-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

  • 上一篇:未來醫療行業會被人工智能取代到什麽程度?
  • 下一篇:盧鑫余浩的“相聲新勢力”會成為第二個“德雲社”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