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佛教南傳的主要特點是什麽?

佛教南傳的主要特點是什麽?

南傳佛教是與漢傳佛教、藏傳佛教並列的又壹大體系,是壹個由印度傳到斯裏蘭卡並不斷發展的佛教派別。在教義方面,南傳佛教繼承了佛教中的佛教體系,遵循佛陀及其弟子的教義和實踐,因此被稱為“上座佛教”,又稱小乘佛教。南傳佛教主要分布在斯裏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老撾等南亞國家,以及中國雲南省的傣族、布朗族和崩龍族。因為南傳佛教使用的經典語言屬於巴利語系,所以也被稱為“巴利語佛教”。

斯裏蘭卡是佛教從南方向上座傳播的中心。佛教正式傳入斯裏蘭卡是在公元前3世紀中葉,阿育王和木義蓮子長老會阿育王的兒子摩哂陀“前往教倫嘎島”,受到當時國王田艾·許娣的禮遇,斯裏蘭卡第壹座佛教寺廟建成。這座大寺後來成為佛教在整個南傳佛教的發源地和中心。不久,摩哂陀的妹妹僧伽蜜多帶領十名僧侶從印度來到斯裏蘭卡,並成立了僧侶團體。1世紀前後,斯裏蘭卡佛教僧侶發生分裂,形成了“大寺派”和“無畏山寺派”。公元4世紀,無畏山寺派獲得國王支持,壹度掌權,大寺派數十座寺廟被毀。之後在大廟範圍內修建了毛多林寺,形成了“毛源寺派”。就這樣,斯裏蘭卡佛教壹度形成了大寺派、無畏山寺派、茂源寺派三足鼎立的局面。6世紀後,無畏山寺派逐漸衰落。7世紀,密教傳入斯裏蘭卡,逐漸興盛。1165年,經過洛羅國王莫泊河壹世的整頓,無畏山寺派和祇園寺派合並為大寺派,終於結束了邪教1100多年的分裂歷史。12-15世紀,以大四教為中心的佛教傳入緬甸、泰國、柬埔寨、老撾等地,受到各國國王的強力保護,使上北堡佛教在這些國家和地區迅速發展,形成了上北堡佛教南傳文化圈。

南傳佛教使用巴利語、法、經、三藏。“巴厘”直譯為“行”、“行”、“令”,意為“此條”。南傳佛教認為,巴利語是佛陀所說的古代摩揭陀語,所以它也有“佛經語言”和“經文語言”的意思。阿育王時代的法律銘文中使用的大多數字符都使用這種古老的摩揭陀語言。古代的摩揭陀語只是壹種半固定的語言,而巴利語是在這種共同語言的基礎上確定的,同時也受到了印度西南部的阿潘提語和後來的佛教梵語的影響。這種語言傳入斯裏蘭卡後,成為念誦佛經的專用語言,後成為聖典的代名詞。公元前1世紀,用文字寫在八爺上的三藏經正式出現,八裏三藏壹直完整系統地流傳至今。當八裏藏經流傳到緬甸、泰國、柬埔寨等地時,相應地出現了用緬甸語、泰語、高棉語等字母音譯的八裏藏經。因此,現在南傳佛教的弟子們在閱讀和背誦佛經時使用巴利文。如果把巴利文的三藏與漢譯四阿迦瑪及法藏對照,會發現漢譯四阿哈分別屬於法藏部、說萬部、彌撒部等經典。,而法藏中也流傳著《壇武德四分法》(法藏)和《米薩賽五分法》(華帝)。《八裏法》、《經》、《倫三藏》屬於其他學派的經典,無論從內容還是組織結構上,都比北朝版本的漢譯本更加嚴謹完整,也更富有早期佛教的色彩。

南傳佛教的思想特色體現在四個方面:學派、經典、理論和實踐。首先,就教派傳承而言,南傳佛教主要繼承了印度出勤制度中“分別論”的傳統,之所以稱之為“分別論”,是因為該教派的僧侶用分析的方法來解釋佛教。從碧潭七部南方小說中的《論事》壹書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壹些分別論的命題,如過去與未來、法無體、並非萬物皆真、四諦可解、無“中國”、羅漢不退、泰加洛無實補等。其次,就經典而言,南傳佛教的七篇散文分別是《姬發論》、《分論》、《解論》、《人的假設論》、《雙論》、《法趣論》和《時輪》。除《論事》外,其余均為佛教傳世,這壹體系壹般是從《舍利弗佛說》發展而來。第三,南傳佛教的主要理論是:心靈是純凈的理論,主張從分離的經驗中解放出來;佛道不* * *說,聽與聽始於厭,佛始於悲,所以發展不壹樣;佛的觀點主要是基於歷史上真實的釋迦牟尼佛,而不是後來公部理想化的佛。最後,就宗教實踐而言,南傳佛教有壹套井井有條的實踐方法和秩序,這主要是基於優博迪沙的釋道論(釋義大光,約在覺音前200年)和覺音的凈道論。佛教在上座的修行,不僅以嚴格遵守戒律為特征,還以系統完整的禪定傳承為特征。禪修者可以在禁欲清凈的基礎上修習禪定,修成專註後的禪定,甚至可以擺脫煩惱,擺脫生死,證明涅槃。為了保證佛陀戒律和教授的可靠性和真實性,上座的僧侶在保持傳統和教法的純潔性方面非常嚴格。

南傳佛教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佛陀時代的修行和生活方式。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南傳上座的僧人依然過著原始佛教中簡單樸素的乞討生活,比如挨家挨戶乞討,不食反季節,住阿蘭若,念經半個月,雨季居住,各行其事,遇事因果報應。南傳佛教的解脫之道主要依靠戒、定、智三論,以定為中心,從十處(即土、水、火、風、藍、黃、紅、白、空、識,觀其四周萬物)出發,達到四種禪定。除十倍外,還有十不凈觀、十念觀、四佛觀、四無色觀、厭食觀、界差觀,合為四十種田,適合讀書人不同的習慣。

南傳佛教與中國佛教的文化交流很早就開始了。公元410年,東晉高僧法顯遊歷獅子國(今斯裏蘭卡),在無畏山寺住了兩年。他的遊記描寫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和佛教盛況,為後人提供了非常珍貴的史料。公元434年左右,鐵索羅等兩批僧人先後到達宋朝都城建康,將僧人戒律授予回國等300余人,建立了中國兩大僧人團體。公元488年,巴德拉,壹位僧伽,用巴利文翻譯了覺音的《見法與見普拉卡什》。這本書描述了佛祖滅後的三集,阿育王向各地派遣傳教士,莫賽陀在斯裏蘭卡傳教的情況。中國流傳的“諸聖點”論,就是隨這本書介紹的。

早在公元7世紀左右,南傳佛教教就通過緬甸傳入雲南。大約在13世紀,南傳佛教教由泰國傳入雲南西雙版納、德宏等少數民族地區,並逐漸被傣族、布朗族、德昂族、佤族、阿昌族等少數民族所接受,取代其原始宗教成為主要宗教信仰,特別是在傣族中。13年底傣語創制後,出現了用傣語刻在巴野上的佛經,為其進壹步發展提供了文化基礎。在傣族地區,由於不同的戒律和習俗,南傳佛教教被分成幾個不同的教派。公元15世紀,南傳佛教教成為傣族地區的主導意識形態,在西雙版納等地形成了政教合壹的制度。佛教的影響已經滲透到傣族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 上一篇:北京市第三十壹中學的校史長廊
  • 下一篇:美麗又溫暖。春天給妳看風衣。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