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人除外。
因為他們,他們還在享受他們的“三月三”假期。
2014起,廣西壯族自治區所有市民3月3日起可放假兩天。
五個月前,我們寫過壹篇《廣西霍格沃茨正統》的文章,介紹了廣西少數民族特有的娛樂活動——當地的高空繡球。
繡球花桿的形狀像哈利波特裏的魁地奇。球員投擲手中有繩子的繡球,擊中三米高的球門。
最特別的是,對於廣西人來說,拋繡球根本不是景區專屬的那種表演,而是認真的——
中考體育。
像800米和立定跳遠,老師都要在體育課上教和練。
大陸人對拋繡球的想象是,美麗迷人的母親穿著婚紗,羞澀地做出了人生中唯壹的婚姻選擇。
廣西人都是少男少女,* * *會讓妳見識什麽是實力與美貌的結合,什麽叫做“為了中考成績,我能在兩分鐘內扔出18個繡球”。
不要用via @隱龍
當時我以為事情就這樣結束了。
往3米高的桿子上扔繡球很厲害,但是哪個省的人沒有什麽絕活?妳不這麽認為嗎?騎熊貓上學的四川人。
真沒想到,平時不太明顯的廣西朋友,居然有壹種外人沒想到的少數民族技能。
Via@廣西外院歐美團委學生會
如果外省的朋友去廣西考小學老師,妳壹定要記住。
妳需要掌握的基本功不僅僅是進班前瞬間變臉,自習課時偷看教室窗戶,“整棟樓最大聲的就是妳的課”。
還有拋繡球、跳竹竿、多人踩板等多種特技。
廣西是少數民族大省,僅居住在世界上的民族就有12個,有壯、漢、瑤、苗、侗、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彜族、水族、仡佬族等。
還有44個其他民族,包括滿族、蒙古族、朝鮮族、白俄羅斯族、藏族、黎巴嫩族和土家族。
如果身上沒有壹些國民的“絕技”,真的很難說服學生。
也許妳對跳竹竿的想象是,景區的表演者靈活輕盈地展示著他們的舞蹈動作。
這是黎族過去慶祝春節的文化活動,極具觀賞價值。
就是壹般人第壹次見面都會害怕,怕腳踝被夾住。
但是到了廣西的中小學生身上,他們就會表現出什麽是速度,什麽是激情。
步法要穩,要快。
負責揮舞竹竿的小朋友們壹定要牢牢記住,他們的任務是定時振動竹竿,不是模擬蔬菜。
這無疑是對班級團結最好的訓練。
能不能配合跳竹竿不夾腳的課,還怕以後拉鋸戰沒效果?
Via @大方三米
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們在跳竹竿的時候被殘忍地掐壹下,會很尷尬,哀號聲會在很長壹段時間內轉為悲痛。
不亞於微信聊天時被學生家長發現,還在用小豬佩奇表情包。
Via @沖淡的美
對於壹些本地學生來說,這就是廣西版的蹦極,竹竿版的跳繩。
有的幼兒園直接從娃娃中選竹竿舞。事實上,沖在廣西少數民族技能培訓第壹線的正是當地的幼兒園。
廣西的壹些讀者向我們傾吐了他們的感受。自己幼兒園小班的孩子,放學回家都得要山歌。
那壹刻,少數民族的氣息撲面而來。
家長們只需要操心怎麽教孩子算術和作業,而廣西的家長們正忙著緊急擴充自己的曲庫。
三月三之前有壹聲響亮的“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
有見識的朋友壹定知道,這四個字是民謠,類似於yoyo check it now to rap。
領導唱壹句臺詞,其他人喊壹句臺詞娛樂。
鑒於幼兒園階段,孩子的記憶力有限。
他們的民謠往往只負責集體喊“餵,蝸牛!”!!"
直接唱到山上脫離軍訓的氛圍,音準是其次,聲音壹定要蓋過隔壁的小班。
Via @ granny _
如果學習這些技能只是給孩子們帶來樂趣。
對於廣西的中學生和大學生來說,這些都是和他們的寶貴成績掛鉤的。
比如廣西南寧,不僅扔繡球,踢羽毛球也被納入中考。
踢毽子在很多省份都有,但廣西還有毽子、毽子等各種民間遊戲。
重點是,中考毽球成績超乎想象的有上億。
壹分鐘踢95下得滿分。
曾經刷過壹個踢毽子的視頻,雙腳交替踢,壹分鐘92次,很傻眼。
能拿滿分的中學生有哪些?他們有沒有學哪咤踏上風火輪?
Via @ yumama
廣西許多高校還把踢毽子列入體育課和學校運動會。
在網上用關鍵詞“毽子補考”搜索,妳會看到大學生為了不考上而付出的無限努力。
臨近期末考試,壹臉肅穆的踢毽子們聚集在偌大的運動場邊上。
或者張開腿腳,試著夠到自己踢掉的毽子。
或者邊踢邊走,我真的很擔心他壹考完試就被踢出體育館大門。
Via @蕭也想增肥
而且很難想象,當妳抓住壹個廣西學生,問他什麽時候培養出這麽多技能的時候,他大概率還是壹臉不解:
“從小就這樣。妳不是學過竹竿跳嗎?”
其實看看上面的例子就能發現,熟悉民族項目的新壹批廣西人,壹般都是大學生。
這些技藝並不是專門從非遺傳承人那裏學來的,而是會在體育課或者國家節日的時候由老師傳授。
我能說什麽呢?這是凡爾賽宮的最高境界。
在壹段介紹南寧中考全國體育賽事的視頻下,廣西網友的評論中只能看到兩個字。
“驕傲”
學生家長甚至吐槽,學會拋繡球算什麽,就是不要學會獨自漂流,“怕以後打兒子”追不上。
獨浮在竹上是下面少數民族踩竹浮在水上的絕技。
但是,以上情況不能代表所有廣西人。
因為很多當地的朋友對這些少數民族的活動還不熟悉,所以在學校也從來沒有接觸過這些少數民族的項目。
中考的時候,我只能跑步,仰臥起坐,向前坐。
沒想到多年後回到母校,師兄師姐已經有了很多花樣。
雙方相見,面面相覷,開始懷疑誰才是正宗的廣西人。
百色大學兩棟宿舍樓的Via女生互唱民謠。
說不羨慕是假的。
很多廣西人後悔錯過了在學校大規模推廣民族文化的機會,不然現在就能在外省朋友面前大放異彩了。
現在只能看圖解渴,羨慕孩子們的衣櫃。
今天廣西人習以為常,卻以此為榮。其實是2014才開始放的。
時間不長,卻營造出了越來越隆重的節日氣氛。
2006年,南寧首次將民族體育納入中考,近幾年才開始普及。
但卻成功地讓壹些在現代化進程中被封存在博物館、可能被遺留在農村的民族文化,成為新壹代眼中的天生技能。
這個過程很自然,但沒那麽容易。
試想壹下,如果把繡球扔進校園的方式是組織學校舞蹈隊穿著表演服,在假期裏進行學校間的比賽。
如果民謠進校園只是靠請歌手在學校表演。
這些民族文化能融入日常生活嗎?
“身懷絕技”的廣西人,真正傳承下來的不僅僅是拋繡球、跳竹竿的技藝。
大家聚在壹起,激烈競爭,氣氛很熱鬧。
民族文化在被小心翼翼地記錄下來,保存在博物館之前,就是人們的生活本身。
Via @天問感慨說。
有壹次去南寧看壯族歌圩,壹個沒有特別裝修的地方,在壹個大公園裏。
數百人分散在內三層和外三層。在核心,幾個叔叔和阿姨正在熱情地唱著民歌。中間壹個小哥哥的加入點燃了整個氣氛,大家開始笑著歡呼。
聽不懂民謠裏唱的方言,但感覺好像又過了壹個新年。
壹位廣西的朋友告訴我,歌會起源於祭祀歌舞,本來是壹種“娛神”祈福的活動。
但代代相傳,逐漸成為壹種“娛人”的活動。
壯族女孩佩戴象征和平的銀飾。
現在我們看到的很多民族文化都經歷了崇拜高位,走向普通人生活的過程。
從以壹種儀式的方式祈求好運上天,變成了對自己的生活更加簡單主動的期待,期待有好事發生。
也許民族文化的傳承最終應該朝著融入人群的方向發展,產生出人生的熱情。
在民族活動中傳承期望和情感,而不僅僅是單壹的活動。
不同的少數民族在生活習慣上有差異,但也有許多彼此相似的習俗。
因為無論生活在哪裏,每個人的希望往往都是相似的。
比如我在行為上是* * *的,我期待著通過制作五顏六色或色彩斑斕的食物來獲得豐收。
或者在同壹種食物上發出類似的吉兆,比如有花生飲食史的人壹般認為它吉祥、美好、成功。
本質上和花生能夠提供優質的蛋白質和豐富的營養有關,這是壹種潛移默化的生活智慧。
直到現在,花生奶依然是很多人的心頭好,香味四溢。
季節也是* * *相連的,很多民族都有慶祝春天的節日,因為這是萬物復蘇的季節,最適合期待美好的事情發生。
壯族是三月三,以歌舞、彩飯慶祝。
住在水邊的傣族人,春天祈禱的方式是點壹盞河燈。
居住在深山峽谷中的彜族人,祈求這棵神聖的樹年復壹年生機勃勃,用綠葉來表示春天的到來。
很多時候,人們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認知停留在壹個儀式或者壹個物件本身。
春天,期待好事情發生。
雖然假期過去了,但那時春天還在。
不妨走出家門,感受萬物生長的氣息和微風中的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