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相當高的好評和人氣。
1978年,國家批準上海電視機廠引進國內第壹條彩電生產線。1982、10年,金星牌彩電正式建成投產。
此後,作為上海的標誌性產品,金星獲得了商務部頒發的各種榮譽和獎項,如暢銷國內名牌產品金橋獎、中國名牌大屏幕彩電、全國商場推薦名優產品、中國質量協會最滿意產品、國家技術監督局方圓標誌、中國五大暢銷品牌、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證書等。
金星彩電精選的發展思路是“規模適度、份額適當”和“高科技含量、高品質”。
其市場定位主要針對上海,提出金星精品彩電要適應上海作為全國經濟、金融、貿易中心的地位。
它還推出了圖文電視和數字系列產品等高科技功能,以及16∶9寬屏彩電、等離子彩電、全平面彩電和43英寸背投彩電。
直到2000年,金星彩電在上海的市場份額仍占據絕對優勢。金星彩電產銷量全國排名第五、第六,但上海本地市場排名第壹。
然而,面對愈演愈烈的價格戰,雖然金星壹直堅持“精品”路線,但也不允許其加入降價行列。
然而,規模不夠大的金星彩電,在行業利潤遞減的情況下,生存越來越困難。
金星彩電的銷售額在母公司SVA的銷售收入中正在減少,占SVA年銷售額的5% ~ 6%,重要性也在下降。
2003年,SVA正式停止生產“金星”牌彩電。不久之後,金星彩電的總經銷商SVA也停止了該品牌彩電的銷售。
就這樣,這個歷史悠久的品牌退出了中國的彩電市場。
牡丹牡丹曾經是北京產家電的壹面旗幟。
牡丹電視的制造商北京牡丹電子集團是中國電子行業的大型骨幹企業。在國內電視行業剛剛起步1982、1983的時候,牡丹從日本引進了技術先進的生產線。在憑票供應的時代,取得了50%以上的驚人市場份額,成為行業的絕對領導者。
在20世紀80年代,擁有壹臺牡丹牌彩電曾是中國普通家庭的夢想。
直到90年代初,牡丹的市場份額壹直保持在20%左右的高位,1993產量為70萬臺。在1992-1995期間,連續四年獲得暢銷國產名牌商品金橋獎和“中國名牌彩電”榮譽。
但自1996以來,彩電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尤其是面對長虹等廠商發起的價格攻勢,牡丹電視反應遲緩,市場銷量直線下降。
牡丹濃厚的國企色彩,造成了冗員過多,資金不足,在市場上無力反擊,決策失誤進壹步加速了牡丹的衰落。
到2000年,牡丹牌彩電基本停產,電視機廠靠生產“貼標機”維持運轉。
2002年9月,北京牡丹電子集團公司將自有設備資產和“牡丹”商標投入江蘇賽博電子有限公司,成立江蘇賽博牡丹電子有限公司。
昔日國產電視第壹品牌牡丹電視正式嫁入江蘇鎮江。
2003年7月,牡丹彩電終於悄然再現,主攻出口,在國內市場以1.5萬元以下的低端產品起步。
但業內並不看好這樣的低端定位,在北京等主要市場仍難尋“牡丹”。
飛躍,凱歌上海老牌輕工產品,曾經在國內風光無限。除了“金星”,還有“凱歌”、“飛躍”等電視品牌。
早在1984,飛躍和凱歌就提出了上門服務、換貨等售後服務的概念,在當時是革命性的舉措。
這些品牌以過硬的產品質量、雄厚的技術力量、完善的服務贏得了市場和口碑,供不應求。
“飛躍”牌電視機是上海無線電十八廠生產的,“凱歌”是上海無線電四廠的黑白電視機品牌。
後來,“飛躍”也被並入無線電四廠的名稱。
彩電普及的時候,只生產黑白電視機的無線電四廠在90年代初停產了。
1996,上海無線電四廠宣布倒閉,現在只剩下維修部。
無線電四廠關閉後,不再生產“飛躍”和“凱歌”電視機,“飛躍”和“凱歌”商標至今未轉讓。
從此,凱旋和飛躍電視機就銷聲匿跡了。只是在報道中偶爾看到壹批假冒的“凱旋”、“飛躍”電視機被查處,作為壹種懷念。
福日福建福日電視有限公司,成立於1981,是中國電子行業第壹家中外合資企業,也是中國首批彩電生產企業之壹。
福日的合資夥伴是福建省和日本日立制作所。福日曾是中國電子百強企業。1994年,福日彩電產銷量突破百萬臺,躋身國內彩電行業前五。
1998之後,面對愈演愈烈的國內彩電價格戰,福日公司選擇避鋒芒,將戰略發展重點轉移到海外市場。國內市場銷售的彩電改為“日立”品牌,福日彩電在國內市場消失了四年。
2002年,福日重組後再次面向國內市場。2003年,由於彩電的更新換代,傳統彩電領域的價格戰逐漸平息,日立不再生產經營普通彩電。福日公司決定在國內市場重新推出“福日”品牌。
恢復原有生產線,全線推出液晶、背投、等離子彩電等高端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