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歷史上壹個清廉的人。

歷史上壹個清廉的人。

1.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剛正不阿的人物?1,海瑞(1514 65438+10月22日-1587 65438+10月13),字汝。明代名臣。哈裏經歷了鄭德、嘉靖、隆慶和萬歷王朝。

嘉靖二十八年(1549),海瑞參加鄉試。他先被任命在福建南平教重慶,後升任浙江淳安、江西興國縣。他推行清稅政策,平反冤假錯案,打擊貪官汙吏,深得民心。

歷任州法官、戶部尚書、兵部尚書、尚寶成、兩都總政官、右都欽差顧問。他打擊豪強,疏浚河道,興修水利,力勸嚴懲貪官,禁止以權謀私,實行鞭法,迫使貪官還政於民,因而有“晴空”之譽。

2.包拯(999-1062年7月3日),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

天盛五年(1027),包拯進士。厭倦了監督禦史,他曾建議訓練士兵,選拔將軍,充實邊境儲備。歷任三司判官,JD.COM、陜西、河北路轉運使。

他以戶部三司副使的身份入朝,請求朝廷允許鹽解交易購買。改變對建議庭的認識,多次談到非法權貴。在龍圖閣授學士,在河北任轉運使,被轉運至潁州、陽州,後被召入朝鮮。他被授予了知開封府的權利,欽差顧問的權利,三司的權利。嘉祐六年(1061),任蜀密副使。作為天章閣和龍圖閣的前學士,被譽為“包”和“包”之首。

3.韓延壽(?公元前57年),字長工,西漢在位期間,歷任郡文學、勸諫大夫、淮陽太守、潁川太守、太守和左等職。以清廉著稱,在歷史上被譽為“清官”。

4.巴荒(?壹年前(51),字二雄,西漢楊霞人。他在楊霞當過遊子、侍郎、左鳳儀的部下,宣帝當時是宰相。他溫文爾雅,謙虛謹慎,見多識廣,董事以法為本位,民以教為先。《漢書·官傳》中有記載“自漢以言為政,以霸為首”。巴荒治民以法律為本位,教育為先。

2.中國古代清官及其事件的人是1。狄徐人傑(公元607-700年),本名,唐代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考了《明經》(唐代科舉制度中的壹科),由此步入仕途。步入政壇後,他經歷了兩個時代:唐高宗和武則天。他先在並州首府法曹任職,後調任程大利。先後擔任寧州刺史、豫州刺史、地方官員侍郎等等。狄是壹個官員,正如老子所說,“聖人善變,而人是人心”。為了拯救無辜,他敢於違抗君主的意誌,始終保持著親民不懼強權的本色。他始終居於廟堂之上,憂國憂民,被後世稱為“大唐之柱”。他被任命為主管刑法的程大利,並擔任任何職務。他處理了前任遺留的17000多件案子,沒有壹件上訴平反,可見他處理事務的公正性。後人以此為依據編出了許多精彩的傳奇故事,甚至荷蘭也有人編著了壹本書《大唐帝都徐人傑審判傳奇》。2.陳希亮,字,北宋梅州(今四川)青神人。為官三十余年,歷任知府、知府、知府、轉運史等地方官,也曾在開封府、京師朝廷任職。無論是在地方還是在京師做官,陳希亮都是嫉惡如仇,不考慮個人運勢,對老百姓贊不絕口,讓王公貴族聞風喪膽。後來因積勞成疾,享年64歲。著名作家蘇軾曾聲稱自己絕不做墓碑,但他很擔心陳希亮的事跡會流芳後世,就破例寫了《陳公弼傳》。3.包拯(公元999-1062),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是歷史上最著名的清官。從少年開始,他就下定決心要為國家做貢獻,“死得忠義”。他擔任過掌管國家財政的高級官員,如監察部長、住房部副史等軍職;作為駐遼國的外交使節;最著名的是他在天章閣和龍圖閣做過學士,所以後來人們稱他為包、包、包學士。雖然他在開封當了壹年多的知府,但在他死後,開封人民在開封府旁建了阿寶公祠,以紀念和祭祀他。包拯壹生清清白白,從不講究排場。即使當了大官,他還是穿著和布衣時壹樣的衣服。我痛恨腐敗,我在《乞討不受賄》這部戲裏對仁宗說過“清廉是人民的樣子”;貪婪的人是人民的小偷。“他壹生嚴於律己,身體力行。他在端州任知府,整頓吏治,打擊腐敗,深受百姓歡迎。卸任時婉言謝絕送好硯,“不捧硯”;他壹生無私,不避諱有權勢的人。他執法如山。他極力主張將皇族、宦官和權貴的不法行為繩之以法。爭取冤獄,是包拯生前死後深受百姓推崇和贊美的主要內容。包拯在當時和後來都很有名,尤其是他死後,作為壹個清官的典型形象,被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極大地誇大,使之具有魔幻色彩。隨著國際文化交流,包拯這壹歷史人物和藝術形象也贏得了世界聲譽。雖然史料中的包拯與藝術作品中的形象相去甚遠,但包拯的壹生不僅能得到封建最高統治者的欣賞,也能得到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下層民眾的支持和喜愛。作為壹個清官,確實很典型。4.況鐘(公元1383-1442),字伯祿,號如下。況鐘,明代江西靖安縣龍崗府人,任蘇州知府期間,壹生功績卓著。他直接減少官糧,減輕百姓負擔,穩定發展經濟。同時,他整頓吏治,端正風氣,註重清理不公正的監獄,為人民平反。他安排好日程,每天打聽壹個縣的案情,周而復始,從不間斷。在他任職的頭八個月裏,已經解決了65,438+0,500多起案件。他審理過的案件,無論大小,基本都能保證百姓不受委屈,土豪不敢再作惡。現在,只要提到況鐘,人們就會立即想到這位敢於冒險、敢於伸張正義、為民報仇的清官。此外,他還興修水利,舉辦學校。他三次離任,三次留任,為蘇州人民做了很多實事。最後在蘇州積勞成疾去世。為了紀念況鐘,當地人民在他死後在蘇州和七個縣建立了祠堂。5.海瑞(公元1514-1587),海南省瓊山縣人。哈裏年輕時,對社會問題表現出極大的關註。在財政部工作的時候,出於對國家財力的關心,為了諫阻道教迷信,壹心求仙,在各地沈迷於修建寺廟宮觀的嘉靖皇帝,抱著寧死也要當六品小官的決心,毅然下鄉。這壹次,他提出了壹個廣為人知的“言出天下第壹”,後來被稱為“公安疏”。好在嘉靖不久駕崩,新皇帝在宰相徐階的勸說下獲得赦免,復職,並逐漸升任應天十府巡撫。後來為了糾正時弊,嚴明法紀,他主持制定了“八十歲貪”等重刑。他大公無私,對壹直對他很好的老宰相徐階毫不留情,把徐家占用的四十萬畝良田還了回去。欺負好人的徐傑的兩個兒子和20多名家人被依法起訴。縱觀嘉靖、隆慶、萬歷三代,海瑞多次冒著生命危險進諫。雖然他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的根本利益,但他執法嚴格,遠離暴力,生活清廉,同情人民,呼籲流放,註重發展生產,興修水利,限制大地主無休止的剝削和落後的風俗。

3.歷史上有老實人的故事和事跡。五個故事1朱元璋請客: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家鄉鳳陽有壹首四菜壹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壹湯,蘿蔔韭菜,真甜;洋蔥豆腐,寓意深刻,明明白白,貪官心慌。

朱元璋給皇後祝壽時,只用了兩碗胡蘿蔔、韭菜、青菜和小蔥豆腐湯招待百官。而且,盟約中有三章:以後無論誰辦酒席,只準四菜壹湯,誰違反就下地獄交錢。

朱元璋雖然是壹國之君,但他率先垂範,崇尚清廉之風。故事二蘇軾花錢:蘇軾,唐宋八大家之壹,21歲時進士,為官40年。

他做官的時候,壹直講究節儉,經常過得很小心。公元1080年,蘇軾被貶黃州。因為他的工資減少了很多,他窮得活不下去了。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他得到了壹塊土地,自己耕種。

為了不浪費壹分錢,他還打算花:先把所有的錢都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個月用壹份;每份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壹小份。錢都付完了,按數額掛在梁上,每天早上拿壹袋,作為壹整天的生活費。

拿到少量的錢後,他要仔細掂量,買不到的肯定不會買,只允許有剩余,不允許超支。蘇軾把錢存在竹筒裏,以防不測。

在困境和逆境中,以勤儉持家來維持生活,渡過難關,是蘇軾的良策。故事3子涵拒絕接受春秋時期宋國的壹位賢明的大臣於子涵。

宋國有壹個人得到了壹塊美麗的玉,送給子涵,他拒絕接受。獻玉的人說:“我已經給玉工看過了,玉工覺得是個寶貝,所以才敢獻給妳!””子涵說,“我視貪婪為珍寶,而妳視珠寶為珍寶。

如果妳把玉給我,那麽我們兩個都會失去我們的寶貝。我們每個人最好保留自己的財富。玉人磕頭,然後對小寒說:“我懷裏藏著壹塊寶玉。去哪都不安全。我最好把它給妳。

所以妳可以避免被謀殺。於是子涵把美玉放在自己的位置上,讓玉匠雕刻,然後賣掉,把錢給了玉匠,使他成為壹個富人,然後送他回家。

故事四:不吃魚。我不喜歡吃魚。如果有人給他魚,他會拒絕。送魚的人說:“我聽說妳喜歡吃魚。為什麽不收我的魚?”宮壹秀說:“因為我喜歡吃魚,所以我不能接受妳的魚!現在我是總理了,我能買得起魚自己吃了。如果我因為接受了妳送我的魚而被免去宰相之職,從此我自己也吃不起魚了。妳會再送我魚嗎?這樣,我還能再吃魚嗎?所以,我永遠不能接受妳送我的魚。

故事5父子清廉三國時,在魏國做了將近三年的縣令。他死後,家裏壹點錢也沒剩下,只有法院給的衣服和幾箱書。每個人都稱贊他正直。

當胡誌還是荊州刺史時,他的家人都在京都。有壹次,他的兒子胡煒去他家看他。當他回家時,胡誌拿出壹塊絲綢給他旅行用。

胡偉跪在父親面前說:“爸爸做官壹向清正廉明。不知這絲是哪裏來的?”胡誌說:“我兒子不用懷疑這絲是我剩下的工資。”胡瑋煒謝過父親的賞賜,騎上了驢。

壹路上,他住旅館的時候,放了毛驢,砍柴做飯。後來胡瑋煒還擔任了官方的刺史,政績卓著,名正言順。

入晉後,晉武帝接待了他。晉武帝談起胡誌當年的生平事跡,驚嘆不已。他問胡瑋煒:“妳的清廉與妳父親相比如何?”胡瑋煒回答:“不如我爸。”

晉武帝問:“為什麽?”胡瑋煒說:“我爹幹凈怕別人知道,我幹凈怕別人不知道,所以我離我爹遠。”。

4.歷史上有五個關於誠實的人和誠實的行為的故事。

故事1朱元璋請客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他的家鄉鳳陽,至今還流傳著壹首四菜壹湯的歌謠:“皇上待妳,四菜壹湯,蘿蔔韭菜真甜;洋蔥豆腐,寓意深刻,明明白白,貪官心慌。朱元璋給皇後祝壽時,只用了兩碗胡蘿蔔、韭菜、青菜和小蔥豆腐湯招待百官。而且,盟約中有三章:以後無論誰辦酒席,只準四菜壹湯,誰違反就下地獄交錢。朱元璋雖然是壹國之君,但他率先垂範,崇尚清廉之風。

故事二蘇軾花錢

唐宋八大家之壹的蘇軾,21歲時進士,為官40年。他做官的時候,壹直講究節儉,經常過得很小心。公元1080年,蘇軾被貶黃州。因為他的工資減少了很多,他窮得活不下去了。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他得到了壹塊土地,自己耕種。為了不浪費壹分錢,他還打算花:先把所有的錢都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個月用壹份;每份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壹小份。錢都付完了,按數額掛在梁上,每天早上拿壹袋,作為壹整天的生活費。拿到少量的錢後,他要仔細掂量,買不到的肯定不會買,只允許有剩余,不允許超支。蘇軾把錢存在竹筒裏,以防不測。在困境和逆境中,以勤儉持家來維持生活,渡過難關,是蘇軾的良策。

故事3子涵拒絕接受玉石

子涵是春秋時期宋國的壹位賢明的大臣。宋國有壹個人得到了壹塊美麗的玉,送給子涵,他拒絕接受。獻玉的人說:“我已經給玉工看過了,玉工覺得是個寶貝,所以才敢獻給妳!””子涵說,“我視貪婪為珍寶,而妳視珠寶為珍寶。如果妳把玉給我,那麽我們兩個都會失去我們的寶貝。我們每個人最好保留自己的財富。"

獻玉的人磕頭,然後對小寒說:“我懷裏藏著個寶貝,去哪都不安全。我最好把它給妳。這樣,妳就可以避免被謀殺。”於是子涵把漂亮的玉放在自己的地方,讓玉匠雕刻,然後賣掉,把錢給了送玉的人,使他成為壹個富人,並送他回家。

故事四:不吃魚。

宮壹秀喜歡吃魚,有人送魚給他,他拒絕。送魚的人說:“我聽說妳喜歡吃魚。為什麽不收我的魚?”宮壹秀說:“因為我喜歡吃魚,所以我不能接受妳的魚!現在我是總理了,我能買得起魚自己吃了。如果我因為接受了妳送我的魚而被免去宰相之職,從此我自己也吃不起魚了。妳會再送我魚嗎?這樣,我還能再吃魚嗎?所以,我永遠不能接受妳送我的魚。

故事5父子清廉

三國時期,胡誌在魏國做了將近三年的縣令。他死後,家裏沒有錢,只有朝廷給的衣服和幾箱書。每個人都稱贊他正直。當胡誌還是荊州刺史時,他的家人都在京都。有壹次,他的兒子胡煒去他家看他。當他回家時,胡誌拿出壹塊絲綢給他旅行用。胡偉跪在父親面前說:“爸爸做官壹向清正廉明。不知這絲是哪裏來的?”胡誌說:“我兒子不用懷疑這絲是我剩下的工資。”胡瑋煒謝過父親的賞賜,騎上了驢。壹路上,他住旅館的時候,放了毛驢,砍柴做飯。

後來胡瑋煒還擔任了官方的刺史,政績卓著,名正言順。入晉後,晉武帝接待了他。晉武帝談起胡誌當年的生平事跡,驚嘆不已。他問胡瑋煒:“妳的清廉與妳父親相比如何?”胡瑋煒回答:“不如我爸。”晉武帝問:“為什麽?”胡瑋煒說:“我爹幹凈怕別人知道,我幹凈怕別人不知道,所以我離我爹遠。”

5.中國歷史上最清廉的官員是誰?沒聽過這種說法,但是有十個清官:1。

西門豹是春秋戰國時期魏人。當時的鄴地是魏都的重要門戶,戰略要地,但天災人禍不斷,百姓水深火熱。

王維任命西門豹為葉縣縣令,管理葉帝。西門豹到了野地後,微服私訪百姓疾苦,利用“河伯娶妻”事件智懲三長老、朝臣、女巫,用事實教育百姓,破除迷信。

同時修建漳河十二渠,治理漳河洪水,發展農業生產,使鄴地人民逐漸富裕起來。西門豹壹生為官,清正廉明,造福百姓。他死後,鄴底人專門在漳水水邊為他建了壹座祠堂,供奉四季。

2。趙廣漢,西漢卓君吳禮縣人。

曾任潁川縣令守敬,敬等職。在潁川郡任太守期間,是趙廣漢早期執政最好的階段。他不畏強權,聰明能幹。上任頭幾個月,他做了兩件大事:壹是打擊權貴家族勢力,緩和社會矛盾;二是加強當地管理,改變當地不良風氣。

他的名聲由此而傳,善於處理政務是他在這本《漢書》中的天性。趙廣漢擔任京趙胤時,表現出高度的責任感,經常熬夜處理各種公務。

而且善於思考,註重效率。在其治理期間,京兆地區政治清明,官民皆稱道。

但是,靖的職責是管理首都,因為在皇帝腳下,日常處理政務很容易得罪皇親國戚和達官貴人。所以趙廣漢雖然在城市管理者中算是領袖,但最終還是被斬首。趙廣漢在京任職期間,清正廉明,贏得了百姓的贊譽。

3.巴荒(?-公元前51),字次男,西漢淮陽(今河南太康)楊霞人。歷史學家班固評價說:“自漢朝建立以來,治理人民的官員人數還是第壹。”

當巴荒還年輕的時候,他就下定決心要做壹個好官。因為漢朝沒有科舉制度,漢武帝頒布詔令緩解財政困難,凡是為國家貢獻財產的都給官員。

巴荒用食物換來了死亡史。從政後,遵紀守法,清正廉潔;體察民情,重在勸農桑。

特別是巴荒判案,主張仁政,反對酷刑;堅持對可疑案件從輕處理;主張從外從寬,教化為先,重在防患於未然。所以,巴荒是壹個人民擁護、朝廷滿意、下屬信服的官員。於是,巴荒從壹個每年繳納200石的小歷史上升到了朝廷的宰相。

其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在當時的大郡潁川郡擔任太守。此前,潁川縣是壹個豪強地主壹統壹方,百姓流離失所的地方。他上臺後,采取了大刀闊斧的措施,恩將仇報,安置難民,重視農桑,教育他們。經過幾年的精心經營,潁川出現了壹派和平穩定、吏治清明、生產發展的祥和景象。因此,皇帝寫了壹封信稱贊巴荒是壹個好官員。

4.徐有功?-702),本名許,唐代長安人,是唐代最著名的專司辦案的官員。在古代,大多數官職都是行政與司法混在壹起的,只有朝廷才有專門的審判官,但他們在官僚體系中的地位極低,很難有所作為。

徐有功雖然長期擔任專職法官,但因為他敢於嚴格守法,做鬼臉,提出抗議,維護了數百起冤案,挽救了壹萬多人的生命,而名垂青史。徐有功歷任周浦司法官、刑部(大理寺)刑官、秋官外交大臣(刑部)、邵青主刑大夫。

徐有功做官的時候是吳周時期,當時有武侯作亂,有酷吏設下陷阱,所以要正確執法並不容易。由於徐有功前後辦了六七百件大案,救了幾萬人的命,不可避免地得罪了酷吏和奸臣,頻頻遭到彈劾和審判。然而,最後他三次被控死罪,三次被赦免,兩次被罷官,兩次復出。盡管如此,他仍然堅定不移,不拍馬屁,壹心撲在執法上。

正因為如此,許成為歷史上少有的專職“判官”,被當時的人們譽為“無史之好官”。?5.狄(公元607-700年),本名,唐代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人,考了《明經》(唐代科舉制度中的壹科),由此步入仕途。

步入政壇後,他經歷了兩個時代:唐高宗和武則天。初任並州都督府法操,調任程大利,任欽差大臣。歷任寧州、豫州刺史,地方官侍郎等職。

狄是壹個官員,正如老子所說,“聖人善變於心,人善變於心”。為了拯救無辜,他敢於違抗君主的意誌,始終保持著親民不懼強權的本色。他始終居於階級之上,憂國憂民,被後世稱為“唐朝的中流砥柱”。他被任命為負責刑法的程大利。在任壹年後,他處理了前任遺留的65,438+07,000多起案件,沒有壹起上訴要求平反。這說明他處理事務的公正性可見壹斑。後人以此為依據編出了許多精彩的傳奇故事,甚至荷蘭也有人編著了壹本書《大唐帝國徐人傑審判傳奇》。

6.陳希亮,北宋梅州青神(今四川)人,京兆(今陜西Xi)人。他做官30多年,從秀才開始。歷任知縣、知府、知府、轉運史等地方官。他也曾在開封政府和首都的朝廷任職。無論是在地方還是在首都做官,陳希亮都痛恨邪惡,不考慮個人命運。他贊美老百姓,嚇唬王公貴族。

後來,他因過度勞累去世,享年64歲。著名文學家蘇軾自稱從不為別人立墓碑,但他很崇拜陳希亮,又擔心陳希亮的事跡流芳後世,所以破例寫了《陳公弼傳》。

7.包拯(公元999-1062),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是歷史上最著名的清官。從少年開始,他就立誌為國家做貢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包拯仕途的起點是知縣。

6.古代有哪些清官?晏嬰、楊震、楊旭、劉沖、包拯等。: 1.晏嬰是春秋時期齊國的宰相,輔佐齊國、達四十年之久。

他政治上清廉,生活上清白,從不收禮,大到賞城賞房,小到車馬衣服。他三次拒絕了齊景公贈送的1200黃金、豪車寶馬和豪宅。

而且,晏嬰經常把自己的工資給親戚朋友和勞動人民。2.包鄭是北宋時期的名臣。從青年時代起,包拯就立誌為國家做貢獻。

他壹生都嚴格要求自己。他被任命為端州知府,整頓吏治,打擊腐敗,深得民心。離任時,他委婉地拒絕向當地政府送上好的硯臺。他壹生大公無私,不避權貴,執法如山。

3、羊續羊續字興祖,東漢大臣,李思之孫,校尉,曾任揚州廬江郡太守。楊依然清廉節儉,是出了名的清官。

有壹次,楊旭的下屬送給他壹條活鯉魚。他收下後,就把魚掛在院子的屋檐下。幾天後變成了魚幹,羊繼續不被帶走,以此表達自己不收禮的決心,留下了“掛魚太防”的好名聲。

4.劉崇,東漢末年的壹位聖人,曾為司徒、、太尉做官,壹生都很清楚本省的情況。任會稽知府時,扶持農桑,興修水利,革除苛捐雜稅,改善百姓生活。而且他微服出行,體察民情,公正廉潔,禁止擾民,深得百姓信任。

5.楊震楊震是東漢著名的大臣,隱士包楊的兒子。楊震50歲的時候,在壹個縣城工作。當他到了縣裏,經過昌邑時,他推薦的前靖州冒菜王米被任命為昌邑縣令。他去拜訪楊真,想晚上給楊真送十斤黃金。

楊震告訴他,老朋友認識妳,妳為什麽不認識老朋友?王米說已經是深夜了,沒有人會知道。

  • 上一篇:去昆明趙家堆有哪些公交線路?
  • 下一篇:臺灣歌手小萍萍的資料?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