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室爭鬥,根基不穩定
商代是中國歷史有考古實物證明存在過的第二個奴隸制國家,商代的王位繼承制度以“兄終弟及”制度為主,也就以此造成了商代早期的五代九王的混亂局面,及仲丁到陽甲。
盤庚即位之後,馬上選擇遷都,其中的原因有壹部分是因為洪水,但主要原因還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基礎。也是為了緩和階級的矛盾、王室內部的爭鬥。
2、人殉制度,喪失奴隸
商代發現的殷墟甲骨文中發現商王武丁之後的商王祭祀時候使用的奴隸祭祀的數字多的達到壹萬三千余人。
而單單商王武丁在位時期的五十九年中現今發現的仆詞中記載使用奴隸祭祀的仆詞就有1006條,其中最多達到五百三十人,最少的也達到21人,這些足可以證明商代人殉的數量是多麽龐大的。
3、驕奢淫逸,刑法殘酷
商代是奴隸制的國家,刑法較為森嚴,如:出土於殷墟的仆詞中刖刑、大鄙的字眼出現的較為頻繁,仆詞中每次被執行刖刑的人數少則十余人,多著數百人之眾。
而傳說商紂王還制定了炮烙之刑。這些都講明了商王朝刑法的殘酷之處,而在這樣殘酷的刑法之下的民眾,時間久了必然引起反叛和抗擊。
擴展資料:
滅亡過程
武丁死後,他開創的太平盛世,沒能長久延續下去。祖庚、祖甲以後諸王,特別是帝乙帝辛時期,國內矛盾十分尖銳,東南方的諸侯起來反叛。
面對這種情況,商王帝辛(紂)少年英勇,派部下向東征討萊夷,自己攻打南方九苗,將商的勢力延伸到了東海和長江流域,但是其連年的征戰,極大消耗了國力,進壹步激化了國內矛盾,國內兵力空虛,使其對西北的控制下降,給了周以可趁之機。
在周武王時,周起兵攻商,商王帝辛(紂)倉促間只能以奴隸為軍抵禦周人,結果,商王的軍隊毫無鬥誌,“前徒倒戈”,牧野壹戰,“血流浮杵”,國內商軍盡墨,帝辛逃到鹿臺自焚而死。商王朝就此滅亡,周王朝建立。
百度百科--商朝
2.中國商朝的歷史商朝,又稱殷、殷商,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壹個有直接文字記載的朝代。
夏朝諸侯國商部落首領商湯率諸侯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在亳(bó)建立商朝。之後,商朝國都頻繁遷移,至其後裔盤庚遷殷(今安陽)後,國都才穩定下來,在殷建都達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稱為“殷”或“殷商”。
前後相傳17世31王,延續600年左右。末代君主帝辛(紂王)派部下向東征討萊夷,攻打南方九苗,將商的勢力延伸到了東海和長江流域。
後由於頻繁征討東夷造成國力空虛,於牧野之戰被周武王擊敗後滅亡。殷墟發掘,確證了中國商王朝的存在。
商朝處於青銅時代及奴隸制鼎盛時期,奴隸主貴族是統治階級,形成了龐大的官僚統治機構和軍隊。商朝流行活人祭,擅長用蠻夷來做祭品和奴隸(而祭品往往會被當作食物吃掉)。
甲骨文和金文的記載是目前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符號。甲骨文中頻繁出現“羌”這個字,意為奴隸。
殷商甲骨文的語言是典型的主謂賓語序,與阿爾泰語系的主賓謂語序完全相反。商部族起於河南商丘(河南東部,黃河下遊),商朝興起以後對異族施行的殘酷政策使大部分地區尤其是周邊的與中原迥異的部族和文明大幅度消失,變成以殷商為中心的文明***同體。
使東亞地區種族和文明的繁復性有壹個大幅度削減 ,人種和文明變得單壹。
3.中國歷史上的商朝真的存在嗎存在!
商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重要朝代,從大約公元前17世紀到公元前11世紀,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第壹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前後相傳17世31王,延續600年時間。總的來說,商朝是處於奴隸制的鼎盛時期,奴隸主貴族是統治階級,形成了龐大的官僚統治機構和軍隊。奴隸主對奴隸既可以買賣,也可以隨意殺死;奴隸主死後還要由奴隸殉葬,從商朝帝王顯貴們的陵墓中可以看到,殉葬的奴隸少則幾十,多則上千。
在商湯滅夏,建立商朝之前,商部落是壹個以畜牧業為主的部落,在黃河下遊壹帶繁衍。商朝確立統治,就在亳(今河南商丘附近)建都;後來在盤庚時遷都到殷(今河南安陽小屯村),所以商朝壹直也稱作殷商。商朝的勢力範圍也大大超過了夏朝。考古學家從安陽的小屯村發現了大量的甲骨文,說明殷商時代文字已經得到充分廣泛的應用,發展得也比較成熟;漢字的結構在甲骨文中已經基本形成。通過對甲骨文的研究,使我們對商朝的了解更為詳細可靠。商朝對於天文天象的記載、對於幹支記時法的運用等在甲骨文上有所反映。商朝的農業和畜牧、養殖業發展都比較快,尤其是手工業,青銅器的冶煉與制造都相當成熟,各種常用的器具和禮器、酒器十分精美。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重達875公斤,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武王伐紂”的故事記載了商朝滅亡的過程。渭河流域周部落的首領武王姬發,聯合各部落討伐殷商,而當時統治殷商的商紂王也是壹個象夏桀壹樣的暴君,早已引起人們的忌恨。為了抗擊武王,紂王將大批奴隸武裝起來,而這些奴隸卻在前線倒戈,實際上是壹次奴隸起義,紂王在驚恐中自焚而死。商王朝滅亡了,被周朝所取代。
商代是繼夏朝之後,中國歷史上第二個世襲制王朝時代。自天乙(湯)至帝辛(紂),***十七世、三十壹王,前後經歷了將近六百年。
傳說商族是高辛氏的後裔,居黃河下遊,有著悠久的歷史。 舜時,商族出了壹位傑出的軍事首領——契。後來商人把他稱作“玄王”,作為始祖,並編出了“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的頌歌來贊美他(《詩經·商頌·玄鳥》)。太康失國時,契的孫子相土開始向東方發展,《詩經》上說:“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到夏朝中期,契六世孫冥“勤其官而水死”(《國語·魯語上》),商人“郊”祀之。冥子王亥“作服牛”,向河北發展。到契第十四代孫湯時,商已成為東方壹個比較強大的方國。《國語·周語下》說:“雲王勤商,十有四世而興”。
4.商朝歷史有沒有文字記載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可以確定的朝代,商朝的歷史主要以甲骨文形式流傳.那麽,商朝歷史是否屬實呢?1.夏代的存在屬疑,能證實的,只有商朝.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考古學家用碳14放射性的技術,斷定中國新石器時代之遺址最初出現於公元前4000年,或者還要早.可是以文字記載的歷史,卻不能追溯到這麽久遠.根據史書的記載,最早的“朝代”為夏,它的出現若能證實無訛,也只能把中國歷史的前端擺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可是關於“夏朝”的傳說雖多,也仍沒有考古的實證確斷它的存在.懷疑的人提出,要是這朝代確曾出現,至少應當在古物附近有文字出現.相信夏朝實有其事的人則辯說,中國文字出現於公元前2000年,只是最初的文字寫在竹簡和絲織品之上,年久月深業已腐朽.現存關於夏代的事跡,出自口傳,再由記事者寫在竹簡之上,輾轉抄傳,所以較遲.兩方所說都有理由也仍不能成定論.現在能確切證明之中國歷史,始自公元前約1600年的商代,這朝代的兩座都城和約十處國王埋葬之陵寢業經發掘.不僅它的文字確切的存在.而且其字體鏤刻在獸骨之上.出土的這種“甲骨文”碎片,數以十萬計.商代遺址在今日的河南省,歷史上稱為“關東”,我們也可稱它為“東部平原”.它和西部西安壹帶的“黃士高地”構成壹種東西軸心.“商”之成為壹“朝代”也是名正言順.它的王室譜系全部保存無缺.國王傳位壹般采兄終弟及,偶爾父死子繼.此外商人也可以視作“商民族”,因為他們壟斷冶制青銅的技術,在軍事上占優勢,也保持著宗教上的向心力,所以能淩駕其他民族之上.他們的青銅器皿,不是兵器,就是祭器,只有極少數例外,其制造采取集中的方式由國家監督.2.商文化的內容豐富.商文化表現著它和同壹時期其他文化等量齊觀,卻並不壹定就能代表傳統中國的特色.例如商代社會雖屬父系,但是它的貴族婦女卻享有相當自由,幾百年後,甚至幾千年後,中國婦女仍不能望其項背.商人好酒,興致高而活力充沛,他們殺人作祭祀,毫不感到罪惡,而且在甲骨文上不斷的留下人祭的紀錄.他們能派遣3000人的軍隊,作百日行軍的遠征,這樣的軍隊尚可以由附庸國家的部隊支援.有時候作戰的目的在於掠奪取利.國王的陵寢由上至下掘土而成,上端的坑大,越至下端愈小.國王的陪葬品有戰車與馬匹,殉葬的人被斬首,頭顱和軀體整齊地排列著.而由上至下以泥土敲打而成的梯級,則顯示出殯時必有繁縟之儀節.商民族雖已從事農業,卻仍保持著漁獵的傳統.他們在500多年的歷史內,遷都的次數在6次以上,而且甲骨文上經常有狩獵的記載.商代最後的壹座都城,臨近現代的安陽,考古學家在當地發現極多獸骨.農業的操作似由奴工執行,在壹處坑內所置放的石制鐮刀有好幾千把.甲骨文上的記載表現著商朝的國王對於天侯極度關心.編訂歷日,也是王室重要的職能.在這些方面,商朝與此後以農立國的中國已保持著傳統之聯系.而甲骨文的書法,更是與中國文化壹脈相傳.先秦著作《詩經》、《戰國策》、《禮記》、《尚書》等中,以及後來的《史記》中都有有關商的文字記載.因此,我們的商朝,是有文字記載的.----------------------------------- 參考黃仁宇《中國大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