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與疫情前相比,新車需求並未發生根本改變。因此,更新換代需求的增量作用越來越明顯。更何況置換還能起到增加國六及新能源車比例的作用。
事實上,關於增加消費者的兌換需求,國家層面的相關部門壹直致力於推動政策的落實,同時地方政府部門,包括各商家平臺也出臺了相應的措施。總之,引領和創造新車需求已經成為各方努力的方向。
發改委"再提"促進汽車更新換代。
6月16日,在國家發改委舉行的6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我們將大力挖掘釋放內需的潛力。積極推進家電、汽車的置換回收,加快發展和完善新型消費業態。”
事實上,促進汽車更新換代已經被國家各部委多次提及。
今年2月20日,在商務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市場運行司副司長王斌鼓勵各地采取措施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增加傳統汽車購買額度,因地制宜開展汽車以舊換新,促進汽車消費。
3月20日,商務部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聯合發布《關於支持商貿流通企業恢復經營的通知》,再次提及穩定汽車消費,督促各地商務主管部門積極推動出臺新車購置補貼和汽車“以舊換新”補貼措施。
特別是汽車的更新換代壹直被視為汽車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層面的相關部門也壹直在積極推動。補貼自然是刺激汽車消費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
地方政府紛紛實施換匯補貼政策。
馬拉車市的統計是4月底做的。2月3日佛山打響“救市第壹槍”後的80天裏,全國已有超過24個省/市發布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其中,很多地方都有“換車”相關的補貼。
第壹個提出具體換購補貼的城市是廣州。3月3日,廣州宣布對在廣州註冊的汽車銷售企業置換或購買“國六”新車者給予3000元補貼。
而北京則在3月27日提出,年內報廢或轉出本市的高排放老舊機動車車主可享受政府補貼;3月30日,長春市對長春市生產並在省內銷售的汽車,每輛發放購車款3%的壹次性補貼,置換購車最高不超過5000元。
4月7日,沈陽宣布對以舊換新的消費者給予壹次性補貼3000元。4月23日,上海也加入了汽車置換補貼城市,對舊車置換者給予4000元補貼。
4月底,重慶也發布了《關於鼓勵汽車更新消費的通知》。對符合條件的對象,每輛給予2000元市級財政補助。
馬拉車市重慶車展現場拍攝
在上周舉行的重慶車展上,展廳門口豎起了關於“補貼2000元”的大牌子,相當醒目。
馬拉車市所在的成都也在4月22日推出了換車活動。
根據成都市商務局等六局發布的《支持汽車更新實施細則》,置換或報廢在成都註冊的排放標準低於國三標準的國產乘用車的消費者,每輛給予2000元的財政補貼。
近日,麻辣車市通過咨詢當地媒體了解到,在制定了汽車換匯補貼政策的城市中,汽車換匯補貼已經實施,各地政府都實施了換匯補貼。
替代補貼
這是對新車需求的鼓勵嗎?
地方政府切實落實相關補貼政策是壹回事,但我們的汽車銷售終端市場有沒有明顯的變化?“置換補貼”帶來的新車購買需求是否提升了品質?
終端訪問、消費者和店內銷售大多“不知情”
根據近期在馬拉汽車市場銷售終端的實地走訪發現,消費者對置換補貼並不全了解。資料顯示,參與成都市汽車升級活動的品牌和車型涉及成都市299家汽車銷售企業,100多款車型。
但在實際走訪馬拉車市的過程中,並沒有發現與該活動相關的海報,店內銷售人員在介紹車型優惠時也很少提及該活動。關於置換補貼,我只說了自主品牌提供的優惠。
比如,在壹家參加這個活動的品牌4S店,銷售人員告訴我們,除了自己的車型優惠,還有價值9000元的置換補貼套餐,包括置換補貼和售後保養。但並未告知置換補貼的具體金額,也從未提及政府提供的2000元置換補貼。
看來政策制定是壹方面,具體執行和品牌4S店及銷售人員的知名度還是壹個大問題。並不是所有的消費者都知道這個活動,所以本該屬於消費者的置換補貼極有可能因為“不知情”而後悔“錯過”。
即使是告知並執行,對新車的需求有明顯改善嗎?
盡管銷售終端執行“不到位”,但即使告知了消費者,這種置換補貼是否能明顯起到改善新車需求的作用,還得讓人討論。
如果有自己購車需求的客戶享受店內品牌自己提供的優惠,增加這項補貼無疑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
但根據對馬拉車市多家車商消費者的采訪,大部分消費者對置換補貼也有自己的看法。
某品牌擬告知客戶2000元置換補貼不是影響其購車需求的因素。
首先,如果妳想享受補貼,妳需要在同壹家店“賣二手車”和“買新車”,但消費者表示,他對4S店的提車價格保留意見。原因可能是目前的二手車價格“不透明”,4S商店的價格與消費者對賣車的預期有差距。
其次,由於同壹品牌的不同4S店存在單店差價,議價空間的存在使得即使享受2000元的置換補貼,也並沒有帶來多大的心理收獲。
看來即使實行2000元的置換補貼,不同需求的消費者也會有不同的看法。但無壹例外,大部分意向客戶表示,相比置換補貼,他們更願意享受“購置稅補貼”的優惠。
馬躍:
關於汽車升級所產生的相應補貼政策,由於其具有重疊適用性,可以滿足部分已經有購車需求的消費者,符合補貼要求。但對於那些“觀望”的消費者來說,置換補貼的影響力有限。新車需求不太可能出現“質”的提升。
在馬拉車市場看來,新車需求的本質其實應該從產品力開始。只有解決產品同質化嚴重和消費者沒有被創造新的購車需求的問題,中國的汽車市場才會得到顯著提振。但是對於有自己用車需求,並且已經找到心儀車型的消費者來說,置換補貼也是壹件好事,至少可以帶來額外的獲得感。無論是大“驚喜”還是“聊勝於無”,不同的消費者自然有不同的理解和心情。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