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的旅行形式:
1、普通百姓的近遊
經常看到古代文人墨客的詩詞遊記贊美名山大川,但實際上古代大多數普通老百姓礙於財力、戶籍制度的限制以及交通不便等原因,是不怎麽遠行的。壹般都會選擇周邊遊。他們的旅遊活動通常是春節廟會、元宵燈市、踏青、端午劃龍舟、重陽節登高等。
不要認為這些旅遊活動會無聊,這些旅遊活動還是比較精彩有趣的。春節廟會,主要有舞獅子、耍龍燈、踩高蹺、逛花市等。
元宵燈市,張燈結彩,吃元宵,猜燈謎,表演戲曲和雜耍技藝。清明踏青之風盛行於宋代,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就極其生動地描繪出開封城外以汴河為中心的清明時節的熱鬧情景。
2、商人的商務旅遊
中國歷史上的商務旅遊活動開展得很早。史書所載的“肇牽車牛遠服賈”就屬於商末周初商人的商務旅遊活動。戰國時期,商務旅行進入了發展階段。如巨商呂不韋就曾長途跋涉,到趙國邯鄲從事經商活動,並結識了秦國公子異人,最後當上了宰相。
在古代封建社會裏,統治者大多“重農抑商”,再加上交通不便,山林草澤密布,社會服務業不發達,饑餓、疾病和死亡時常威脅著在外行商的遊子,這也導致史書對歷代商人的經商活動的具體記載並不充分。
不過,李白的《長幹行》就描寫了商人遠處經商,妻子對他的思念之情。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也表現了歌女對經商丈夫的抱怨之感。
3、文人和士大夫的旅遊
從戰國時期開始,遊學就十分盛行,《史記·春申君列傳》載:“﹝春申君﹞遊學博聞,事楚襄頃王。”遊學的意思是“遊異地,從師求學。”遊學可以來增長見識,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和抱負,還可以很好地推銷自己,為日後仕途埋下伏筆。
在中國古代,很多名人都有“遊學”的經歷。如司馬遷、諸葛亮、杜甫、以及唐宋八大家等均有豐富的遠遊經歷。南宋詩人鞏豐《送湯麟之秀才往漢東從徐省元教授學詩》,就描繪了古代學子遠行求學的心態:“士遊鄉校間,如舟試津浦;所見小溪山,未見大島嶼;壹旦遠遊學,如舟涉江湖”
古代文人們所進行的拜訪友人的活動也是旅遊的壹種。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等都留下了眾多訪客詩篇。孟浩然寫的《洛中訪袁拾遺不遇》就表現了其前往洛陽尋訪古人。
仕與隱是中國文人生命的雙重旋律。文人大多喜愛優遊於清麗隱逸的山水田園之中。祖詠因為長期未被授官,仕途壹直不順,後來隱居於汝墳別業,他的山水田園詩《終南望余雪》也廣為傳誦。陶淵明寫的《歸園田居》就表現了超脫社會,皈依自然的思想。
4、帝王巡遊
而統治階級的旅遊和其他人區別甚大。帝王出遊規模之宏大、排場之奢華堪稱之最。帝王巡遊,是中國古代旅遊的重要現象,是指帝王到其統治地區巡視與遊覽,其目的或為巡視各地、或為封禪拜祭,是以鞏固政權為目的的旅行活動。
帝王在巡視或封禪的同時也兼遊山玩水,瞻仰前代帝王或名人遺跡。周代有三位天子喜歡旅遊,周昭王、周宣公和周穆王。
其中周穆王的旅遊是周代帝王巡遊的代表與典型,在我國古代旅遊史上占重要地位,至今流傳的《穆天子傳》,是我國最早的遊記。此外,隋煬帝下揚州,清乾隆下江南等都是盡人皆知的帝王巡遊的典型事例。
擴展資料:
其他種類的旅行方式:
1、俠士探險
說起中國地理水文的集大成者,莫過於明朝偉大的地理學家、探險家、旅行家徐霞客先生。他糾正的、創新寫的地理水文、植物、民俗人文古籍史料天下無雙。
徐霞客歷經30年考察寫成的60萬字《徐霞客遊記》系統地記錄了自然、人文民俗、地理水文等,他走過的許多地方,即便是現在資深的驢友、探險家都未曾到訪,即便是名聲在外的探險家、植物學家、攝影師約瑟夫·洛克都為之折服。
2、仗劍天涯
如果古代也有邊旅遊邊賺錢的職業,那李白就是最成功的代表了,即便是現代的人,也非常羨慕這種旅遊。
詩仙李白,出發蜀都,可謂閱歷千山萬水,其傳唱的詩句也萬千無數。在盛唐時期,李白已名聲在外,時常被各地名士、文豪邀約,不僅有好酒好肉,還有錢糧相贈。
李白所到之處,皆成就了美談。比如安徽涇縣的桃花潭,望族名士王倫邀請李白,就有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千古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