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除了吃月餅,還能做點啥?其實,作為古人過中秋比我們有儀式感多了,比如祭月、觀潮、猜謎、賞桂花飲桂酒、豎中秋、耍祿仔、舞火龍、玩兔爺等~
1、祭月:
古人對於月亮總是有不壹般的情感,比如詩中寫道“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更有大家熟讀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為何那壹點點鄉愁總是落在月亮身上呢?
這是因為古人在中秋節當天會準備瓜果月餅等祭品,在月下對月神許願,可以祈求福佑、家人團圓平安。甚至由此衍生了賞月、追月的活動,都是因為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期待與願望。
2、觀潮:
在古代,浙江壹帶也會相約三五友人去觀潮,甚至直到現在觀潮這個習慣也依然被當地人保留著,錢塘江大潮盛景往往也在八月十五前後。不僅當地人,外地人也會慕名前往,但不知道有沒有人知道觀潮是賀中秋的習俗之壹呢?
錢塘江觀潮盛景
3、猜謎:
猜謎準確來講並不是中秋節獨有的習俗,但猜謎和古人認為值得大肆慶祝的節日逃不開,這也證明了中秋節在傳統節日中的重要性。
猜謎雖說是習俗,但其實也是古人為了男歡女愛而發明的壹種文雅的談戀愛的方式。中秋節當天的長街上會掛滿寫著謎語的燈籠,參加的人往往都是年輕男女,通過猜謎來展現自己,有的人找到了愛情,甚至有的人因為猜謎的驚艷表現壹舉成名,比如愛吃豬肉的那位~
4、賞桂花飲桂酒:
桂花壹開香飄千裏,在香氣的縈繞與節日的加成下,賞桂花飲桂酒簡直就是放松舒緩的美事,可桂花的妙用可不止這些!
因桂花藥用有散寒破結化痰止咳的功效,古人認為飲桂花酒可以有長壽的功效,女人飲用則能美膚養顏,並且由於桂花性溫,用桂花泡水有減緩痛經的功效呢~
5、豎中秋:
豎中秋其實為“樹中秋”,小孩子在家鄉的協助下,做自己喜歡樣式的花燈,點燃後豎立在高桿上,孩子們之間會因為誰掛得高而產生比賽競爭,燈火熠熠下是家人團聚的身影。
6、耍祿仔:
說起耍祿仔讓人不得不懷疑萬聖節不會有偷偷借鑒我們吧?
古時會用柚子殼刻花,中間放蠟燭或者燈油,小孩子們提著燈成群結隊的沿街而行,壹邊唱著“耍祿仔,耍祿兒,點明燈。識斯文者重斯文,天下讀書為第壹……”玩得盡興了,再回家吃月餅。
7、舞火龍:
舞火龍作為壹個北方人是從來沒見過,這種慶祝方式主要在香港被壹直沿用,銅鑼灣大坑地區會壹連三晚舉行盛大的舞火龍大會,火龍可長達70米,用珍珠草紮成32節龍身,整個熱鬧的場面讓人非常震撼。
8、玩兔爺
大約在明末流行起來了中秋玩兔爺,主要流行在北京。傳說北京城鬧瘟疫,幾乎全城都得了,嫦娥便派了玉兔去治病,玉兔變成了壹個少女,挨家挨戶地走,治好了很多人,人們為感謝玉兔,紛紛送上自己最好的東西,但玉兔都沒要,等消除瘟疫便回了月宮。最終北京人為了紀念她,便會用泥塑創造各式各樣的玉兔形象,便稱為玩玉兔。
北京城有沒有發生過瘟疫無法求證,但北京確實有玩兔爺這麽個習俗。曾經去過北京的壹個特色飯館,還有叫做兔爺兒的壹道菜,主料是土豆泥做成的兔爺形象。整體來說,味道無功無過,但做得真的挺好看。
最後再聊壹聊中秋最常見的月餅,仿照月亮形狀做成糕點用於祭月,隨著時代變遷慢慢演化成中秋節最獨特的象征,提起月餅便知中秋。而月餅最早時期用於祭月,卻也不止用於中秋節。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壹帶就有壹種紀念太師聞仲的“太師餅”,隨後在北宋時期流行於宮廷,也稱“宮餅”。時尚流行的文化往往是自上而下傳遞的,直到在百姓之間流傳起來,便取了更加吉祥的意象,稱為“月餅”。
中秋吃餅最豪奢的還是要看王廷,比如清朝中秋宮宴宴請大臣,皇帝與天下同樂,準備的是月餅超級plus版本,據記載"徑約二尺許,重約二十斤",重達20斤的月餅,妳還能壹口吃壹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