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古代中西建築風格有哪些不同?

古代中西建築風格有哪些不同?

從中西建築風格看中西文化的異同

紫禁城

德國學者恩斯特·卡西爾在《論人》中說:“人類文化分為各種活動,這些活動沿著不同的路線前進,追求不同的目的。”中西文化在起源與原因、發展邏輯與空間、建造理念與目的上的差異,必然會在建築文化或建築風格上得到融合和體現。所以,中西建築文化的差異,從根本上應該理解為中西文化傳統的差異。壹般認為,中國文化重人,西方文化重物;中國文化強調道德和藝術,而西方文化強調科學和宗教。中國文化講究融合、統壹、共存、融合,西方文化講究不同時代的獨特精神,突出各個流派的個性特征等等。中西豐富多彩的建築文化中所蘊含的建築特色、藝術形式、發展源泉和人文理念,都可以從歷代建築和傳世的建築作品中得到印證和體現。

想法和幻想

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高度概括了東西方兩大建築體系的根本區別。他認為:“藝術有兩個起源:壹個是觀念——歐洲藝術由此產生;壹個是幻想——東方藝術由此產生。”換句話說,西方建築在造型上有雕琢的特點,重點是二度立面和立體造型;而中國的建築則有繪畫的特點,重點是藝術形象。不太註重單體建築的體量、造型和透視效果,而傾向於註重單體建築的群體效應,在平面和空間上延伸。西方重視建築整體與局部之間的比例、平衡、節奏等形式美原則;而中國在建築環境中重視空間和人對空間的感受,是動態美、空間美和生動美的統壹。因此可以認為,歐洲建築的理念主要體現在“實”,而中國建築的幻想主要體現在“虛”。

模仿與寫意

亞裏士多德認為藝術起源於模仿,藝術是模仿的產物。古希臘建築中不同的柱式建築模仿不同性別的人體美。歐洲人更註重形式邏輯,強調寫實,依靠論證,註重幾何分析,在建築的意境和整體布局上強調對稱、具體和模擬幾何圖案的美。中國人非常重視人的內心世界對外界事物的認識、感受和把握,而如何藝術地體現這種心智的認識和內心的感受,具有很強的寫意性。它是對抽象美的概括和感受,是某種有形的實景和它所象征的無限的虛景的組合或融合,追求的是“得意忘形”的意境。中國人也講究寫實和論辯,但必須建立在寫意“傳神”的基礎上,形不如神。如中國古典建築頂部飛檐的翼角,形似風,十分傳神寫意,富有唐代畫家張文彤所謂“自然由外,心由內”的藝術激情,給人以強烈的心理感染力。

儀式和邏輯

禮樂觀念來源於春秋時期的《樂記》,即美與善、藝術與法、情與理、心理與倫理的密切關系。禮是社會的道德標準,音樂是社會的情感標準。中國理性精神的表現是“禮樂結合”,或者說是禮樂的緊密配合。可以說,中國建築的藝術感染力是建立在理性(儀式)基礎上的浪漫情調(音樂),體現和蘊含著中國建築的某種詩意美。這類似於中國人“思維方,做事圓”的總體規劃。西方建築文化更註重邏輯和論證,其特點可以概括為理性和鬥爭精神、個體和主體意識、天國和宗教觀念、建築藝術處理的合理性和邏輯性,以及重視藝術、技術和環境的協調與布局、比例適當和藝術精美,等等。這些特點在歐洲建築理論中都有提及或闡述,也表現在其建築實體中。

關閉和打開

中國的四合院、圍墻、影壁等。,表現出壹定的內向、封閉甚至“壹勞永逸”的思想傾向,甚至有人認為“封閉的庭院象征著我們封閉的社會”“中國是壹個有圍墻的磚瓦世界”...西方強調以外部空間為主,把中心廣場稱為“城市的客廳”“城市的客廳”等等。如建於1756的法國凡爾賽宮,有壹個占地220畝的後花園,與兩側對稱整齊的樹木和壹個接壹個的水池雕塑融為壹體,並延伸至遠處的城市森林...國內壹些大宅或豪宅,壹般把後花園模擬成自然景觀,用建築和院墻圍起來,包括月牙河、三五亭、假山等。可以說,這是中國人某種純防禦性、自我封閉、內向型文化心態的建築反映和體現,即對內保平安,對外防安全。

保守進取

中國人建造的園林或偏愛的自然風光,壹般都是清高幽僻,或脫俗脫俗,體現了中國人對自然環境的長期友好和守土重農的田園意識。在建築的整體布局、空間設置、功能劃分等方面,更註重他人與自己之間“相安無事,不相犯”的內在要求,這在壹定程度上滿足了中國人傾向於保守、防範、和諧的心理需求,似乎與“外求自保,內求心安”的性格培養取向如出壹轍。歐洲大陸的正規園林,無論是布局、構圖、意境,都給人壹種眼界開闊、意境宏大、技法繁復、意境浪漫的感覺。但其幾何園林體現了人與自然對立、人征服自然、人與自然分離的思維習慣和精神理念。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反映了西方人征服自然的外向型、進取型、外向型的行為模式和價值取向。

團體和個人

中國的建築,尤其是四合院建築,講究群體組合,“院”壹般是組合的基本單位,這是中國文化傳統的反映,強調群體,抑制甚至遏制個性發展,或者與之有很大關系。比如,壹望無際的大大小小的方形四合院,從地面壹層層鋪開,在時間中呈現她的韻致,每壹個青灰色的屋檐下,都住著壹個溫暖的家。如果在雨中看風景,“壹個故宮屋頂托著兩個雲中鳳凰,雨中大樹,千家萬戶”的意境更是深刻耐人尋味。而西方的單體建築則表現出個性的張揚和“人格”的獨立,認為優秀的個體是不朽的,代代相傳的。如法國巴黎的萬神殿、高320米的埃菲爾鐵塔、意大利佛羅倫薩的比薩斜塔、美國波士頓的約翰·漢考克大廈等。,都是這種哲學思想或文化觀念的典型表現。這些傑出的獨立而獨特的建築,能給人傑出的、強烈的、向上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靜態和動態

中國園林中的水池、運河壹般都是雍容華貴,微波微弱。其布局更註重虛實結合,情感成因強調動靜分離,多靜少動。這種立意和格局更適合營造輕松寬敞、幽靜雅致的環境空間,有利於突出休閑自然、轉化協調的人文氣質,表達“情與景、意與象”的意境。就像中國的山水畫,壹般都有壹點“留白”,所謂“知白守黑”,達到神韻、氣韻、意蘊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而西方園林中的噴泉、瀑布、流泉,大多氣勢磅礴,動感十足,能表現出某種奔放、靈動、熱烈、前瞻的趨勢。這就好比中國發明了氣功(靜態),西方人發展了競技體育(動態)。它們之間的異同既令人困惑又耐人尋味。

暗示和暴露

中國強調曲線和含蓄美,即“寓言是假的,不是直截了當的”。園林的布局、立意、選景都強調虛實結合,文與質相得益彰。或追求自然情懷,或熱愛田園山水,或抒發情懷與希望。在“借景”上下功夫,做到含蓄、玄妙、姿態;巧妙運用“曲線”,可以使自然、環境、園林在個性和整體上相互協調,適得其所,相得益彰,恍若天成。“巧借巧體”的手法,類似於中國的古典詩詞,強調言外之情,言外之意。看似漫不經心,行雲流水,實則超凡脫俗,壹絲不茍,博大精深。在西方,筆直、暴露、尺度、宏偉是美的,比如開闊平坦的草坪、巨大的體育場、宏偉的高層建築等。,都強調對軸和幾何圖形的分析。直、開、露無疑是重要的特征,區別於中國建築的象征性、寓意性、含蓄性。

傳承與創新

中國對形式美和工程技術的把握往往依靠直覺和經驗,更註重技巧的掌握和運用。在建築理論和建築知識的教學實踐中,壹般采用師徒傳承或口耳相傳的方式。在建築技能或施工技術的傳承線上,師徒都是在世代相傳傳授或傳承的。如果沒有後繼者或者後來的學習,人往往會死,技能也會失傳。在建築技巧和技法的應用上,壹般是繼承多於創新。在建築風格的選擇上,模仿往往大於超越。在建築理論上,註重對建築材料、施工技術和管理經驗的描述,沒有詳細的總結和理論成果。相對而言,西方從幾何分析入手,強調建築資料的嚴密性和準確性,更註重建築理論的突破和創新,積極探索新的建築形式,倡導並積極形成不同的建築風格和流派,對建築教育采取系統理性的態度,等等。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和中西醫學在工作方法、藥理操作、技術教學等方面的差異有著驚人的相似。

中國文化的兼容性決定了中國傳統文化並不排斥外來文化。而是要從實際出發,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吸收和創造,使之更好地融入國家文化體系。從建築風格上看,佛教在公元前後的東漢時期從印度傳入中國,引入印度塔,創造了中國塔。唐朝以後,伊斯蘭教從中東傳入,伊斯蘭教清真寺建築傳入,創造了中國清真寺建築的風格。18世紀乾隆年間,意大利園林傳入,建在北京圓明園,等等。應該說,中國非常註重引進和吸收國外優秀的建築風格和設計手法。

總之,城市、園林、建築作為文化的載體,背後有著深刻的文化印記和濃厚的人文精神。重視文化傳統,探索民族特色,激活民族特有的文化價值,已成為國際建築思潮之壹。建築風格進入了“各顯神通”的時代,人文追求成為建築價值的新衡量標準。通過比較中西建築文化的壹些差異,可以看出中西建築風格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獨特的表現魅力。因此,要產生具有中國風格和文化底蘊、歷史精神和民族特色的城市、園林和建築,就必須借鑒其他民族的優秀建築文化,努力把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巧妙地融入其中,把民族性、時代性、文化性、發展性的元素結合起來,創造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優秀建築作品和城市。

  • 上一篇:天鵝絨鞋墊怎麽繡?
  • 下一篇:品牌經典營銷案例的策略分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想知道事情的真相,就必須深入實際,進行分析研究。那麽下面是我整理的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壹個加多寶是怎麽砸了幾十億換個頭的?

    壹個企業花了幾百億,辛辛苦苦培育了10多年的品牌和包裝被別人拿走了,還能生存嗎?這在壹般人看來只能是天方夜譚,但這壹天的大問題被加多寶實現了。不僅活了下來,加多寶還在短時間內奪回了涼茶行業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