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傳遞信息方式的故事1驛站是傳遞宮廷文書和軍事信息的人或官員在途中登車換馬的地方。
西周時期,為了與周朝諸侯保持聯系,在大道上每隔三十裏設立壹個驛站,專門負責傳遞公文、接待官員、運送貨物。
秦漢時期形成了壹整套後送制度。特別是在漢代,傳遞的文件是分等級的,不同等級的文件要有專人按照規定的順序和時間傳遞。收發這些文件要登記,註明時間,明確責任。
隋唐時期,後送事業空前發展。唐代官方郵政運輸線以都城長安為中心,向四面八方輻射,直達邊疆,約30裏外有驛站。
在宋代,所有的文書和信件的機構總是被稱為傳遞,並有壹個緊急傳遞商店。有壹個銅鈴匆匆地系在驛站的騎馬項圈上。在路上跑,白天換鈴,晚上點火,被撞死的人不負責。為馬購物,為人購物,風雨無阻,不分晝夜。南宋初抗金將領嶽飛,被宋高祖以12枚金牌從前線強行召回臨安。這種金牌是快遞店送的金卡,裏面包含了壹種急用。
傳遞信息的古老方式
烽火臺
在中國古代,為了傳遞軍事信息,人們曾經設立烽火臺,用火和煙來傳遞信息。烽火臺白天燒狼糞,晚上點柴火。傳說燒狼糞時有大量的煙直沖藍天,比白天的火更容易被發現,所以篝火有時也叫狼煙。發現敵人就點起篝火,從臺灣傳到臺灣,傳到軍營。2700多年前,中國周朝時期的篝火預警系統已經非常完備。
馬拉松跑就是告知。
在交通和通訊不發達的古代,人們不得不依靠兩條腿或騎馬來傳遞信息。設立馬拉松是為了紀念壹位2000多年前去世的英雄,傳遞好消息。公元前490年,希臘軍隊在馬拉松平原擊退了波斯國王大流士壹世的入侵。信使菲德爾·皮茨(Fidel Pitts)從馬拉松跑到首都雅典,壹口氣報告好消息。當他跑完42.6438+095公裏,沖向雅典廣場跑完捷報,精疲力竭倒地而亡。為了紀念這位戰士的英雄事跡,他所跑的距離在1896年世界第壹屆奧運會上被列為長跑項目。
通過郵局發送信息
文字的發明促進了人們的交流,交流從此開始。早在周朝,中國就設立了專門的驛站傳遞公文,並以騎馬的方式將公文從驛站傳遞到驛站,同時建立了較為完備的驛站系統,實現了快速準確的通信。秦朝統壹六國後,驛站的信息傳遞系統被確定為國家的行政機構。郵政是以每小時15公裏左右的速度傳遞信息,實現遠距離通信。那時候已經很快了。
鴿子和猴子
為了傳遞信息,古代的人們也想出了很多奇怪的方法,比如漂流瓶、信號樹、信鴿、猴子等。
在尼日利亞的貝卡薩,人們用猴子來送信。人們把母猴和子猴分別關在兩個地方,經常帶著母猴去找子猴,讓母猴知道路線。當人們需要交流時,他們把信放在竹筒裏,綁在母猴身上,讓它出去尋找小猴。母猴總能把信送到目的地。
信鴿自古以來就是壹種有效的信息傳遞工具。在通訊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信鴿依然有自己的壹席之地。在戰爭中,溝通是至關重要的。然而,壹旦爆發核戰爭,核爆炸產生的強烈電磁輻射會使現有的各種電子通信系統癱瘓,但信鴿仍能自由飛翔。瑞士軍隊訓練並培育了能向兩個方向扔書的信鴿。這些信鴿不再發送傳統信件,而是攜帶封裝在膠囊中的計算機芯片,其中的編碼信息只能在特殊設備上讀取,極其機密。信鴿甚至可能成為特殊的信號員。
郵局的出現
壹般認為郵局是由波斯國王居魯士大帝建立的。居魯士統治著壹個龐大的帝國,通過信使傳遞信件和信息已經不能滿足帝國的需要。為此,他建立了由許多驛站組成的郵政管理部門,這就是最早的郵局。這些驛站相隔壹定距離,負責照顧每天跑壹站的驛馬。
中國很早就有了郵政系統,到了唐朝基本完善。元朝還整頓了連接東西方的驛站制度。
古人傳遞信息方式的故事2。古代用來點燃煙花傳遞重要信息的高臺,是古代重要的軍事防禦設施。它是為了防止敵人入侵而建造的。遇有敵情,白天給煙,晚上點燃,接通平臺傳遞信息。是最古老但有效的信息傳遞方式。
為了使煙直而不彎曲,以便從遠處看得見,古人常以狼糞代替柴火,故又稱狼煙。
篝火傳遞信息非常快。公元前119年,衛青將軍和霍去病率領數十萬大軍分頭出擊,燃放煙花作為進軍的信號。短短壹天,這個信號就從河西傳到了千裏之外的遼東。由於烽火臺預警迅速及時,已知明清仍在使用。山東省煙臺市,因明朝為防倭寇入侵在此設狼煙臺而得名。
古代人傳遞信息方式的故事3。飛鴿和鴻雁意思相同,是古人的壹種交流方式。信件被綁在鴿子的腳上,然後傳遞給想要傳遞信件的人。古代通訊不便,聰明人利用鴿子飛行速度快、知道方向等諸多優點,馴養鴿子,提高送信速度。
傳說漢高祖劉邦被楚霸王項羽包圍時,用信鴿送信,引來援軍脫險。張騫、班超出使西域時也用鴿子給皇室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