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古代文化常識有關遊戲

古代文化常識有關遊戲

1.請問古代傳統遊戲有哪些,例如曲水流觴那樣的

古代比較有趣的傳統遊戲很多,猜拳行令、博弈比箭等都是,僅就文化含量高點的試舉兩例:

投壺

投壺,亦稱射壺,是壹種既登大雅之堂、又入巷陌平康的傳統遊戲。是上至天子,下至士大夫燕飲中用以娛樂賓客的壹種投擲遊戲。

《禮記·投壺》說:“投壺者,主人與客燕飲講論才藝之禮也”。根據文獻記載,投壺盛於春秋,是在室內、堂上或庭院當中,置壹廣口大腹、壺頸細長的酒壺,以壺口為目標,賓主按規定的距離(離壺五至九尺),跪坐於壺的周圍,依次將壹根根柘木或棘木做成的矢向壺口投去(矢的形狀壹頭尖,壹頭齊,頗似沒羽之箭,故名)。矢有三種長度,室內用二尺,堂上用二尺八寸,庭中用三尺六寸。以投中者為勝,負者須飲酒。有專職的“司射”於旁監督,並以算籌記錄比賽成績。為了不使投的箭躍出,壺內實有小豆(赤豆)。

《左傳》上就曾記載過晉昭公大宴諸國君主,舉行投壺之戲的事。

投壺在戰國秦漢時得到相當發展,當時的知識分子傾向於內心修養,投壺這種從容安詳、講究禮節的活動,正適合他們的需要,於是在士大夫階層中盛行不衰。每逢宴飲,必有“雅歌投壺”的節目助興。

在流傳過程中,遊戲的難度增加了,不僅產生了許多新名目,還有人別出心裁在壺外設置屏風盲投,或背坐反投。宋代司馬光曾著有《投壺新格》壹書,詳細記載了壺具的尺寸、投矢的名目和計分方法。宋代以後,投壺遊戲逐漸衰落下去,不再像漢唐那樣盛行,僅斷續地在士大夫中進行。

民國時期,軍閥孫傳芳倡導尊孔復禮,拉攏壹些知名學者行投壺之事,章太炎也列名其中,魯迅先生因此表示不滿,以為是“既離民眾,漸入頹唐”的征兆(《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照他看來,投壺是脫離民眾的士大夫階層的風雅之事。

其實在古時,民間以投壺為樂的現象就很普遍。在明清小說中,社會底層的三教九流都玩此道,《金瓶梅》十九回中,有西門慶與應伯爵以及李桂姐等在“院子內投壺耍子”的描寫;《鏡花緣》裏的那位“烏投壺”,能玩出“蘇秦背劍”、“鷂子翻身”、“朝天壹炷香”、“張果老倒騎驢”等許多花樣,可見這種遊戲在民間的普及程度。

鬥茶

唐宋時飲茶,多是將采下的茶葉蒸熟烘幹研碎成細末,加入香料,放入水中烹煮煎熬成茶湯。

宋時流行鬥茶,又稱茗戰,就如今天的茶水質量鑒定比賽。

鬥茶多為兩人捉對廝殺,三打兩勝,先比湯色,以純白為上,是蒸時火候恰到好處的標誌,湯色發青為不足,色灰則太過,色黃為茶葉采摘不及時,湯色泛紅就是炒焙過頭了。

再比茶湯碗面上泛起的湯花(沫餑),如果茶末研碾細膩,點湯擊拂恰到好處,就會形成“冷粥面”,緊咬盞沿久聚不散,反之,湯花泛起會很快散開,鬥茶就是根據茶葉水線出現的早晚,來判定優劣。

範仲淹有詩說鬥茶:“勝若登仙不可攀,輸同降將無窮恥”。

宋時除鬥茶外還有分茶,就是用茶壺註水,在茶湯面上作畫形成各種圖案,有水丹青的美稱,今天已失傳多時了。

2.關於中國古代的遊戲有哪些

戲法 我國戲法出現在距今四千年的夏朝。變戲法者用幾粒豆子捏在手裏,忽有忽無,變來變去。我國手彩戲法就是從這幾粒豆子開始的,所以人們稱“彩豆”為手法之祖。現在的古彩戲法即由此演變而來。

元宵、燈節和魚龍舞 陰歷正月十五日叫上元節,這天晚上叫“元宵”,也叫“元夜”。唐代以來有觀燈的風俗,所以又叫“燈節”。西漢時漢明帝提倡佛教,曾下壹道諭:不論士族庶民,壹律在元宵節懸掛燈籠,以示對佛的尊敬,故而漢時燈節尤盛。以後,元宵燈節不僅懸掛彩燈,而且雜以百戲,吹彈歌舞,已發展成狂歡節了。宋朝,燈節盛行舞龍燈,又稱“魚龍舞”,舞龍燈原先是祈雨的儀式,逐漸演變成民間遊藝,在民間流傳甚廣。

爆竹 藥制爆竹 據南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記載,在節日或喜慶日,用火燒竹,爆裂發聲,乃有“爆竹”之名。唐代又稱“爆竿”。到宋代,人們才開始用多層紙張密裹火藥,接以藥線,玩時點燃藥線,引起火藥爆炸發聲。還發明了將許多小爆仗用藥線串連在壹起,引燃後響聲不絕的鞭炮。

焰火 “煙火”亦稱“焰火”,始於我國宋朝,以多層紙裹,內裝藥劑,點燃後火花四射,呈現出各種顏色,並幻成各種人物景象。古代傀儡戲中的“藥發傀儡”,就是用此制成。

謎語和燈謎的古稱 相傳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已有謎語,時稱“度辭”。謎面又叫“喻體”,謎底又叫“本體”。到明朝,杭州壹帶文人興起猜燈謎,又叫“燈虎”。燈謎是把寫在紙條上的謎語張懸在碧紗燈上,猜中者有賞。燈謎比壹般民間謎語要復雜些,大都有特定的“謎格”,如“卷簾格”、“秋千格”、“徐妃格”等。謎語和燈謎是我國人民逢年過節的娛樂活動之壹。

風箏 相傳春秋時公孫般削竹為鵲,作木鳶,以窺敵城,可以說是最早的風箏。後來用紙代木,稱為紙鳶。

秋千 相傳春秋時齊桓公由北方山戎傳入。在木架上懸掛兩繩,下拴橫板,玩者在板上或站或坐,兩手握繩,前後擺動,使之越搖擺越高,是我國古代婦女們的娛樂用具。

鬥雞 以雞相鬥,舊時多用以消閑、取樂。相傳戰國時即已流行。鬥雞者必須先選擇勇猛善鬥之雞,即毛疏而短,頭堅而小,足直而大,身長而結實,雙目有神,走步穩重。鬥雞分三個回合,直到其中壹只被打敗為止。

鬥蟋蟀 相傳唐朝已有鬥蟋蟀遊戲,到宋朝尤其盛行。

倒包子(本地方言),中國民間傳統娛樂項目之壹,因其具有較強的 *** 性、挑戰性、戲耍性而成為古代青少年和兒童最喜歡的娛樂項目,屬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範疇,屬秋千類娛樂設施。因成年人娛樂後,大多出現旋暈,嘔吐癥狀(似嚴重暈車暈船之狀)俗稱倒包子。是古青州清明節獨特的娛樂項目之壹。

蹴鞠是中國古代足球運動特有的稱謂,是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體育項目和娛樂方式。“蹴”即用腳踢,“鞠”是皮制的球,“蹴鞠”就是用腳踢球的意思,又叫“蹋鞠”、“蹴球”、“蹴圓”、“築球”、“踢圓”等。蹴鞠在其在發展演進中對世界體育,尤其是足球運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二○○四年七月十五日,國際足聯確認:中國古

代的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足球起源於中國淄博臨淄。

3.古代小孩子的遊戲有哪些

原發布者:龍源期刊網

1.放風箏

放風箏是我國傳統遊戲,也是清明節的習俗。嘿嘿,它還有許多有趣的名字:風琴、紙鷂(yào)、紙鳶(yuān)。鷂和鳶都是鳥的名字,風箏身上寄托著我們先人想要飛翔的願望呢。大家知道第壹個風箏是誰做的嗎?哈,那正是魯小班的祖祖祖爺爺魯班的手筆啦。這麽有趣又好玩的遊戲當然深受小孩子們的喜愛,就算是現在也是盛寵不衰。

2.蹴(cù)鞠(jū)

蹴鞠是不是看起來有點眼熟呢?沒錯,這就是我國古代的足球。妳可別驚訝,蹴鞠在距今兩千三百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就開始流行了呢!蹴鞠壹開始是作為軍事遊戲,後來慢慢地為皇室所喜愛,最後傳到民間。妳知道嗎?曹操可是壹個超級球迷呢!國足呀國足,有如此深厚的背脊,妳還不加把勁?

3、騎竹馬

李白有首詩雲:“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可見這騎竹馬也是古代兒童特別喜歡的壹種遊戲。大家壹定很好奇什麽是竹馬?這“竹馬”非馬,而是壹根竹竿。騎竹馬就是拿壹根竹竿子“騎”在兩胯之間,壹手握住竿頭,竿尾就拖在地上,裝作騎馬的樣子。所以,古時候稱和自己壹起玩的朋友叫“竹馬之友

4.古代主要以什麽遊戲為主

由於缺乏系統的古代休閑活動的研究資料,我們只能根據對休閑娛樂活動的普遍理解來組織展品。

在查閱大量相關書籍的基礎上,我們將展覽分為樂舞百戲、博弈娛樂、體育娛樂和民俗娛樂四個部分。 在古代,欣賞樂舞百戲是當時人們的壹項重要消閑活動,也是貴族階層展示其財富的壹種方式。

後來樂舞逐漸演變成為壹項專門的藝術表演形式,而不是壹項嚴格意義上的休閑活動,但在古代生活中,它仍然是占有重要地位的娛樂形式,我們選取了壹些對大眾頗有影響的活動,如傀儡戲、皮影戲等展品。 博弈類項目是最具中國特色的娛樂活動,也是中國古人崇尚哲學思想並將其融入休閑活動的壹種體現,是能體現中國人思想和哲學內涵的活動。

為完整展示這項娛樂活動,我們選取了六博、雙陸、打馬格錢幣、象棋、圍棋以及詩酬、-具等文物作為展示內容,壹方面展現出古代博弈類項目的社會參與程度,另壹方面展示古代不同類型的博弈活動方式及演變過程。 體育娛樂是古代壹項經久不衰的娛樂活動,是人們勞作之余開展的體育運動,也是古人常見的休閑方式。

中國古代流行對抗性不強、講究技巧的運動,這與中國的儒家思想相壹致。在這種文化背景影響下,表現技巧的蹴鞠、步打球、捶丸等項目就成為當時眾多文人的愛好。

本次展覽選取了壹些表現此類活動項目的展品,讓觀眾在了解這些活動形式的同時了解其社會背景,達到增長歷史知識的目的。 民俗娛樂集大眾性和普遍性於壹體,展覽中我們既表現了文人士大夫階層所喜愛的金石收藏、書畫創作等活動,也展示了在年節之際平民百姓前往廟會觀看雜耍、觀龍舟賽等活動,更有壹些反映兒童遊戲的文物。

  • 上一篇:歷史上歷代主流刀劍有哪些?看完這個妳就明白了
  • 下一篇:各個民族的民風民俗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