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重是中國人的偉大發明,凝聚了中國人的智慧,堪稱“國粹”。秤由幾部分組成:壹部分是秤,秤的粗端裝有刻度,整個秤鑲嵌有刻度;第二是重量;第三個是秤盤。
稱重也叫“滿”。是按照軒轅星座的意思做的。它屬於星星,是雷暴之神。秤桿被稱為“天平”,象征著魏紫星座,“秤桿”壹詞由此而來。
但是古代的衡器和現代的衡器規格不同。古人用的‘鐵秤’是每斤16兩,半斤等於8兩。
為什麽我們的祖先要這樣規定重量單位?它包含了哪些秘密?
關於這“十六兩”壹斤,有壹個眾所周知的小故事。根據這個故事,當時負責統壹計量的不是秦始皇,而是宰相李斯。李很有才華,讓接手瓷器制作工作。接到命令後,他成功地統壹了貨幣規定、計量器具的大小和基本重量單位的確定。但這次問題出現了。多少合適?李四很亂,因為既然兩個單位已經定下來了,隨便轉換壹下好像也沒什麽問題,只是太隨意了,不優雅。
優柔寡斷的李斯去問了很多皇帝。很多皇帝都沒有說話,只是用筆寫了幾個小篆:世道公平。李斯還是有點摸不著頭腦,但他靈機壹動,數了數這些字的筆畫,高興地決定用16兩作為壹公斤。
雖然故事是這樣的,但這種歷史軼事顯然是後人編的,沒有科學依據,無從考證。
其實討論這個問題,必須從兩個方面來講,壹個是傳統文化,壹個是實際的歷史背景。
首先,文化上,我們祖先的這些東西必須有壹個充滿哲學智慧的解釋。古人認為,壹個人的壹生,從出生到死亡,如果運氣好,壽命長,就是完整的。
他們用占星術作為衡量命運和窺探天空的手段。占星術在壹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們的古代中國文化。
古人認為北鬥七星是帝王之星,帝王負責生死。“南方六星”是生命之星。它是眾生的主宰,堅持正道。“三星的繁榮、昌盛和生活”是福星。它是繁榮、生活和好運或厄運的主人。
這三顆星的總數是“16”,所以古人用“16”作為衡量物體的基本單位。俗話說:“有壹個神,他的前三只腳是擡起來的。”
古人把象征“生死、正道、吉兇”的數字刻在秤上,是為了警示那些心懷不軌的商人,生死善惡壹念之差,而不是為了私利而放棄做人的原則。
如果妳的體重少於壹兩塊,運氣會從妳的好運中扣除。如果妳的體重少於二兩,壽星就會從妳的生活中減去壹點。
所以,過去民間流行壹句話“天平上全是好人,因為他們失去了心和生命。”
中國的傳統文化告訴我們要公平交易,賺大錢。因此,秤在人們心目中被視為正直、無私、開放的象征。三國時諸葛亮曾說:“我心大如秤,不能讓人擡不起頭來。”但這種說法已經超越了商業和市場交易,達到了人格和道德的高度。所以,所有的商人都要以誠為本,以義為先,積少成多。
古人認為北極主宰生命,南極主宰死亡,天空中的北極星指引道路。所以定位星代表北極星,16顆星代表北鬥七星,6顆星代表北鬥七星,3顆星代表財富500強。他們還要求商人應該公平交易。如果他們少給壹兩個人,就意味著出軌的人不會有福氣。他們少給兩兩個人錢,就少給三兩個人錢。
二等於半斤,所以人們常說“半只貓”
當然,古人的智慧不僅僅是看星星、看圖那麽簡單,還和當時的生產條件、制度有關。
首先,當時的標準參考值是每公斤16兩。
據漢代《食貨誌》,秦國以金為單位計量物件。比如秦始皇定義壹尺為23厘米,那麽壹寸等於2.3厘米。
"石頭說"金平方寸為金",方為尺,即23厘米,寸為2.3厘米。用黃金做壹個長23厘米、寬2.3厘米的立方體,測得的重量等於16盎司,也就是古人所說的壹公斤。但是古代的克數和現代的克數不壹樣,所以古代的壹公斤相當於現在的半公斤多。
年關羽用的冷眼鋸重82kg,實際只有41kg,也就是不到50kg。民國時期,民國政府擴大了“十六國兩制”的適用範圍,但將1/2定為31.2克,1公斤定為500克。
直到1959年,中國才采用“十二制”,也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稱重單位。
這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涉及到壹個二元問題。在古代的生產條件下,在刻度上用二進制顯然比十進制好。讓我們考慮壹下。音階中十等份好還是十六等份好?
這裏有些朋友可能會說是十等份,其實是十六等份。因為沒有古代的雕刻工具,所以很難均勻分布。最簡單的就是對折,這就是二進制的雛形。因為是對折,所以只能是204816,所以只有16等份。
先秦時期技術和生產力都不如今天。連秤都不流行。普通人用比較簡單的秤稱重。
只要有壹個重量為1kg的物體,利用平衡原理,壹個重量為1kg的物體;如果物體比較輕,把重量對半分,正好是半公斤。如果物體還是輕的,繼續平均分配,也就是四分之壹公斤。如此接近。
如果采用十進制,就不是小於1/4kg的整數,這就增加了確定臨時重量的難度。所以用2的冪來換算重量是最方便的。
如果不是這樣,十進制早就被使用了。畢竟轉換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