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書信格式
壹、信封
(壹)信封格式
王明先生 鈞啟王明院長 鈞啟範例壹
王先生明 ?鈞啟鈞啟明王院長 鈞啟範例二?
(二)啟封詞
1.安啟,福啟:對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用
2.鈞啟:對尊長,師長及直屬長官用
3.道啟:對師長,學界,方外及德高者用
4.勛啟:對軍政界或有公職者用
5.賜啟:對長官,長輩,學界,黨政軍界職位高或者年歲高者用
6.臺啟:對平輩用
7.玉展:對年輕婦女用
8.芳啟:對女士用
9.公啟:對機關,學校,公司,團體,民間社團用
10.親啟:對有機密性或秘密性書信用
11.禮啟、素啟:對居喪者吊唁用
12.大啟、啟:對晚輩用。
(三)緘封詞
1.謹緘:用於上行書信
2.緘:用於平行書信
3.手緘:用於下行書信
二、正文
結尾應酬語 正文 ?開頭應酬語 ?稱謂
結尾敬辭 ? 提稱語
啟事稱語
日期? 自稱
署名
署名下敬辭
註意
1.自稱
(1)自稱或提到自己的名字時要側書
(2)提及自己的尊長時,要加“家”字,不必側書
(3)提及自己的卑幼親屬,要加“舍”,側書
(4)提及自己的兒孫,工友,店號,要加“小”字,側書
(5)提及自己的師友和處所,加“敝”字,側書
(6)提及自己已經亡故的尊長,要加“先”
(7)提及自己已經亡故的卑幼親屬,加“亡”,不必側書
(8)提及自己父子,兄弟姐妹,夫婦,加“愚”字,側書
(9)如收信人是尊長,自稱“晚”、“職”、“後學”等;若收信人是晚輩,自稱“愚”、“鄙”等;如果寫到自己的意見時,可用“鄙意”、“管見”、“拙著”等,以上都有側書
2.稱人:
(1)提及收信人尊長,卑幼,親友,加“令”,對於收信人尊長,也可以用“尊”,對收信人的朋友也可加“貴”
(2)提及收信人妻子,要加“尊”,如與收信人交情深,直呼“嫂夫人”“大嫂”
(3)稱收信人父子,兄弟姐妹,夫婦,要加“賢”
(4)收信人是卑幼,也可以加“賢”
(5)收信人的處所,要加“貴”
(6)收信人的寶眷或商店,要加“寶”
(7)提及收信人的意見是,可用“尊意”、“卓見”、“大著”等
傳統寒暄用語 人事敘別 用於父母:自違慈訓,倏忽經旬。 叩別尊顏,已逾數月 用於尊長: 揖別尊顏,瞬經匝月。 不瞻光霽,數月於茲。 疏逖德輝,忽經壹撚。 睽違道範,荏苒數年。用於師長: 不坐春風,倏經旬日。 奉違提訓,屈指月余。 不親講席,瞬已經年。 疏奉教言,寒喧幾易。用於平輩 :不奉清談,忽將壹月。 揖別豐標,瞻圓幾度。 不親乏宇,裘葛已更。 睽違豐采,數易春秋。 用於女性 :不親懿表,瞬已浹旬。 奉違閨範,倏爾逾時。 自隔壺儀,年華如駛。 憶別芳顏,星霜幾換。用於文官: 不瞻福曜,又復經旬。 睽違鈞宇,萱莢屢新。 拜逖鈞顏,倏將壹載。用於軍官: 自違幕府,蟾月幾圓。 不瞻旌節,忽已經年。
忽已經年。自***事而別 :某地***事,長荷雲情,別來星序頻移,未由壹晤。 自同學而別: 憶自某校研摩,獲親麈海,別後山川間隔,時序頻遷。自送行而別 :憶昔行旌遠指,趨送長途,別來物換星移,幾經屈指。自迎接而別 :憶某停車某市,荷蒙握手言歡,別後歲秩遷流,不覺星霜幾易。承送行而別 :憶某驅車某處,荷承把袂流連,別後天各壹方,彼經停雲兩地。承賜物而別 :憶某地握手,暢敘情懷,別時依依不舍,荷以厚儀相貺,至令篆腑,感何可言。承賜餞而別 :昔日把晤,盛意頻叨,臨賦驪歌,復承賜宴,離人未散,早已心鐫。節令敘別 :自春別及夏。東風握別,倏屆朱明。 憶風雨別離,正綠野人耕之候,乃光陰迅轉,目下已是碧荷藕熟之時。
陰迅轉,目下已是碧荷藕熟之時。自春別至秋:知已闊別,春復徂秋。 賦別離於昔日,楊柳依依,數景物於今晨,蒹葭采采。 自春別至冬: 春初話別,倏忽歲寒。 鳥弄春園,折楊柳而握別,驛馳冬嶺,撫梅萼以增懷。自夏別至秋 :麥天壹別,容易秋風。 昔聽蟬鳴青槐,方攄別意, 今睹鴻飛紫塞,頓起離思。自夏別至冬 :不通聞問,經夏涉冬。 炎日當空,方賦離情於涼 館,寒風吹沼,忽牽別恨於灞橋。自秋別至冬: 自經判袂,秋去冬來。 玉露初凝,邇日別離不舍,雪梅將綻,今宵感概偏多。地點敘別 :自京中分別 ,憶京華把袂,飫聆麈談,明月清風,至今在目。自省會分別 :憶於某省會聚首,快我私衷,自賦河梁,又經久別。自縣城分別 :相聚邑中,時親教益,自經握別,離索殊增。
別,離索殊增。自鄉中分別:奔走四方,久離鄉井,從此遠隔,頓覺闊疏。自他鄉分別 :憶自某鄉把晤,同馨情懷,分別以來,徒深饑渴。自旅館中分別 :昔日旅邸聚談,疊荷殷殷關註,嗣認睽違兩地,頓覺歲序推移。自火車上分別:憶昔日邂逅相遇於車上,接領教言,別後卻山河遠隔不覺數年。 自船上分別: 自同舟某地,借挹蘭芳,別後相違,寒暄數易。自近處分別:不親淑度,倏忽邇時,咫尺相違,如遙百裏。 自遠處分別 :關河修阻,跋涉維艱,憶隔光儀,遞更節序。百度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