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古代冷兵器——槍,現代熱兵器——槍,兩種完全不同的武器,為什麽名字相似度100%?

古代冷兵器——槍,現代熱兵器——槍,兩種完全不同的武器,為什麽名字相似度100%?

古代槍指長槍,現代槍指各種槍。

矛,中國古代兵器之壹,是壹種很長的武術器械。屬於壹種長柄刺傷武器。它是由古代武器矛演變而來的。槍的長度大約等於人體直立時的高度,兩臂向上伸直。槍桿的粗細根據使用者的性別和年齡而變化。流蘇的長度不小於20厘米。槍法以擋、拿、刺為主,擋、拿、刺是槍法的基本動作。出拳快,直出直入,直抵槍尖,使槍貼於前線,槍如潛龍出水,槍如猛虎入洞。刺槍有兩種方式:上壹級、中壹級、下壹級,中壹級是關鍵方法,所以有“中壹級槍是槍中之王,其中壹級最難擋。”單紮和雙紮的訓練是基本功,也有健身和表演的作用。擋拿槍法是擋撥防禦的方法,轉圈動作不要大,防止對方兵乘虛而入。此外還有崩、點、穿、劈、圈、挑、拔,都是槍術中常用的方法,要求繞轉、力度適當、方法正確。練槍時要求姿勢靈活多變,活動範圍大,步法要輕、快、穩,所以有“步如風,步如釘”之說。腰、腿、臂、腕的發力要與槍融為壹體,發力要穿透槍頭。槍法是十八般武藝中比較難學和掌握的。俗話說“年拳月棍,久槍練”。槍的套路也很豐富,楊家槍、犁槍、六合槍、四平槍、鎖子口槍、五虎破門槍等等。

長矛的東西起源最早。汽車戰爭時代,士兵用的是長兵和弓箭,但長矛是最合適的,所以長矛叫張八,槍也是從這裏來的。可惜當時雖然是戰鬥工具,但沒有壹定的使用方法;兩個陣是對立的,但是有了這個武器,可以遠距離攻擊對方。相傳槍其實是苗蠻傳下來的,槍譜載:西有食人自武,民勇猛。男女皆精於武功,藝人為王,群眾順從,不敢違逆;所以吳赤石家,孩子都五六歲了,就算練武,體弱不能參軍的也會被父母拋棄,村裏的人也不會和吳在壹起;氏族尤其擅長長槍法。這種矛有七到八英尺長,前端是金色的,柄是木制的。跳舞的時候,冷星點綴著銀光,水也澆不進去。可以用來攻擊敵人,箭石無法摧毀。這也是槍法的開始。據西域猜疑,指西域,吳赤石家世不可考。至於此法何時傳入中原,眾說紛紜,不必深究。總之槍法起源於武吉家族,這壹點毋庸置疑。

槍和矛壹樣,是古代戰場上最廣泛使用的長槍。漢代為長兵器,以戟、矛為主。後漢已有記載,但刃尖長,尚未脫離矛頭形態。因為矛用起來不方便,金代逐漸流行槍。當時用的青銅槍頭比以前略小,和後世的鐵槍頭差不多。唐朝有很多擅長槍的人。《五代王傳》說:“顏張勇猛有力,百步能走,騎鐵槍如飛,別人舉不起。在部隊裏,他叫王鐵槍。宋朝以後,矛基本上被槍代替了。曾公亮《武景宗要》中列舉了宋代十八種長桿鐵槍,包括:墜馬槍、雙鉤槍、環槍、單鉤槍、轉槍、轉槍、錐槍等。南宋著名的抗金名將嶽飛,非常擅長用槍。至今,仍有嶽家的槍法。

在以槍為主要裝備的部隊中,最著名的是明朝秦良玉指揮的白衛軍。白武裝的士兵都用白蠟樹(即小葉子)做長槍,所以秦良玉這個名字是中國戰爭史上第壹位女將軍。她率領的白衛軍在平定叛亂、抵抗後金(晚清)以及評價奢靡的崇明之亂、張之亂中屢建功勛,被傳為佳話。

明火槍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槍”始終是“士兵”手中最基本的戰鬥武器沿著他們產生、發展、演變的軌跡,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人類用火柴棍打仗的慘烈發展史。

步槍的祖先是火門槍。從第壹把火門槍誕生到現在,步槍已經換了九大類,分別是火門槍、火繩槍、輪擊槍、火石槍、擊發槍、連珠槍、半自動步槍、自動步槍、突擊步槍。在未來,它們可能最終被理想的單兵作戰武器所取代。

槍誕生前的火器。

公元1132年,我國南宋的壹位軍事家發明了壹種火槍,這是世界軍事史上最早的管狀火器,堪稱現代管狀火器的鼻祖。到了南宋末年(1259),壽春府的人已經創造了壹種火槍,以巨竹為槍管,發射子彈(內含黑火藥、瓷磚、碎鐵、石塊等。).引爆時,火苗從槍口噴出,子彈飛出,散射殺死對手。這才是現代獵槍的真正起源。

13世紀,中國的火藥和金屬管形火器傳入歐洲,火槍發展迅速。15世紀初,西班牙人發明了火繩槍。後來被明朝模仿,稱為鳥矛。直到公元1525年,意大利人芬奇發明了打火石槍,將火柴繩點火改為打火石,並逐漸克服了氣候的影響,簡化了射擊程序,提高了射擊精度,可以隨時射擊。

後裝槍的發明是19世紀火器的重大變革,結束了500年來步槍用探頭從槍口裝子彈的歷史,被壹些史書稱為“輕武器和步兵戰術的新時代”。

自動原理發明之前的步槍

1860年,美國首創連珠槍。槍也是單發步槍,但不需要從外面裝彈,而是靠彈匣儲存彈藥。用手拉槍栓就能把它推回槍膛,而且可以連續開幾次槍,射擊速度比手動單發步槍快得多。在1877的俄土戰爭中,土耳其軍隊使用了3萬支連珠槍快速射擊,殺死了3萬多名俄羅斯士兵。然而,真正將連珠槍發揚光大並稱霸數十年的是德國人保羅·毛瑟。他發明了第壹支閂鎖式步槍,成為現代步槍的基礎。毛瑟槍在世界各地廣泛使用,中國是最早采用和模仿毛瑟步槍的國家之壹。

被稱為自動機槍鼻祖的馬克沁,開辟了輕武器領域的新紀元。在索姆河戰役中,德軍利用馬克比機槍的密集火力,在壹天內殲滅了6萬多英軍。馬克沁自動原理的發明為其他自動武器的研究拓展了思路。

不斷更新的自動步槍

第壹支半自動步槍是由墨西哥將軍蒙德拉貢設計的。真正標誌著直接作用步槍時代結束、自動步槍時代到來的半自動步槍,是美國人約翰·奈傑爾·加蘭研制的M1加蘭步槍。該槍歷經30年才被美軍認可並列裝,成為第壹支列裝的步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卡賓槍,其實也屬於步槍系列。它的槍管又短又輕,可以說是因為騎兵的需要而誕生的,所以有人稱之為騎槍或卡賓槍。

俄羅斯M1916費多羅夫自動步槍是世界上最早的自動步槍之壹。美國勃朗寧自動步槍的壹大貢獻就是在半個世紀後,啟發人們發明了壹種符合現代戰爭要求的單兵輕機槍或班用自動武器。

StG44 44,1944被命名為突擊步槍,這是世界上第壹把真正的突擊步槍。後來蘇聯的AK47卡拉什尼科夫突擊步槍也脫穎而出,AK47步槍的影響力遠遠超過了德國的StG44。

各種突擊步槍

突擊步槍因火力猛、重量輕、體積小而受到世界各國的青睞。目前世界上已有90多個國家采用了小口徑突擊步槍,其中最典型的突擊步槍有美國的柯爾特M16A2突擊步槍、俄羅斯的安-94突擊步槍、以色列的TAR-21突擊步槍、比利時的F2000突擊步槍和南非的CR21突擊步槍。其中,M16A2突擊步槍以高火力密度和高精度著稱,在北約標準彈的武器對比測評中大出風頭。除了裝備美軍,還銷往世界50多個國家。俄制安-94突擊步槍具有醒目的含玻璃纖維的靠背,采用雙排可拆卸30發盒式彈匣,可實現兩輪點射,有效增強彈藥利用率,站立位進行兩輪點射時射擊精度比AK74突擊步槍高13倍。以色列的TAR-21突擊步槍采用無支架的總布置,可以靈活更換不同長度的槍管,滿足不同的要求,從而形成自己的槍族。F2000突擊步槍有獨立的火控系統,據說它甚至可以與美國的理想單兵作戰武器(OICW)相媲美。

簡而言之,步槍的進化從未停止。突擊步槍的後繼武器是理想的單兵作戰武器,但理想的單兵作戰武器要完全取代突擊步槍還需要時間,因為有很多關鍵技術需要突破。

槍械創新在19世紀陸軍發展中的作用

在19世紀,影響陸戰的最早的重大技術改革是火帽的發明和應用。幾個世紀以來,在戰場上使用手火器時的射擊動作本身是所有動作中最不可靠的。這種現象在火帽出現後就消除了。燧石族大約每七發子彈就射出壹發,他們不得不失明。火帽的應用已經將啞火子彈的數量減少到每200發不到壹發。

但更具革命性的改進是圓柱錐形子彈,使高精度遠程步槍最終取代精度差、射程短的滑堂槍,成為步兵基本武器。在新子彈發明之前,步槍發射速度比毛瑟槍慢,因為很難裝子彈。由於火藥氣體對鉛子彈凹底的作用,子彈具有膨脹的特性。子彈體積小,容易裝彈,但射擊後體積膨脹,緊緊地嵌在槍管的步槍線中,獲得最大轉速以提高精度和射程。

滑膛槍要想有步槍壹樣的射擊效果,200步距離射擊要耗費後者兩倍的子彈,300步距離5倍,400步距離至少10倍。超過400的射擊步數,火槍已經完全失效,步槍還能在800碼外射擊軍隊隊形等大型目標。在1000碼處,彈丸也有足夠的末端能量穿透四英寸厚的軟松木。

與任何壹次新武器技術的相繼發展相比,1850-1860年間發明的步槍和錐形子彈具有最深遠的直接革命影響。即使是20世紀出現的高爆彈、飛機、坦克,對當代的影響也不及當時的步槍。主要原因是:相比火炮和冷兵器,輕武器的殺傷力突然增加了,這意味著每壹個帶步槍的步兵都有壹門有效射程和最大威力相同的火炮,只不過山丘或荒山擋住了視線。此外,炮兵人員更容易受到步兵的攻擊。

早期火器的另壹個特點是後膛裝填,這種方式被廢棄了很長時間。19世紀的科技使其擺脫了古代無為的困境。傳統上,後膛武器的難點在於金屬部分填充和接合不緊密,火藥燃燒產生的氣體和火焰從後膛的縫隙中噴出。為了適應19世紀後膛武器的發展,終於發明了金屬彈藥筒,將彈丸、火藥、火帽連為壹體。這種子彈由特殊的銅等軟金屬制成,爆炸後受熱會膨脹,能有效密封向後逃逸的氣體。後膛裝填方式使機槍兵能夠快速裝填彈藥,以免站立或暴露在敵人火力下。

19世紀的新冶金學、化學和彈道學,終於在火炮尤其是重型武器的發展上取得了輝煌的成績。至於完美,那是在20世紀。意大利的卡韋利在1846年制造了第壹把“膛線槍”,也是後膛式,用懸停的六邊形槍膛代替旋轉步槍。

在1859年的意大利戰爭期間,事實證明拿破侖三世的膛線槍在射程和精度上絕對優於奧地利的滑膛槍,但大多數部隊直到20世紀70年代才依賴滑膛槍。主要是因為滑膛炮比試驗中的槍更便宜更可靠。事實上,由於新炮在戰場上的有效射程受到炮手視野的限制,除非能大大增加觀察距離,否則制造這種新炮並不真正劃算。美國南北戰爭中,南北雙方都使用步槍和滑膛槍,雙方也都喜歡前裝滑青銅“拿破侖”槍。這種好用的火炮,其實是歐洲早已過時,美國壽命很短的12磅榴彈炮。青銅比較軟,壹直是比較嚴重的缺點。只有將新的冶金技術與內膛彈道學相結合,人們才能利用鋼的硬度和耐用性。

步槍本身既不是新冶金學的產物,也不是新彈道學的產物,因為步槍線長增精度增射程的原理早已為人所知。但19世紀的線膛武器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上述兩方面知識的增長。隨著技術的提高和金屬加工機械的出現,鏜孔精度可以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槍管上可以刻出步槍線。幾個世紀以來,制造手槍壹直是熟練的軍械師的任務。每件武器都是個人產品,通常是藝術品..制槍的基本金屬材料是鍛鐵,采用的工藝通常是在芯管周圍綁上或焊上鐵條。19世紀,在紐約的雷明頓槍廠,鑄鐵孔首次被用來制作帶有祈福線的槍管。生產設備線也是雷明頓槍廠最先開發的,它是基於本世紀初伊萊·惠特尼等人提出的零件通用互換性原理。利用彈道科學,人們試圖系統地測試這壹時期的新型槍管武器,從而迅速積累和總結了關於彈丸特性和其他方面的知識。

隨著作戰武器的深刻技術革命,射程增加,精度提高,射速加快。顯然,編制、戰術、後勤保障也需要相應改革。拿破侖在發展了軍隊和師團的編制之後,在編制和戰術方面經歷了很長壹段時間的停滯,如果不是倒退的話。在著名的1815和1845的沖突中,也就是俄土戰爭(1828-1829)中,使用的舊步兵戰術就是明顯的例子。俄國人放棄了拿破侖的戰術和集中兵力的戰略原則。同樣,法國和英國軍隊仍然堅持閱兵訓練,這不利於作戰訓練。

編制和戰術改編武器的變化相對較慢,大多是因為新武器要求戰場兵力分散,而職業軍人害怕壹旦分散就會失控,這是可以理解的。當然問題是,如果士兵分散到敵人很難發現,他的指揮官自然也很難觀察到。如果中層指揮官未能改變戰術機動以適應清晰易辨的友軍部署,那麽與友鄰的合作就非常困難,甚至令人生厭。所以要求戰術跟上武器的發展,就要涉及到工業革命的另壹類,即電力和電子。

在當時的軍事專業文獻中,在各國軍事指揮部門的上層圈子裏,對新式武器發展的討論相當透徹,有時甚至激烈。但主要是擔心戰場失控,本世紀中葉大部分職業軍人不同意改變基本編制和戰術,因此騎兵的作用並未受到影響。

這壹時期,歐美國家的部隊、旅、團大多不是基本的戰術單位,師是便於管理和機動的標準建制。“劃分”壹詞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使用。壹般指前線的壹部分或比旅大的步兵或炮兵單位,但在規模上還是模糊的。

英美有師級的法律法規。在戰時,團或多或少可以隨意編成旅或師,戰爭結束後再解散。在和平時期,參謀人員無法按照擴編需要的數量保留下來,所以在戰時,參謀人員往往缺乏執行嚴肅任務的實際機會。

但在上述武裝力量中,和平時期也有師和軍,其編制和人員編制按現代標準來看還是幼稚的。普魯士雖然主要集中在軍事層面的建立,但在總參謀部的建設上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其他國家的軍隊和指揮官打仗,以為那是指揮官和戰爭委員會的特權。指揮官只向下屬指揮官征求意見,而不向參謀人員征求意見。正如新任普魯士參謀長赫爾穆特·馮·毛奇在1864中所說,這種做法在普魯士指揮官中也不例外。

從理論上講,在所有現有或預期的軍隊中,師都是合成陸軍部隊,主要包括步兵、炮兵、騎兵,有時還有編制或臨時附屬的工程支援部隊。壹般來說,壹個師包括兩個旅。作戰支援問題因國而異,甚至因師而異。在法國和大多數其他歐洲國家,壹個戰鬥師的兵力通常不超過5000人,不少於2500人。但是,在俄國和普魯士,這個師的兵力達到了12000人,甚至更多。因此,實力數字並不可靠。甚至在壹些國家,努力按照文件或編制配齊的部隊,也會因為生病、開小差、掉隊、戰鬥傷亡等原因,迅速減少人數,從而低於規定的編制。這壹時期最重要的沖突有美國、墨西哥戰爭(1864-1848)、克裏米亞戰爭(1854-1856)和美國內戰(1861-1856)。

事實上,歐洲並沒有關註墨西哥戰爭。它的主要軍事意義在於,當時為數不多的美軍軍官具有罕見的高軍事素養,果斷擊敗了規模大得多的墨西哥軍隊。

克裏米亞戰爭的大部分教訓都是負面的。武器裝備、組織和戰術都沒有發生劇烈的變化,甚至連溫和的變化都沒有。其實雙方戰術水平普遍較差。當時我幾乎沒有意識到野戰工事裏的武器防禦還是有效的,這壹點在塞瓦斯托波爾之圍中有所表現。戰役歷時12個月,英法發射炮彈2381042發,火炮2587門。消耗大,成果小,不符合當時的軍事要求,只在短時間內引起內部人士的興趣。

  • 上一篇:古代中央政府在不同時期是怎樣加強對邊疆地區管理
  • 下一篇:古老的放血療法有什麽作用?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