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重溫以前的古裝劇,總會感嘆:真的很美很優秀!但我現在看古裝劇,卻不能發出同樣的感嘆。
小8發現,回看楊冪的演藝之路,其實是壹部赤裸裸的“古典美的消失史”。
楊冪是童星,2005年考入北電,進入大學後開始在娛樂圈“打拼”。她事業的起點,恰好遇上了內地影視業的崛起。
內地影視業的審美變化,在楊冪飾演的角色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服裝的巔峰時期:在尊重古典美的基礎上大膽創新
楊冪成年後的第壹部古裝劇由吳錦源的《聊齋誌異》執導,楊冪和休在《蕭乾》第六單元中出演。
“蕭乾”不好,因為王灝兒的祝玉都在前面。
而滿分的楊冪,卻以壹張青春靚麗的臉活了下來。她在劇中主要有兩套衣服,壹套紅色,壹套白色。
白色主要突出蕭乾的清純魅力,給額頭的劉海增添妖嬈感,沿著弧形劉海貼上壹圈水鉆,讓造型師分心。
紅色發飾相當大膽。楊冪就像戴了壹頂用樹枝做的帽子,上面有紅白相間的小圓點。
如果在枝帽上加壹層紅紗,就是另壹種風格了。
事實上,在同期的古裝劇中,比如《蓮花燈》,造型師會在女演員的頭飾上做各種創新。看似廉價的塑料配件,頭上卻有壹股奇怪的味道。
2006-2008年,楊冪參演了《神雕俠侶》《王昭君》《尚書》三部古裝劇,平均壹年壹部。
楊冪在《神雕俠侶》中的造型可以排到她古裝造型的top5。郭襄造型的點睛之筆是身上的銀飾,大大的銀耳環非常搶眼。
可以說,這壹串銀飾讓楊冪版郭襄的形象瞬間清晰。
王昭君嫁給了強大的西漢匈奴,造型既有大國應有的優雅精致,又有民族風情。
隨著劇情的發展,王昭君在西塞待得越久,民族元素越多,發型也從簡單的佩戴變成了編發,細節完美。
清宮劇《尚書》基本還原了清代服飾的特點,飽和度低,配色和諧。比如淺黃色的衣服搭配淺黃色的頭飾,靛藍色的衣服用藍色的發帶裝飾。
從這三部劇可以看出,這個時期的古裝劇會根據人物的特點,制定出符合人物的造型。基本上觀眾壹看造型就知道楊冪演的是哪個角色了。
其實壹直到《仙劍3》裏的薛健和姚希,這個時期的影視行業的古裝還是很線上的。但是從2010開始,壹切都開始悄然改變。
任磊時期:阿寶色橫行,辣眼睛色調汙染眼睛!
2010播出美女的算計,由工作室制作。其實只是在服裝體系上,美人的算計還是很到位的。沒有濾鏡,服裝顏色也合理。
但是,這個時候電視劇開始用濾鏡了。最初,低飽和度的眼睛被過濾器調整,變成了粗俗的阿寶顏色。小8問,這死芭比粉不可怕。
而且全劇的演員在濾鏡的“修飾”下莫名其妙的紅黃,根本看不出原來的顏色。
2011的宮殿是“身在阿寶色”的代表作。即使沒有濾鏡,劇中衣服的底色也很難隱藏。
我不知道那幾天該怎麽完成這部戲。而且劇中的磨皮濾鏡開始起作用了,楊冪小巧挺拔的鼻子也差不多磨平了。
同年,另壹部古裝劇《唐宮美人》上映,與《宮》服壹模壹樣。對,也是鄭公司寫的。
於是“阿寶色彩美學”的創始人,但其他古裝劇明顯受鄭影響,比如2014的《仙劍奇俠傳》。
《仙劍奇俠傳》當然是熱門電視劇,從服務上來說並不是精品。華麗的服裝配色,略顯平淡的發型,其實也可以看出,從這個時候開始,古裝劇裏的發飾就不會走神了。
這部劇也開啟了楊冪的大額頭發型時代,明顯暴露了她發際線高的缺點。
直到現在,楊冪壹直堅持“磨平”自己的發型。
同期:同樣的衣服,敷衍的發型,毫無生氣。
《三生三世十裏桃花》大受歡迎。楊冪穿著壹件裏三層外三層的薄紗。風壹吹就真的仙了。
或許《三生三世》啟發了其他古裝劇。到現在為止,所有的古裝仙俠劇都是以淺色薄紗壹統天下,服裝的創新能力大約為零。
楊冪最新的三部古裝劇都是平頭發型和中分發型。唯壹不同的是裝修略有不同。但看看這兩張圖,妳能分辨出哪個是“婆娑”,哪個是“迎賓珍珠夫人”嗎?
此外,在古裝劇中,女裝男裝同質化尤為嚴重。楊冪在《秋千》和《互助夫人》中的出場是壹樣的。左右沒有太大區別,甚至楊冪的眉毛形狀也沒有太大變化。
古代化妝,光是畫美人就有幾十種方法,現在是古裝劇,壹眉走遍天下。
雖然楊冪的古裝劇有限,但我們也可以從小處看到大處,看到衣服的審美變化。
如果要探究原因,環境,審美變化,市場影響等。,都太復雜了,有些說不清。但是小8也想談談自己的看法。
其中很重要的壹點是:以前服裝是為角色服務的,現在服裝是為演員服務的。
如今楊冪的古裝風格大同小異,或許是因為白前為了不踩雷能火起來,至少說明風格沒有拖後腿。那麽,順著“白前風”走是非常安全的,但絕不會有什麽意外。
情況差不多,還有kiku。只是kiku有點誇張。這兩年她主演的四五部古裝劇都是壹樣的造型,連妝容都壹點沒變。
安迪也遭到了同樣的吐槽,因為她在《沈香》中的造型和《甜蜜蜜》中的造型幾乎壹模壹樣,兩個角色的出場讓人傻傻分不清。
請壹位讀者告訴我,楊超的兩部古裝劇的造型有什麽不同?兩個短劉海壹模壹樣!耳環都是同壹家店批發的!
不是小8誇張。相比之下,我們都知道現在的服裝造型已經完全失去了“個性”。古典美?演員的造型總是提醒觀眾,我們只是穿著長袍的現代人。
隨著我們影視行業的發展,古裝劇經常走出國門,去日本、韓國、東南亞。其實這就是文化輸出。
除了演員和劇情,更重要的是借助古裝劇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服飾文化之美。
資本不傻,觀眾對現在的服裝造型充滿了抱怨。希望以後的古裝劇能多花點時間在服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