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6月24日是傳統的荷花節,也叫荷花生日,但它起源於何時何地?
六月觀蓮,漢代就有了。漢代樂府在江南民間征集“采蓮歌”。這些歌曲成為宮廷音樂的壹部分,模仿民間采蓮,皇家貴族在六月升賞荷花。
南北朝時,南朝在江南建立政權中心,賞荷采蓮成為夏季習俗。
其實南宋之後,南宋的都城杭州才是當時世界級的繁華城市,並下大力氣修建西湖。六月,各路達官貴人參與賞蓮,* * *釀杭州西湖燦爛六月,次日荷葉無限艷,荷花映日異色。結果南宋滅亡後,壹些宮人在北方被掠奪。他們最懷念的是故國故裏的西湖荷花,繁華似錦,風光無限。其中壹個不得不回杭州出家,告別那些滯留北方的宮人。說起杭州荷花,宮人集體哭了。
北宋時期,六月六日為天日,旨在崇尚道教,祈求國運。
南宋是六月六日祭崔福君,六月二十四日祭二郎神生日。其中,有王室的廣泛參與。比如,6月23日晚,皇家禦前向寺廟贈送禮物,這是第壹次送到寺廟,形成了數百名官民參與的盛大廟會。這壹天,看荷花,逛廟會是壹整個城市,影響力輻射四周。
宋代《觀日》:6月24日是觀蓮節,蔡超夫婦各取蓮子為禮。
也就是在南宋,6月24日被稱為觀蓮節,實際上合並了二郎神的生日。並附上了唐代才女蔡超與丈夫的愛情傳說。
這就是荷花節的由來。
到了明代,蘇州還保留著宋代的舊俗,還有壹個得天獨厚的條件,就是在蘇州的郊外,有壹個巨大的天然水蕩,裏面種著野生的荷花,是蘇州人夏季觀賞荷花的好去處。
在這裏,6月24日被稱為荷花節和觀荷節,這實際上是節日和民俗的自然傳承。誰告訴我們,這裏的荷塘離城市這麽近,這麽繁華,宋代遺留下來的觀荷節在這裏得以保存和發揚?誰不希望爐子在夏天有壹個涼爽美麗的地方呢?
“蔡芳黃昏時沒有回來,村裏的家人到處藏著機器。
水溢蓮花島路斷,月明鷗飛。
小海裏高聲歌唱,風雨急,回望橫塘煙火。
蘭巴搬瓶子,壹次次摔倒,卻不知道弄臟了衣服。"?明?林文的《芙蓉夜遊二回》。
林文是土生土長的蘇州人,而蘇州夏天最美的當然是荷花節了,所以每當有官員來的時候,他都毫不猶豫的帶著對方去看當地荷花節的盛況。
這壹天,每壹個女人都停下紡線,去荷花蕩秋千看荷花,到處歡聲笑語。
水面上的荷花壹直藏著回家的路。夜晚,白鷺在月光下飛翔,遊人還在蓮花湖中。
即使有暴風雨,也不會影響這裏的熱鬧。人們仍然在晚上滯留在湖中,劃船和喝酒。不知不覺露珠已經打濕了他們的衣服,夏天夏天都是涼涼的。
這是明朝初期的壹個官員。另壹個也是。
“賽者眾,國者傳。
探香勝天,攜客議湖。
玉帝催新柳,紅妝勝初蓮。
我不是很開心,也不管我是不是賣酒的。" ?明?黃省曾寫過“六月二十四日的壹場荷花蕩”
曾是蘇州人的黃在這裏描述了荷花節的盛況。
到處都是船,幾乎所有城市的人都聚集在壹起,到處都是噪音。
在這麽好的天氣,這麽好的天氣,這麽美麗的湖光山色,看荷花就是為了消暑解憂。
岸上到處都是罷工,到處都是美女在玩。美女比荷花還美。
在這裏喝酒,總比關心喝酒的成本和喝醉要好。
“荷花采於蕩,九龍山暮。
倚前池,花香馥郁。“明?王充的《蓮花秋千》?》
王充也是蘇州人。在蘇州,6月24日去荷花蕩看荷花納涼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了。如果住得近,就得天天去。白天玩,晚上回來。即使是黃昏,重要的是欣賞夜晚明月遊船上的花,享受人多擁擠的夏夜。
然後明末的張岱,不是蘇州人,來到蘇州,在6月24日被這裏的荷花戲震驚了。
據他夢見的陶安,天啟六月二十四日,他偶爾到蘇州,那裏男女出城,到汾門外的蓮花蕩去。這裏原來的船,甚至小漁船都被租出去了。有的人手裏拿著幾萬塊錢站在水邊,卻沒有拿到船。無數人站在岸邊焦急地等待著。
他說壹年來看荷花的人不多。在這個獨特的日子裏,男人和女人都不會因為脫掉鞋子而感到羞恥。男女都是活潑受歡迎的。就算不雅,他們也不在乎。他們只是集體大笑。到處都是人,到處都是有粉絲的美女,到處都是歌。
他含蓄地寫道,這是壹個釋放感情和心情的日子。如果說中秋節還是壹個月的愛情,那麽荷花節就是白天那麽浪漫。
那麽蘇州的荷花節為什麽這麽熱鬧呢?
第壹,這是宋代遺留下來的廟會賞花習俗,因為蘇州附近有壹個荷花蕩,獨壹無二。
第二,蘇州夏天酷熱難耐,人們需要壹個涼爽的地方。
第三,只有廟會和荷花節能給抑郁的男女釋放感情的時間和空間。要知道,在宋明兩代,禮教森嚴,女性出門的機會很少,而荷花節卻給了人們壹個消暑和發泄郁悶情緒的出口。
“六月,荷花蕩,吳中勝遊。
籃於吃夜嫂,原集字流。
與人共飲是勇敢,有名心老。
男人壹肚子話要喝,宋管在船旁沸騰。“明末清初...?錢承誌《荷花宴集》賞徐大麟、張日榮、金三子?
清代這裏的六月荷花節,因為荷花蕩的自然存在和上百年的觀光,依托荷花節,小生意興隆,成為蘇州六月必去之地。
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普通百姓,都能在這裏欣賞到荷花和人氣。
十裏八鄉的老人也坐著便宜的轎子來湖邊,湖中原有的小船都是名人租的。
喝了酒的人興高采烈,在荷花和明月中與朋友壹起放飛心靈。
那些不夠優雅的人,只是看著這裏的熱鬧,就會忘記這裏的熱度,更何況這裏還有數不清的商販,帶動了當地的旅遊經濟和造船業。
這樣的節日,是官民雙贏。
熱鬧到什麽程度?即使今年氣候異常,荷花不開,也不會影響人們湧向它。
“六月汾門河兩岸,紅妝隊畫舫。
人們競相在生日那天看荷花。我可以問誰會看到壹個嗎?“卿?張穎《吳門竹枝詞二十首》?第十?》
比如今年荷花沒有開,但是節日依舊熱鬧,民間已經把荷花節叫做荷花的生日。
六月的汾門,蓮花蕩,流水兩岸,已經坐滿了粉黛家人,畫舫相連,湖面真熱鬧,湖面更熱鬧,人來人往。
據說是荷花的生日,人們都來看荷花。然而,妳見過這種天氣下的荷花盛開嗎?
節日往往過的比較晚,不管節日的主題,還是無限的延伸和擴展。
正好是蓮花的生日,大家都開心的聚在壹起玩。
就算荷花不開,看這麽大面積的天然湖泊,這麽熱鬧的人群,這麽擁擠的人群,也是壹個重要的度假內容。更何況蓮花秋千本身就是天然空調,涼風習習,活潑可愛。也是蓮花開花前的生日。荷花不開,美人成群,談笑風生,其樂融融。
“紅日之日,輪船入駐,龍舟旗新。
《店主》裏的女人嘲笑西方的女人,橋上的人看著橋上的人。“徐朗齋《支竹詞》
這是清代蘇州荷花蕩的支竹詞。
太陽當空,也不妨礙人們去荷花的興致,因為到處都是龍舟和彩旗。
到處都是人山人海。壹路上,主人的女兒對著西方的女兒微笑,開心,幽默,輕松。
那橋上的人,看著橋下已經上船的人,羨慕又熱鬧。
這是荷花的盛會,也是人們心情的狂歡。
清朝嘉慶年後,由於太平天國戰爭,安定繁榮的局面不復存在。6月24日,荷花生日,荷花賞月,謝絕參加荷花遊行。然而,6月20日蓮花節的生日卻是以另壹種方式流傳下來的。
比如清朝末年,多爾袞的第十壹個孫子金吉水就是小皇子。他在《王宓生活記》中寫道,父親母親在王宓過荷花節,仿照蘇州,到處布置荷花盆景,邀請文士賞荷飲酒,他還打碎了壹個荷花杯。
“扁竹薄幕亭倒也罷了,來池畔最重要的是。
清澈未被泥水汙染,我和蓮花同壹天出生。" ?卿?方畹儀的生日頌歌?壹個”
農歷六月二十四是誰的生日?恭喜妳,妳和蓮花是同壹天出生的。
這位清朝女子有幸與荷花節同壹天,荷花成了精神上的福報。
壹大早,我去看看院子裏的荷花開了沒有。
幹凈不沾泥的蓮花也是她願意達到的。
荷花生日,起源於南宋六月二十四日盛大的廟會和賞荷,流行於夏季臨近荷花蕩的蘇州,傳至明清。
蓮花真的需要壹個假期,壹個生日。
妳和蓮花是同月出生,還是同壹天出生?
第壹件外套勝雪為妳詮釋詩中的愛與美。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