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通寶為清代錢幣,鑄於清聖祖康熙年間(1662年~1722年)。康熙通寶錢徑2.5-2.7厘米,重3.8-5.5克,面文“康熙通寶”以真書直讀。
康熙通寶按照背面文字可以分成兩大類:壹類是仿"順治四式"的滿文錢,錢背滿文"寶泉"、"寶源"左讀,是戶、工兩部所造;另外壹類是仿"順治五式"滿漢文錢。
康熙通寶有小平及當十大錢。錢文真書體直讀。除寶源、寶泉二局以滿文紀局外,各省均以滿漢字紀局名,穿左鑄滿文,穿右鑄漢文。各省鑄錢均為小平,折十大錢為寶源局所鑄,面文離郭隔輪,背滿文寶源列穿左右。幣材多呈青白色,即用銅錫合金,通稱大白錢;也有紅銅及黃銅的省局鑄錢。
古代錢幣的鑒定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 .辨別真偽;壹.鑒別年代;三、評定價值;四、確定國別。只有做好錢幣的鑒定工作,才能保證收藏家的藏品質量。辨別真偽主要針對的是傳世古錢;鑒別年代主要針對的是傳世品和出土品;而評定價值主要是看古錢的歷史價值及現代市場價格,針對的是所有遺留下來的錢幣;確定國別則主要是針對流入國內的日本、越南、朝鮮等外國錢幣。但是狹義的鑒定主要指真偽鑒定,所以本書針對真偽鑒定作詳細的個紹。
真錢與偽錢
真錢就是年代相當、能夠說明問題、是當時那個年代的人所制作的古錢。偽錢有兩種:壹種是仿造真錢; 壹種是純粹的假錢。
但歷史上的“私鑄”、“盜鑄” 、“厭勝錢” 等都不能算是偽錢,因為這些錢雖然和正統王朝所鑄的“正品”相比是“偽品”、“僭偽品” ( 新莽錢幣等),但是也是符合真錢的定義,因此說不能算作是文物意義上的偽錢。
偽錢制作方法
制作偽錢的前提是謀利,要想謀利就必須要有市場,所以在錢幣的收藏之處是沒有偽錢的。曾經在陜西西安邠王故宅發現的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客藏,出土502枚古錢,除7枚外國錢幣外,其余均為中國歷代錢幣,基本上壹個朝代收藏1枚,很顯然這是錢幣愛好者的收藏品,重要的是在這批古錢裏並沒有發現偽錢。南宋洪遵〈泉誌》所著錄的348枚錢幣也均為真品。
清乾隆、嘉慶時期,古錢的收藏之風漸漸刮起,在高額利潤的影響下,壹些珍稀的古錢價格開始猛漲,因此也就出現了很多偽造的珍稀品。清乾隆+五年(1750年)編輯的〈欽定錢錄〉中就出現了偽錢。-時間偽錢和作偽者流遍全國各地。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偽錢生意才開始衰落。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文物市場的開放,古錢的收藏和私人買賣又開始盛行,偽錢也開始充斥市場,而且制作水平、手法技藝、範圍廣泛都讓人瞠目結舌,尤其采用高科技手段制作出來的偽錢,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偽錢“質量”。
作偽手段
制作偽錢的手段盡管相對來說比較高超,但是因為現代科技和古代人的人工制作總有很多的差別,因此不管采用什麽樣的制作手段,都會留下或多或少的破綻。
傳統的制作偽錢的手段有翻沙、改刻、貼補、拼合、打制、腐蝕等。
改刻
改刻往往用的是舊錢或是銅片,在上邊根據真錢的圖樣和字紋來進行雕刻。如果僅僅改刻局部,則會出現因為時代風格不同,而造成新舊、銅質上有差異。況且改刻的部位刀痕是很難掩飾的,改刻的部位凹陷,即便是做舊和上銹也很容易就能看出其破綻。
貼補
貼補指的是將從舊錢上挖下來的文字和筆畫貼補在錢上,或者直接用生漆補貼筆畫。這種偽錢扔在地上,發出來的聲音渾濁,沒有真錢的聲音清脆。
在市場上常見的小的貼補如將大順通寶、大定通寶貼補成天順通寶、天定通寶;大的貼補如將兩個五銖挖掉“五”字或“銖”字,磨薄後兩兩結合就變成了“五五”或“銖銖”。還有將嘉祜、皇宋貼補成並不存在的“皇佑”等。
翻沙
早期作偽的主要手段是翻沙,這種手段很容易在錢體上留下沙眼,或因為銅液還沒有流到而有缺損,邊郭也難以做到規整自然,銅質也可能會有差距。翻沙可分為三種:壹據舊譜作母型;二據真錢作母型;三直接用真錢作母型。
據舊譜作母型依據的是舊圖,而舊圖本身就不可靠;據真錢作母型要先找到與真錢非常相似的母型,但是是很難找到的,因此這種錢很容辨認。直接用真錢作母型相對來說就比較難以辨認,常見的有十國天策府寶、金泰和通寶、遼統和元寶、遼應歷元寶、明末天啟通寶、元至正之寶等,但是和真品相比要小壹些。
拼合
拼合錢扔在地上發出的聲音都渾濁。拼合手段常見的有三種,壹是將兩個大小、穿孔壹致的半錢拼合在壹起,在接口處能夠輕易發現其破綻,如兩枚五銖錢拼合成的“五五” 、 ?“鐵”等偽錢:二是保留錢的外郭, 去掉另壹錢的外郭並嵌入其中,這樣做使其接縫隱蔽,很難發現,增加了辨別難度:三是將兩枚大小、穿孔壹致的錢幣,磨薄後拼合在壹起, 成“合背錢”,往往會在外側、孔內側留下細縫。
打制
河南偽造空首布的打制方法,是用單片焊接拼合而成,然後從單片背面敲打使文字、紋飾等凸出成型。因為青銅不易打制,所以打制而成的錢都不是青銅的,註定銅質不符。這也就解釋了其打制錢質量相對要輕、文字呆滯、聲音渾濁的原因。
化學腐蝕
腐蝕是較新的化學作偽方法,其銹色不似真錢的銹色,文字和紋樣都呆滯無神、字口淺慢。這是因為腐蝕的手段是要先用銅片作成錢幣輪廓,然後用蠟液或油漆描出正反面的文字、紋飾、邊郭,最後用酸液腐蝕,這樣出來的錢必定是很容易鑒別的。
除了上邊所說的六種作偽方法,還有鏟掉背文充光背錢、小錢鑲邊作闊緣錢等。較近代的時候還有鐵胎包以石膏的作偽方法,石膏時間壹久就會脫落。
總之,古錢因為其特定時間和條件的限制,所以不同時代的錢都有不同的特征。在鑄造工藝上和質料上都有差異。如果用黃銅鑄造宋代以前的錢幣,就是明顯的破綻。古錢是由專業人員制作的,而且又是成批生產,所以邊郭成批打磨,精整規矩,質量較高。而偽錢銹色浮躁,文字呆板,沒有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