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經過十六國、北朝、隋朝、唐朝、元朝的發掘,隨著1000多年的錘鑿聲,形成了規模宏大、內容豐富的洞穴群。到目前為止,這裏有2400多件彩塑和40000平方米的壁畫,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藝術珍品和古代遺物。
在璀璨珍貴的文物中,壁畫是數量最多的。那麽,這些壁畫到底畫的是什麽?對中國藝術史有什麽意義?
上圖_敦煌北魏壁畫《薩禪太子舍命餵虎》
眾所周知,敦煌是絲綢之路上重要的地方,東西方文化在這裏交融。自東漢永平求法,佛教沿絲綢之路進入東方大地。因此,敦煌石窟中有大量反映佛教內容的壁畫。壁畫色彩豐富,栩栩如生,涉及佛教經典、佛教古跡、當地人等等。壹般可以分為六類。
1.佛教故事壁畫主要講的是佛的故事,是故事畫的主旋律,從北梁到北宋延續了五個世紀。根據時代的變化,這些壁畫在繪畫內容上有很大的不同,從布局、線條、繪畫方法、構圖到色彩,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風格上都有不同的特點。比如第275窟的橫幅式和第61窟的屏風式,因為經典不同,表現佛事的側重點也不同。
上_(第275窟)北涼《亡王本生圖》
以上_(洞穴61)-五代
2.故事改畫是古代社會人們解釋佛教原理的壹種手段,是中國的獨創。在古代社會,普通人由於文化水平的限制,很難理解深奧的佛教教義和內容。故事改畫就是以故事畫的形式展現佛理,讓人們直觀地了解佛理,從而達到教化民眾的目的。比如《守望無盡的生命》《薩圖納王子舍命餵虎》,雖然沒有畫出全貌,但故事的連續性可以通過單子上的文字來補充。
上圖_(第428窟)北周太子薩迪納舍命餵虎。
上圖_ (Cave 112)唐代的《看生不盡》
3.本生故事
本生的故事從報業的角度講述了佛陀和他的弟子之間過去的因果報應。人物包括國王、醫生、平民、學者、農民、工人和商人,講述他們的前世,引導人們積極行善。故事的素材來自寓言和傳說,用以論證因果報應和輪回轉世。比如大家熟知的故事《九色鹿》,生動有趣。
上_(第257窟)九色鹿
4.這種壁畫是隨著中晚唐通俗故事的繁榮而出現的連續故事壁畫。所謂的通俗話,多是用佛教故事簡化成簡單通俗的變體,以說唱的形式宣傳佛經。就像通過經典作畫的方式,這也是以說唱的形式來宣講深奧的佛經,是為了讓佛教更好的紮根於民間。通常這種故事畫是連續的,外行站在旁邊,講故事,引導觀眾觀看。
5.佛教歷史故事這些壁畫包括僧人遊歷、佛教歷史、佛教方誌、各地吉祥圖像、感應故事等,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人文價值。時間涵蓋盛唐到西夏。莫高窟中有許多這樣的壁畫,如張騫出使西域,譚艷大師祈雨等。,這些都不是佛經,關於佛教歷史人物和吉祥意象的故事也有總結。
上圖_《張騫出使西域》
上圖_“譚艷大師祈雨”
6.當地歷史人物的故事這類故事畫主要講述了9世紀中葉至10世紀叛軍統治沙洲的故事。內容重點講述了歸義軍首領張義超、曹義進及其妻子的生活和遊歷。壁畫頌揚和宣傳統治者在世俗世界的成就。
通過以上分類,我們可以看到敦煌莫高窟的壁畫主要以佛教內容為主,壁畫就像是壹個佛教世界在地球上的投影。有嚴格的等級,有美妙的音樂和歌曲,有因果輪回,有悲歡離合。通過欣賞這些斑駁的壁畫,我們可以感受到當時社會的面貌。
北魏_飛天之上
莫高窟的壁畫已經經歷了幾千年。雖然五彩繽紛的色彩早已褪色,但仍是中國美術史上重要的壹環。這些壁畫對中國藝術史有什麽意義?
首先,在內容上,它發展了故事畫的內容。因為佛教來自西方,這些外來的內容豐富了中國的繪畫內容。?外國故事?為中國的故事畫註入了新的活力。讓我們看看外國的生活。
其次,敦煌的故事畫含有大量的佛教內容,早期也有西域風格。這些繪畫在漫長的歷史中逐漸與中原的繪畫方法融合,最終融入並成為中華文明的壹部分。
這些壁畫如果以時間為軸,將十六國至宋元時期的繪畫技法和特點壹壹展現,形成壹幅長卷,從中可以看出繪畫技法的變化。同時,壁畫中的佛國世界是人間世界的縮影,畫中的梯田、寺廟、宮殿、器物都是當時生活的投影。我們可以知道人們是如何吸收外國習俗,並結合自己的習慣形成自己的民族習慣的。
上圖_(第285窟)西魏
第三,情景交融是繪畫創作的壹大成就。
中國早期的繪畫主要以人物、老莊哲學、童話等為主。在繪畫技巧上,以天空為背景,忽略了環境描寫。敦煌壁畫引入歷史、佛教題材後,故事內容指向世界,以山川為背景的渲染逐漸出現。豐富了中國山水畫的技法和故事內容。早期的故事畫,人是中心。北周時期,壁畫上出現了環境描寫,但此時人與環境的比例不協調,出現了。人是大山還是小山?直到8世紀初,壁畫中出現了景觀比例合理的現實現象。由於引入了風景背景,故事畫的構圖更加多樣自由。
第四,各類故事畫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
敦煌地處西北,絲綢之路沿線,自然具有西北地區的地貌特征。壁畫中的沙漠、冰山、河流,詳細記錄了古代人們生活的環境細節。從中可以領略到古代商旅,走在絲綢之路上要經歷多少艱辛和險惡的自然環境,給我們留下了極其寶貴的歷史形象。
上圖_《五百強盜的佛禮》
第五,敦煌壁畫反映了古代畫家熱情的創作精神。
在古代社會,手工藝人的社會地位很低。從事敦煌壁畫的畫家沒有留下自己的名字,但從壁畫的線條、技法和豐富的想象力可以看出他們的創作熱情。他們通過故事的細節展示了他們的想象力。畫家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理解佛教教義,並把自己生活中的實際感受和個人感受壹起帶入畫中。解讀敦煌壁畫,是穿越時空與古人的對話。
千年莫高,人類的敦煌。這座藝術殿堂為後人留下了太多有待挖掘的寶藏。沒有幾代學者的保護、研究和傳承,我們今天可能無法走進這座美術館。
文字:時間還早
參考資料:
1石敦煌歷史與莫高窟藝術研究
2趙勝良,戴春陽,張元林《敦煌文化探源》2014
3敦煌研究院《中國石窟藝術莫高窟》2015。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圖片源於網絡,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