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張?南方
設計?/?趙浩然
題圖?/?於慧
說的人多,做的人少。
2019 6月13日,科創板在上交所正式開板。致力於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科創板,在成立之初就被賦予了“中國的納斯達克”的厚望。再加上采用註冊制,準入門檻低,很多初創企業爭相進入。報名者中,不乏汽車企業的積極聲音。
天際、博縣、小鵬、奇點、哪咤等造車新勢力紛紛釋放積極信號,準備登陸科技創新板。據不完全統計,當時通過傳言或公開聲明表示要登陸科技創新板的造車企業有十余家。
時間是最好的試金石。科技創新板開板壹年,集團對造車新勢力說了什麽,就像他們的新產品遲遲不能推出壹樣,三緘其口。
早在科創板羅明開板前,全聯汽車經銷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雖然大部分新車廠商都表達了上市的意願,但不會出現在首批名單中。而且,最後不會超過三家上市。”
壹年後,明確的信號不超過三個。
只有魏瑪和哪咤還在釋放登陸科技創新板的積極信號。真正進步的是吉利汽車。
17年6月,吉利汽車發布公告,董事會批準了可能發行人民幣股票並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技創新板上市的初步議案。建議新發行股份數量不超過擴大後總股本的15%,即不超過173億股。以吉利汽車公告當日收盤價每股65,438+065,438+0.90港元計算,新股可能融資206億港元。
6月30日晚間,浙江證監局正式披露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a股首次公開發行及在科創板上市的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CICC和華泰聯合證券擔任吉利汽車的上市輔導機構,三方於6月23日向浙江證監局提交了註冊,吉利汽車正式啟動上市輔導工作。
“(吉利)在浙江銀保監局的輔導已經結束。"據壹位接近吉利汽車的內部人士透露,"目前壹切都在按照證監會的相關程序推進。"
另壹個消息也在業內流傳。壹位消息人士透露,“威馬汽車將於9月初完成D輪融資,9月底申請在科技創新板上市,6月5438+10-明年2月登陸科技創新板”。
和威馬汽車壹樣,哪咤汽車也試圖在2021的科技創新板搶灘。在7月23日的官網中,他說:“C輪融資30億,IPO計劃2021年。”由於高調宣布籌備科技創新板,該信號也被認為是對登陸科技創新板的積極回應。
種種跡象可以預測,不久科技創新板將歡迎造車企業加入。
為什麽是科技創新板?在科技創新板,如何講好汽車企業的故事?科技創新板的“高估值”優勢是否適用於汽車制造領域?
在科技創新板搶灘
暴漲520%。
這是去年科創板開市的日子,是個股漲幅最大的壹天。
科創板從宣布成立到正式開板僅用了220天,創下了中證史上最快開板紀錄。截至今年7月21日,科技創新板上市公司數量為133家,累計募集資金1999億元,總市值2.62萬億元。
據媒體統計,科技創新板上市公司中,市盈率超過100倍的公司有64家,其中6家公司市盈率超過1000倍。運行壹年,100多家公司沒有壹家倒閉。
除了高市盈率,會議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原證監會主席肖鋼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科創板突破試點註冊制,“從受理企業申請到完成註冊,平均需要5個月左右的時間,審核效率明顯高於其他板塊”。據了解,從招股書的提交來看,美股的審核壹般需要6個月,港股大概需要8個月。在a股,壹些進展緩慢的公司甚至需要3-4年。截至7月21日,上交所已受理企業申請407家,其中詢價367家,上海市委通過192家,證監會註冊156家。
“對於R&D投入高、生產成本高的造車企業來說,成功登陸科創板意味著快速獲得資金支持,為企業贏得更多的時間和發展空間。”壹位汽車行業證券分析師告訴《汽車商業評論》。
“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最後都是在同壹條賽道上競爭。”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在剛剛過去的12中國藍皮書論壇上表示。在資本市場上,也是如此。
在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汽車市場整體環境不容樂觀。今年6-6月汽車產銷同比下降近17%,汽車行業淘汰力度開始加大。對於傳統車企來說,在改變中找到新的轉折點並不容易,就像大象轉身壹樣。
8月17日,吉利汽車發布2020年中期業績報告。報告顯示,吉利汽車2020年上半年營收368.2億元,同比下降23%;凈利潤22.97億元,同比下滑43%。面對市場的不確定性,吉利汽車宣布將全年銷量目標下調6%,至65,438+0.32萬輛。
傳統車企經歷了寒冬,打造新勢力的日子同樣不好過。雖然今年7月,威馬汽車銷售2036輛,同比增長近壹倍,實現環比“五連增”。但高管的不斷離職,新產品的市場效應有限,也讓威馬汽車備受質疑。
在變革的過程中,造車新勢力更渴望抓住機遇。
從資本的角度看,在科技創新板上市公司普遍估值較高的背景下,搶灘科技創新板可以幫助造車新勢力以更少的時間和股權成本獲得更多的資金;快速獲得資金支持,也有助於傳統車企加速轉型,提高防禦能力。
等待機會
“目前沒有回歸a股的機會,但會了解相關政策,看時機和政策。”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安聰慧曾表示,壹直在積極籌劃回歸a股的吉利汽車正在等待時機。
去年積極表達登陸科技創新板意向的企業中,沒有吉利汽車的聲音。“以前主要是因為紅籌企業重回2000億市值的門檻。吉利沒有達到要求。”壹位汽車行業證券分析師告訴記者,與主板上市不同,主板上市對企業的資產規模和盈利能力有嚴格的規定,科技創新板門檻相對較低,但紅籌企業回歸仍需滿足壹定條件。
今年4月之前,這個門檻是“市值2000億元”。截至8月21日,吉利汽車總市值為152103萬港元。
今年4月30日,證監會發布《關於創新試點紅籌企業境內上市有關安排的公告》,降低了紅籌企業回歸標準,吉利汽車迎來轉機。
公告指出,境外上市紅籌企業市值要求調整為符合兩個標準之壹:壹是市值不低於2000億元人民幣;二、市場價值200億元以上,並具有自主研發、國際領先的技術,較強的科技創新能力,在同行業競爭中處於比較優勢。
這意味著境外上市紅籌企業回歸a股的市值門檻降低至200億元。
兩個月後,吉利宣布,董事會已經批準了可能發行人民幣股票並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技創新板上市的初步提議。
CICC的研報稱,根據科技創新板對發行人行業的要求,吉利符合節能環保領域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符合紅籌股回歸a股市值的第二套要求。
有分析認為,傳統造車企業壹直缺乏市值管理的經驗,而此時恰逢行業轉型時期。吉利或許可以通過科技創新板獲得更高的估值。如果能成功上市,作為科技創新板汽車第壹股,將成為科技創新板汽車科技公司的龍頭,對短期股價有積極影響。
講壹個“好故事”
從符合要求到成功上市,中間要講壹個“好故事”。在資本市場,“好故事”意味著高估值。
科技創新板重點支持新壹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普華永道合夥人徐力對《汽車商業評論》表示,汽車制造業背後強大的技術研發和技術創新符合科技創新板支持的大方向。“但細節取決於如何講述上市公司的故事。無論是傳統汽車企業,還是造車新勢力,都要有新的東西。”
對於吉利汽車而言,打破傳統汽車制造業的標簽,講好R&D創新驅動技術改造的故事尤為重要。根據吉利汽車發布的公告,科技創新板募集資金約40%投入到新車產品研發項目中;約15%投入新能源、車聯網、智能駕駛等前瞻性技術研發項目;約30%用於補充營運資金和壹般企業用途,以改善集團的財務和現金流狀況。
事實上,近年來,吉利汽車壹直強調科技的力量。除了整車制造業務,在科技領域也有不少布局。
2020年3月,吉利啟動“天地壹體化”戰略。馬斯克將火箭發射上天,李書福也開始在航天領域布局。該衛星項目以航天技術為基礎,融合了智能制造、未來出行、大數據等產業。飛行汽車、高速飛行列車、智能生態系統、家庭互聯網都在規劃中。此外,吉利汽車繼續加大數字技術投入,布局自動駕駛,加速向未來出行科技集團轉型。
對於造車新勢力來說,除了技術創新,更重要的是讓市場看到“可預見的未來”。
此前,威馬制定了“三步走戰略”,強調要做智能電動車的普及者;成長為數據驅動的智能硬件公司;做壹個智慧出行服務商。
魏瑪還說,上市是每個企業唯壹的發展道路。目前其目標是通過精細化運營,盡快實現正現金流和正毛利率,成為盈利最快的造車新勢力。
同樣強調“希望做智能電動車的普及者和先行者”的哪咤汽車,以“比價”為重點,計劃在今年第三季度推出第三款小型純電動SUV“哪咤V”。電池為當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的三元鋰電池,動力將搭載最大功率55kW的永磁同步電機,最高時速101km/h。
科技創新板?機遇和挑戰
成功登陸科創板是否意味著高估值和高股價回報?
在香帥數字金融工作室創始人唐雅看來,“未來的中國科創板,肯定不會像開閘放水壹樣,爆發出壹波牛逼的科創企業,而是會在高風險的投機和保持穩定的平衡之間不斷平衡和博弈。中國的科技創新板肯定會是壹個小步試錯的過程。因此,科創板對整個資本市場的信號作用大於實際作用。”
據媒體統計,科技創新板上市公司中,市盈率超過100倍的公司有64家,其中6家公司市盈率超過1000倍。運行壹年,100多家公司沒有壹家倒閉。
“在慢牛行情下,市場的容忍度相對較高,但這並不意味著科技創新板的上市公司壹定會有高估值和高收益。”壹位汽車行業證券分析師告訴記者,隨著科技創新板上市公司的逐漸增多,中長期來看市場將出現兩極分化。“基金將繼續向好公司發展。優勢不足的企業即使上市初期估值和定價高,後期也很可能破發。”
在他看來,企業是否登陸科技創新板,要考慮三個方面:壹是企業本身是不是“好企業”;其次,企業是否具有未來增長潛力;第三,未來的增長潛力能否被市場挖掘和理解。
科技創新板致力於建立長期投資者制度,鼓勵更多長期投資者參與科技創新板。肖鋼認為,中國資本市場並不缺資金,只是缺少足夠的“長錢”來真正做長期投資。
上市是壹把雙刃劍。成為上市公司後,財務數據的披露也能讓資本更清晰地判斷業務前景。短期來看,科技創新板確實可以幫助有科技創新能力的汽車企業快速解決資金問題。從長遠來看,無論哪個板塊,核心還是企業本身的發展和價值。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