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壹個在古典音樂的海洋裏遊了N年的愛好者,筆者想在這裏和大家分享壹些經驗。
沒有享受音樂的美好生活是遺憾的生活。聽音樂就像談戀愛。壹開始有很多激情,後來變成親情,妳無法割舍。雖然學科不同,但學習的原理是壹樣的。我們對西方古典音樂的理解,可能就像我們對唐詩宋詞的理解壹樣。欣賞了壹些之後,我們最多能背壹些名句和名段。時間長了,我們可能連著名的段落都記不住了。應試教育下的語文課,讓很多人對唐詩宋詞失去了興趣。幸運的是,如果妳恰好喜歡氣質,那麽恭喜妳。古典音樂是壹個值得壹生探索的海洋,有著不同於文學和繪畫的奇妙體驗。而且距離產生美,很多非專業人士普遍有專業人士沒有的激情和熱情。小學音樂課,老師第壹句話就說,音樂是時間的藝術。這是真的,但我當時並不明白它的意思。壹方面,音樂的存在是暫時的,可以突然出現,也可以突然停止,但它對人的影響卻可以持續很長時間,甚至壹生。另壹方面,時間的維度是我們體驗音樂的重要標準。有很多經歷是我們在有了足夠的人生閱歷和知識之後才能獲得的。人的知識結構不同,同樣深刻的藝術家和觀眾進行的再加工和再創造也可以有很大的不同。對於同壹個作家,同壹個作品,同壹個解讀,久而久之妳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感受和判斷。這個過程真的很奇妙,很豐富。可以說,如果音樂陪伴我們成長,並在其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就永遠不會後悔。具體原因和方法,請允許我來接下來。
聽音樂的同時閱讀歷史(這個過程應該是自發的,視需要而定)。西方音樂幾百年的精髓不是誰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我們對大量作家作品及相關人物和事件了解得越多,就越能感受到它的浩瀚。總的來說,在聽音樂的時候,如果我們有壹些諸如格羅夫音樂詞典、牛津音樂詞典甚至音樂學院的音樂史教材之類的參考書,會更有用。但是不要被歷史牽著鼻子走。我們熟悉歷史,是為了掌握人與事的關系和世界的規律,使我們更加睿智。壹些音樂家的傳記和書信集也是我們了解作家作品的重要資料。壹般世界知名的音樂家都有很多版本的傳記,壹知半解就足以接近他們的世界。業余愛好者,由於時間分散不固定,很難長時間掌握樂器,也很難深入分析很多作品,但音樂史只要不是丁白都可以接觸。讀書可以增長人的見識,優化人的氣質,何樂而不為呢?在享受音樂的過程中,音樂歷史處處滋養著我們。起初,我們只知道莫紮特、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以及壹些關於他們的軼事。後來我們知道了各個時期各個音樂流派的代表人物。後來,我們也認識並欣賞了許多從未在音樂廳演出過的作曲家及其作品。西方唱片業在某種程度上保留了大量的文化遺產。現在網絡技術這麽發達,音樂資源的傳播大大提高了效率。作者收集了10年的大量CD、DVD和電子資源。不僅是這些音樂載體本身,收集它們的過程也是壹筆寶貴的財富。
聽音樂的理想狀態是壹種平衡。平衡藝術家的個性和社會包容性,平衡自戀的小世界和整個人類。很多時候,人們喜歡在作曲家之間,演奏者的版本之間競爭,甚至追求超越音樂本身的錄音效果。這些都是危險的,盡管沈迷其中的人可能會覺得很享受。筆者也經歷過類似的階段。仔細想想,這些藝術家和表演者就像人群中的妳我他壹樣。每個人的存在都是神奇的,每個人都是獨壹無二的,可能社會地位不同,但都是有血有肉的。當他們走過世俗的欲望,最後都是塵埃。我們不需要造神,也不需要狹隘地聚焦於壹個或幾個對象,尤其不要被某些文章或評論誤導。但是對生活和藝術的敬畏之心可以壹直在。收集不同版本的演繹也是可行的。比較版本的時候,最好從多點入手。旋律和節奏壹般很容易捕捉,但還有曲式、調性、調式、和聲、織體等方面需要我們去探索。挖的越多,收獲越多,感覺越豐富。而且對於壹些作曲家來說,由於他們的旋律並不甜美,節奏也比較復雜,剛接觸時會有距離感,所以需要更多的“手段”去接近他們。這絕對不是普通的“版本對比”能解決的問題。專業人士也在做版本收集,因為需要找到對自己有啟發的處理方法。
樂理知識可能是很多業余愛好者的軟肋。但這句話本身並不正確。業余愛好者之所以是業余愛好者,是因為相關知識不夠系統,教育不夠全面。我有幸生長在教育資源豐富的大學,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接觸過樂理和樂器。在這裏鼓勵大家,樂理進門並不難。找個鋼琴老師,在鍵盤上彈,認簡單的樂譜。不到三個月,妳就可以完全打開自娛自樂的大門,這也適用於中年人,甚至老年人。有了基礎,越走越深,只是時間問題。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學習樂器,掌握其原理,可以激發人的動手能力和學習能力。根據筆者的體驗,弦樂揉弦的溫暖和鋼琴和聲的豐富是完全不同的體驗,都讓人很喜歡。但鋼琴無疑是音樂家最有力的工具和最有效的助手。沒學過樂器的不妨先接觸壹下。已經會樂器的業余愛好者,不妨做壹些二重唱和即興創作,豐富自己的經驗。我們愛背譜,卻不愛視奏,我們愛獨奏,卻不愛合奏。這些都是我們完全可以克服的局限。樂理方面的書籍也隨處可見。不要偷懶。為了更好的理解音樂,享受過程,拿兩本書來讀,妳的思路可能會清晰很多。有壹天,當妳攤開壹個陌生的樂譜,發現妳能聽到幾行旋律同時進行,這是壹種怎樣的愉悅,它離作曲家心目中的世界越來越近。
此外,各種與音樂有關的活動也會豐富我們的生活,不僅可以呈現美,還可以讓我們了解社會狀況。像《鋼琴藝術》這樣的音樂期刊比音樂教科書更容易閱讀。每篇文章都很短,信息覆蓋面很廣。我們關註和參與音樂活動,如各種國際和國內音樂比賽、音樂節、音樂會、音樂沙龍和講座。我們可能是組織者,也可能是參與者。在收集信息、付諸實踐、收獲成果的整個過程中,我們與音樂形成了新的歷史。
作者壹直認為,音樂是壹門語言無法解釋清楚的藝術,我們只能通過語言做壹些解釋和描述來試圖接近它。本文試圖總結壹些經驗,提出壹些觀點,希望能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