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聽完課後,有沒有什麽心得體會和感言?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聽課心得體會及感言(合集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篇壹:聽課心得體會及感言合集xx月xx日,我們全體數學特崗教師在xxx老師的帶領下組織了壹次聽課活動,這次活動中,我***聽了三位老師的公開課,這三位老師的課講的都很好,都有許多讓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對我的教育教學有了很大的觸動,下面就淺談壹下我對這次聽課後的心得和體會:
第壹位老師是五中的謝菲老師,聽了她的課我感覺很舒服,她的語調語速適中,課堂的環節清晰,緊扣學習目標,符合我們學校提倡的目標教學法,學生在這節課發揮了主要作用,學生壹直都在動,做到了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這節課後我相信學生的練習能力壹定得到了提高,對“冪的乘方”的性質壹定掌握的很好。聽後,我感覺上課不是看老是動,而是讓學生真正的動起來,有的時候學生之間的幫助比我們對她們的講授更容易被接受,學生在做題的時候更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第二位老師是三中的徐桂傑老師,她講的是“直線、射線、線段”這節課是幾何知識,它是初壹學生剛開始接觸幾何知識所學的內容,幾何內容不是很好講,我是這樣認為的。這節課我也講過,但是感覺在講的時候總好像是學生都會的內容,講授的沒有那麽多。但是在做題之後反映出很多問題,回過頭想想是自己的重點和難點把握的不好,感覺內容很好學。
這時就得需要自己在重新強調壹次,但是這位老師在講的時候我感覺重點和難點把握的很好,知識點準確。這位老師給我印象最深就是她的問題,追問學生原因,每壹道題讓學生自己知道為什麽,這壹點我覺得很值得我來學習。因為我感覺我的學生很多時候都只是會做,但不知道理由,聽完徐老師的課之後,我現在在講課的時候,也開始習慣追問理由,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位老師是七中的朱海瑩老師,她壹上齤臺給我的感覺是很陽光,有耐心,她的鼓勵性語言很多,讓學生感覺親切,能振奮學生的精神,當遇到學生不會的時候,她提示性的語言很重要,能讓學生順著她的思路進行分析。應變能力很強,當學生都不會的時候,她會借助小組的力量,大家的努力。
總之,這三位教師的課給了我很大的啟示,也讓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自己還應該更加的努力,“學無止境”。加強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與時俱進。
篇二:聽課心得體會及感言合集第壹、在新課改這個環境下,如何理解新課標,我對新課標的理解是含混、模糊的,但是要如何運用新課標的理念去指導自己平時的教學,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卻還沒有融會貫通。這十幾節課都對此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嘗試,如:絕大多數老師讓學生通過自讀課文,從文中找出相關詞句,再通過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匯報運用。特別是三四年級老師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四人以小組,並按學習優劣排出1、2、3、4號來,各組之間同等程度的同學進行比賽,然後,讓該生指出評論對象,……整節課的設計上都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發現問題;
第二、如何深度挖掘教材。課程提出:語文知識應該緊密聯系生活。作為教師,我們要在課前充分備課、認真鉆研教材,這是保證學生得到充分發展的重要前提。有些時候我對教材的把握還不夠,知識還沒有真正的落到實處。在這點上,本次聽課給了我很多啟發。在復習舊知的基礎上有意設立了壹個障礙,然後再用小組討論的形式來解決這個問題,讓學生既學習了新知,培養了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還讓學生從中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可見,各位老師在備課時對各環節都是經過再三推敲的。只有對教材相當熟悉,對所教的知識做到了然於心,才能在課堂上達到應有的目標,只有認真鉆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鉆研教材,那麽就要理解課文上的每段文字、每個詞語,根據學生的情況確定符合實際的教學目標,確立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正因為這樣,我備課時應多問問自己:教材編排的意圖是什麽?需要達到哪些目的?學生會出現哪些情況?這樣提問,學生會有什麽樣的反應?這樣講解,學生容易理解嗎?
第三、不斷改進教態、錘煉語言。我所面對的是壹年級的學生,讓他們聽講,那麽我的教態、我的語言就要要吸引他們,這就要求我要不斷改進教態、錘煉語言,用簡潔、準確、清晰的話語把問題講清楚。
以人為鏡,能夠體察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聽課已經結束了,但是我的工作還在繼續,我的努力不能停止,通過聽課,學習別人的長處,通過聽課,反思自己,才能不斷進步。
篇三:聽課心得體會及感言合集這壹輪的中心校數學評優,讓我的內心產生了很多的想法,對於我們壹線的數學教師來說,如果都能如講評優課這般用心用力,我想,我們的課堂教學又怎麽會不吸引人呢?然而,從另壹個方面,也暴露出了我們在課堂仍然嚴重存在著關註老師的完美的設計而忽視學生學習過程本身的巨大誤區,誰都知道我們所要面對的是學生,是活生生的人,而非我們課堂的配角,非我們教師演繹自己的舞臺,可我們偏偏用壹種非理性化的思維去面對自己自以為是的生本。
壹、精心設計知識的鋪墊是十分重要的。
壹位講四年級《分數的意義》的老師,對於復習舊知部分設計的周到而巧妙,從三年級所學的分數的意義本身到分數的各部分名稱,以及與這節課分數意義的延續,都進行了深入地復習,讓同學們感受到壹種清晰的學習脈絡,而在學習中,能夠讓學生形成壹種階梯性的認識,對於學生來說無疑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再開始新知的學習,學生就不會再對所學的知識感到困惑,就會用壹種飽滿的情緒去迎接新的學習。
二、在課堂上關註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
對於分數的意義的學習,尤其是四年級在三年級中把壹個物體看作單位1的基礎上,把壹個整體看作單位1,孩子們的認識是很難的,雖然對於我們成年人來說很簡單,但是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強,更多的需要依靠動手來幫助自己更清晰地理解和認識,在學生動手分的過程中,學生才能深入地體會到平均分與怎樣分,才能具體地體會到把壹個整體平均分成幾分,其中壹份是單位1的幾分之幾,壹份是幾個,幾份是單位1的幾分之幾。我們的動手讓孩子們去親身實踐不是為了給課堂增添必要的花樣,而實實在在的是為了要把我們孩子們的理解由形象思維上升到自己的認識,只有在形象的思維學習中,才能讓孩子們對於分數的意義做到深入而實際。
三、註重知識的形成過程。
小學生的學習永遠都不會是壹種我們成年人眼中的只註結果的學習,如果我們仍然用壹種功利化的想法來進行教育教學,那我們的教育只能是壹種失敗的教育。無論我們多麽關註我們自己的成功,無論我們需要通過孩子達到自己怎樣的目的,都不要忘記了教育的根本,不要忘記了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本真,更不要忘記了我們的教育的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我們。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們需要做的很多,而讓我更感受到責任的就是,在每壹節課前,我們老師究竟要做到什麽程度才能讓我們的教育教學成為孩子們生命成長的沃土!
篇四:聽課心得體會及感言合集每壹個做教師的,都希望獲得外出聽課的學習體會,以便通過親身體驗感受,撥清迷霧,明辨方向,學上壹兩招。20xx年x月xx日-x月xx日,我有幸參加了在xx中學舉行的山東省歷史優質課的評選,x天時間內聽了xx節課,參賽教師們的精彩表現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是他們獨到的教學設計,幽默風趣的語言,和藹親切的教學態度讓人贊嘆不已。通過四天的學習,讓我有了很多的收 獲,下面談壹下自己的感受。
1、教師的教育理念普遍較高。
教師都較好的貫徹了新課程理念,教學過程中體現出了較強的課改意識,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註意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分組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體現非常明顯,教師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盡量讓每壹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比如在講十壹屆三中全會內容時,教師多采用新聞報道方式,讓學生充當新聞記者,給全國人民報道會議召開的情況。在講 《中外的交往與沖突》壹課時采用帶領學生去旅遊的形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較大的轉變。
2、教師的基本素質普遍較強。
在此次優質課評選過程中,參評教師展現了其較強的教師基本素質,教態自然、得體、親切,尊重關心學生,愛護學生,語言準確,精練,正確選擇使用教具,專業知識紮實牢固,知識面寬,駕馭課堂能力強。掌握現代化教育教學手段, 熟練運用多媒體教學。
3、從教學方法與手段來看,教師都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在新課的導入上能夠創設各種情景,激發學生興趣。比如《明朝君權的加強》壹課,有的教師播放《鳳陽花鼓》,然後借歌詞中“朱皇帝”,引導學生思考“朱皇帝”是誰?建立怎樣的王朝?又是如何統治的?等問題導入本課;同樣這節課,有的教師用泰安利民小區的清代布政使施天裔牌坊導入,充分發揮地方史和歷史教學的結合。《偉大的歷史轉折》和《改革開放》兩課,教師大多都采用改革前和改革後xx變化的圖片導入,這樣使遙遠的歷史知識和學生身邊的事結合起來,能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當然也有教師采用播放壹段視頻進行導入,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4、在教學內容安排、教學環節設計、重難點處理,知識的鞏固上,多數教師都有所創新,別具壹格。
新教材的內容相比過去精簡了很多,給我們呈現的多數是壹些結論性的知識,學生不易理解。多數老師在處理教材中重難點知識時,總是先給學生提供壹段視頻,或者壹段歷史材料,然後根據材料層層設問,引導著學生去探討、分析、合作、探究弄清問題的來龍去脈,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突破了重難點。
5、在學以致用方面,多數教師註重知識與現實的聯系。
在講《美國經濟發展》和《西歐、日本經濟發展》兩課時,教師在分析完這些國家經濟發展的原因後都普遍聯系到我國的經濟建設,問我們國家該從中吸取哪些經驗。《改革開放》壹課教師多次與xx當地進行聯系,提出問題“從衣食住行方面,談談改革開放後,妳身邊發生了哪些明顯的變化?”“改革開放的今天,在經濟建設方面xx有哪些優勢,妳作為xx的小主人該如何去做”等。
參加本次省優質課觀摩會,可謂大開眼界、受益匪淺,但限於時間和篇幅不能壹壹道來,還有許多“欲說還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成功之處,不過心中倒是“蠢蠢”湧動起壹種上好課的“欲動”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助“它山之石”達到攻己之玉的目的,如此也算不枉此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