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的發展過程中,許多校友和有識之士對學校給予了極大的關註和付出。1989 65438+10月12、原自治區主席布赫來母校視察工作,並將其落實政策的補助款捐贈給學校,設立民族教育獎學金,鼓勵品學兼優的蒙古族學生。1998土默特學校名譽校長、內蒙古紅十字會會長雲書碧同誌將父親烏蘭夫同誌的稿費充實到民族教育獎學金中。多年來,她無私地向我校捐贈圖書近1000冊,捐贈金額近5萬元,充分體現了校友對學校的深情厚意。2003年8月23日,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布赫再次回到母校,看望全體教職工。他對學校的發展寄予厚望,親筆書寫了《教魂》,鼓舞了全體教職員工。此後,布老壹直關註和關心土焦的發展,並於2008年底親筆為土焦題寫了《內蒙古革命的搖籃,民族教育的奇葩》。2006年6月5438日至2月25日,內蒙古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先生向當地學校捐贈“第五屆烏蘭夫基金獎”65438+萬元,設立“潘剛獎學金”,幫助品學兼優、家庭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體現了壹個知名企業家的胸懷和愛心。
學校的發展更有賴於黨和政府優先發展民族教育方針的落實和經費保障。從2006年開始,我校實施“兩免壹補”政策。同時,具有正式學籍的農村初中畢業生在報考城市公辦高中時,可享受與城市戶籍學生同等的待遇。
30年來,在上級領導的正確指導下,學校黨政領導註重科學管理,積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引入競爭機制,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認真實施素質教育,教學水平有了顯著提高。不僅為高校輸送了大量優秀人才,也為市級重點高中輸送了大量優秀初中畢業生。特別是近年來,市教育局對直屬學校實行三年規劃目標管理以來,學校不僅明確了學校的發展目標,還通過實施《2005-2007年地方學校三年發展規劃》,及時調整辦學體制。2006年起,停止高中招生,擴大初中招生。到2008年秋季,學校已經成為壹所完全初中,有23個班。2008年是學校發展歷程中不平凡的壹年,也是學校實施第二輪三年規劃的第壹年。在自治區政府、市政府、市教育局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下,學校加大了投入,硬件建設、文化建設、環境建設有了很大改善,面貌有了很大改觀。重新配備了4個最先進的理化實驗室,配備了教師電子備課室,每個教室都配備了多媒體設備,學校的條件在“軟硬件”上有了質的飛躍。同時,學校領導堅持把教育教學質量作為學校的生命線,不斷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以“先學壹校,融百家,開拓創新,成壹家”為宗旨,在學習杜郎口中學先進教改經驗的基礎上,在2008級新生中實施整體教學、合作教學、問題導向學習的課堂教學改革實驗。通過實驗,學校正在建立以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為突破口,以教師對課程的整體掌控為前提,以師師合作、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為基礎,以學生提問和解決問題為重點的教學體系。
大成殿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在烏蘭夫同誌誕辰壹百周年之際,為滿足呼和浩特市各族人民和土教各班師生的* * *願望,深切緬懷他的豐功偉績,2006年2月25日在大成殿前豎立了烏蘭夫銅像,必將激勵壹代又壹代學生珍惜祖國、珍惜民族、立誌遠大理想,為國家利益和民族復興而努力奮鬥。
學校現有23個教學班,學生1110人,其中* * *蒙古族學生671人,占60.5%。住校生768人,占69%。教職工136人,其中全國模範教師1人,特級教師1人,全區優秀教師1人,高級教師34人,大專以上學歷教師112人,研究生9人,內蒙古教學能手1人,在呼和浩特任教。
學校領導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穩步實施呼和浩特地方學校2008-2011三年發展規劃,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堅持德育為先、素質為本、規範為本、和諧治學的宗旨;堅持思想決定出路,行動產生理論,細節決定成敗,規則造就方圓,堅持就是勝利的工作方針,帶領全體員工為把土角打造成呼和浩特市壹流的民族初中而不懈努力。
學校先後榮獲全國目標教研先進單位、全國藝術教育特色單位、自治區和呼和浩特市兩級義務教育示範學校、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市級文明單位、4A市級內部管理的呼和浩特民族學校(幼兒園)、綜治優秀集體、先進黨支部、紅旗團委、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健康教育實驗基地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