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詠春拳簡介及詳細資料

詠春拳簡介及詳細資料

起源傳說

關於詠春拳的起源有許多傳說和歷史版本。而發展至今的詠春拳實質上是經過歷代詠春先師逐步發展完善而成。雖然有許多人認為詠春拳源自川滇邊區,流行於福建,而揚名於廣東佛山,但是由於文字資料的缺乏,有關詠春拳的歷史只在民眾中口頭流傳,再則就是野史小說的描述。隨著時間的推移,說法就互有出入,故有關詠春拳的起源,壹直都是眾說紛紜,沒有壹個統壹的說法 。

說法壹:詠春拳的創始者是福建福清南少林的少林庵五枚師太(原名朱紅梅),五枚師太將禪武結合,最終創出壹種適合女性演練的的實用功夫--詠春拳。之所以用"詠春"二字命名,是其壹生博學心得的結晶體現。如簡單的壹個"詠"字的右半邊"永"字的點、橫、折、豎、勾、挑、撇、捺,就暗藏著詠春拳的拳理與招法。

說法二:與清廷"火燒少林寺"有關。當時福建莆田南少林因暗中"反清復明"遭到圍剿。少林古剎也被官兵壹把火燒成廢墟,只有5個絕頂高手("少林五老")逃了出來,其中壹個是五枚師太。她在南少林鶴拳的基礎上創立了壹套更重技巧的拳術,並傳給嚴二、嚴詠春父女。嚴詠春進壹步發展了這種拳術,後稱"詠春拳" 。

說法三:福建泉州嚴詠春觀蛇鶴相鬥有悟,融合永春壹帶拳術和少林搏擊技法而自創 。

說法四:五枚創詠春拳後,並非直接傳給了嚴詠春,而是傳給了少林弟子苗順,苗順傳少林俗家弟子嚴二,嚴二再傳女詠春及婿梁傅儔 。

說法五:詠春拳的創編與五枚師太或嚴詠春均無關系,更沒有什麽蛇鶴相爭,而詠春拳的前身應為詠春拳,是清初反清組織"天地會"的壹種鬥爭的武技,為河南嵩山少林弟子壹塵庵主所創。他(或她)首先傳給汀昆戲班的武生張五(人稱"攤手五",據說有"壹只攤手獨步武林"之譽),張五後來落難來粵,落腳於南海縣佛山鎮大基尾的"瓊花會館",便將詠春拳傳於粵劇界諸弟子。後鹹豐年間李文茂起義,諸弟子為避禍而將"詠春拳"的"詠"字改為"永""泳"。紅船中人黃寶華、梁二娣、大花面錦等人學得此拳,又再傳給在佛山筷子路開中藥店兼行醫的梁贊,此後梁贊將詠春拳發揚光大 。

說法六:詠春拳應為永春拳,得名於福建泉州少林寺的永春殿,乃當年進殿者所習的南派內拳法,全稱是少林永春,總教習是少林弟子至善禪師。南少林被焚,至善逃避到佛山,曾壹度藏匿於粵劇紅船中當夥夫。後因在東莞打抱不平露出行藏,戲班中人便紛紛拜他為師。弟子中有惠州人氏蘇三娘,為戲班中花旦,所學尤精,被人譽為"永春三娘"。後三娘將武功傳於紅船中人黃華寶、梁二娣等人,黃、梁又傳佛山梁贊,使永春拳得以在佛山發揚光大 。

發展傳承

在黃華寶將詠春拳技傳授給戲班好友梁二娣後,梁二娣又將拳技傳給鶴山縣古勞鄉人士梁贊。在黃華寶五十壽辰之際,梁二娣攜徒梁贊前往祝壽,梁贊因此結識黃華寶。黃華寶對梁贊賞識之余,更將梁贊作為關門弟子納於門下。

梁贊(贊先生)自隨華寶習詠春以後,他即感到詠春拳在法度用力、身型和手法上,無壹不是上乘之法。梁贊約於1870~1890年在贊生堂內收徒授拳,將其畢生所學重新整理。然而,梁贊並不公開授徒,始終以行醫為業,因店務纏身,他只收了幾個關門弟子,未能廣授徒眾,所以並未令詠春拳盛極壹時。能得其真傳者,除其二子梁春及梁璧外,僅陳華順壹人而已。梁贊六十多歲後,兩個兒子梁璧、梁春皆有工作或已經離開佛山,不能接替父親的生意,唯有將贊生堂轉讓給他人並改名杏濟堂。梁贊退休後返回古勞鎮。

陳華順(華公)因找錢事業,常經過贊生堂,由於他知道佛山梁贊的比武事跡,時常從門縫裏偷看自學。終於在39歲時追隨已經62歲的梁贊學習詠春拳。梁贊去世後,陳華順(於1901後)於蓮花地大街缸瓦店內教授詠春拳術。然而詠春授拳之法與壹般少林拳術不同,因它需要通過長期過手之練習,而過手之最佳練法,需由個別教授,故未容多教,因此陳華順收費頗昂,遂未為壹般人士所能負擔,而能學者,多為貴家公子,當時有"少爺拳"之稱號,故未能廣泛流傳。陳華順於1901~1907年間授拳,傳人***有16人。而能得陳華順之技者,有吳仲素、何漢侶、雷汝濟、其子陳汝棉及封門弟子葉問。

陳汝棉8歲時始隨父親陳華順習詠春拳,由於自幼耳濡目染,加上數載勤學苦練,陳汝棉很快便有相當根底。技成後,在佛山西便巷"陳氏宗祠"開設醫、武館授徒兼醫治跌打傷科。因拳法出自其父,故求技者眾多,除傳子陳家新、陳家廉外,詠春名師區康、招就等皆出其門下。1932年後陳汝棉到廣西梧州設館,掛匾日"佛鎮陳館",後又在貴縣廣收門徒,其拳法拳技為人稱道,時人稱"兩廣陳汝棉"。

吳仲素因為工作方面需要找換錢幣,故與陳華順成為好友,並經常在經濟上資助陳。隨後(1901年後)吳父將缸瓦店交付於陳華順,並將仲素與仲素兄小魯壹同托於陳華順。為答謝吳父,陳華順在照料二人的同時將本門功夫悉心盡傳,此二人便成為陳華順兩名首弟子,故人稱吳仲素為二師兄。此後陳華順在鋪內正式開始授徒。吳仲素經數年苦練,技藝大成,成為陳華順衣缽真傳之人,並代師授拳於小師弟葉問。民國初年,吳仲素在古路頭街開設武館,投其門下多是富家子弟,如合記盲公餅東何兆初,跌打名醫李壽彭,"大益"五金店東張升若,李眾勝堂少東李賜豪,英聚茶樓司庫梁福初。當時佛山名重壹時的"詠春三雄"阮奇山、姚才、葉問也常到其武館受其點撥以及切磋拳技。

阮奇山自小酷愛武術,其父不惜以重金,先後禮聘詠春武術名家郭寶全、馮少青為其兄長阮濟雲及阮奇山教授拳技。尤以被後人稱為"佛山阮老楂"的阮奇山成就為大,他在研習拳術中懂得科學地融會貫通,將詠春門的拳、樁、刀、棍等功技挾於壹身,與葉問、姚才被門人譽稱為"詠春三雄"。生年僅傳技於摯友張保愛徒岑能及記名弟子黃精。

姚才自小好慕武術,拜阮濟雲門下學詠春拳,經十載苦練武技大成。及後,其師阮濟雲往安南(越南)傳授詠春拳,他賞識姚才是練武的好材料,故領姚到吳仲素武館深造,其時阮奇山、葉問也常往吳武館請教,三人常交流切磋,郭寶全曾二度到佛山,姚才除傳子姚祺外,徒弟有高滿、姚錫、霍超、林瑞波、吳日明等。

葉問幼時天資聰穎,然體弱多病,當年佛山詠春拳宗師梁贊的弟子陳華順租用葉問家宗祠設館授徒,葉問因年幼體弱,便有幸拜陳華順為師,學習詠春拳術。而陳華順以其聰穎過人,勤奮好學,故經常親自教授,而吳仲素則從旁協助,常與葉問過手,將詠春拳奧妙逐壹指點,葉問因而武技大進。陳華順中風病逝後,葉問隨吳仲素苦練三年,比前更大有進步,時年不過15。翌年,葉問奉其父命來港就讀於聖士提反學校,在此期間,得同學介紹,認識梁贊先生之子梁璧,並隨梁璧修練詠春拳術。1949年,57歲的葉問離開佛山赴香港定居。此後二十多年裏,他先後在港九飯店職工總工會、九龍汝州街、李鄭屋村、通菜街等地設館授徒。葉問在社會上和武術界很有威望,跟其習武者遍及社會各階層,其中不乏外國留學生。1971年,葉問弟子成立了"詠春體育會",集教授、研究、交流詠春拳術為壹體,並以此為中心,將詠春傳播至世界。葉氏門下高徒輩出,特別是憑著非凡的中國功夫揚威世界的李小龍。

李小龍幼年因體弱而拜名師葉問習詠春拳術,18歲往美國留學,畢業後在美國西雅圖開設"振藩國術館"傳授中國武術。期間他悉心研究、吸收中外技擊精華,創截拳道。1971年返港從事影視業工作,拍攝了多部轟動世界影壇的中國功夫片,其本人被譽為"功夫之王",他早年所習的佛山詠春拳也因此在世界各地大受歡迎 。

2017年6月8日,詠春拳福建警察學院傳承示範基地揭牌,這標誌著國家級"非遺"項目詠春拳正式進駐福建警察學院。

拳法內容

詠春拳的拳術套路主要有小念頭、尋橋和標指三套拳及木人樁。基本手法以三傍手為主,還有挫手、撩手、破排手、沈橋、粘打。主要步型有四平馬、三字馬、追馬、跪馬、獨立步等。它是壹種集內家拳法和近打於壹身的拳術,要求手、腰、馬、心、意、勁整體合壹。強調以"心"指揮"意",以意引導手、腰、馬運動,從而形成整體合壹。它立足於實戰,具有招式多變、運用靈活、出拳彈性、短橋窄馬、擅發寸勁的主要特點,以大閃側、小俯仰、耕攔攤膀、黏摸蕩捋、審勢記牢、曲手留中為手法,以搭、截、沈、標、膀、腕指、黏、摸、熨蕩、偷、漏和"二字鉗羊馬"的身形步法為標誌 。

第壹、套路

⑴小念頭(初級入門套路);

⑵尋橋(中級套路);

⑶標指(高級套路);

⑷木人樁法(詠春拳最高深套路,***116式)。

第二、粘手

⑴單粘手(手部感覺初級訓練);

⑵雙粘手(手部感覺高級訓練);

A·盤手(體會與練習雙手"同步做動作"及鍛煉手感);

B·過手(練習將套路中的實戰招式通過''粘手''發揮和運用出來)。

第三、自由搏擊

⑴本門拳手對搏:即本門詠春拳手穿戴全套護具進行實戰搏擊的練習,這種練習要循序漸進,並有裁判進行指導,以免發生損傷事故。

⑵詠春拳手迎戰外門拳手搏擊法:也就是讓詠春拳手以本門技術去對抗其它不同流派的功夫,如泰拳、空手道、跆拳道、散打、柔道(柔術)、拳擊等等。

第四、功力訓練

⑴沙包訓練:磨練拳腳硬度、強化殺傷力及培養距離感。

⑵木人樁:培養實戰意識、增強手腳協調攻防能力、最大限度提升技術水平。

⑶墻靶訓練:磨練拳頭滲透力、增強攻擊的連貫與緊密性。

⑷吊腿樁訓練:增強腿部力量、強化平衡能力。

⑸藤圈手訓練:利用壹個的藤圈來訓練兩手的協調,也就是強調兩手"攻防同動",以及兩手攻防動作的緊密性與嚴密性。

⑹鐵臂功訓練:如無強勁的臂力根本無法打出足以致命的重拳,也無法形成嚴密的防守。

⑺內功訓練:鍛煉內外合壹之高度殺傷力和破壞力。

第五、武器訓練

⑴八斬刀訓練:詠春拳絕密技術,通常只授予高級教練,***8節精練的攻防動作。

⑵六點半棍:主要講述用棍搏擊的7個絕密法門,通常也僅授予本門高級教練 。

優勢特點

詠春拳是壹種十分科學、實戰性強的拳術,它拳快而防守緊密,馬步靈活而上落快,攻守兼備及守攻同期,註重剛柔並濟,氣力消耗量少。詠春拳用"寸勁"來攻擊和防守,理論和心法方面註重中線、埋跨、朝面追形、左右兼顧、來留去送、甩手直沖等。其長處在於埋身搏擊。

中線理論的中線是指由人體頭頂至尾閭壹線,在進攻時,詠春拳要求拳手沿著自身中線向敵方中線攻擊,這是敵我之間的最短距離,同等拳速,拳軌近者當然較快擊中。向敵方中線攻擊,對方也很難卸力,而且受力也較重。著名武打明星李小龍曾跟隨詠春拳壹代宗師葉問系統地學習過詠春拳,李小龍創立的截拳道與詠春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李小龍常常在壹英尺處將對手擊倒在地。這種技術與詠春拳的中線理論有關,是最具有實用價值的中國武術體系中拳理論的壹部分。

由於詠春拳的發力基於身體的中心線,這就使得拳手出拳力量直接來源於其身體背部的大肌肉群,這種發力方式與那些力量來源於腰與臂部肌肉的武術體系形成鮮明對比。詠春拳鬥士出拳時,他的肘部也在尋求自我身體的中心線。當肘部尋找到自己身體的中心線後,身體與手臂在壹條直線上的沖拳能產生令人意想不到的強大力量。

朝面追形中的朝面是指與對方面對面。詠春拳法強調對敵時盡可能是正面朝敵,這樣可以簡化敵人進攻的來向,對敵人來勢較易捉摸。同時配合中線理論,可以較易擊中目標並使敵人受力較重,並且這樣做出手快而影小,雙手能同時到達敵人,左右手很易互相兼顧。

詠春拳還有很多功法理論,如不"追手"。"追手"是指離開防守範圍追著去接觸對方橋手。詠春拳長於橋手相接後的感覺和反應,所以初學詠春拳的人很容易犯"追手"的錯誤。詠春拳要求不"沖身",詠春攻防、馬步上落和轉變都要以維持重心為原則,盡量避免因失去重心而不能保持對敵的平衡狀態。它還要求"守攻同期",即當消解對方之攻擊時,在可能範圍內應同壹時期發招攻向對手,這樣將會由被動變主動而達到後發制人。此外還有"埋跨"、"收睜"理論,要求出手或防守時壹般手跨緊貼著中線平面,可搶中線以達最短距離和最重之攻擊,亦可守中線以達最短距離之防守;詠春出手後(不論是攻或守),手和手臂均不再蓄力,手跨屈曲是為收跨。這樣除了有利於自己同壹雙手能立刻再作攻擊外,在防守方面能使敵方難以取我們的關節,並且守位方面亦會較緊密 。

非遺申請

2009年,福州市申報的福建傳統詠春拳成為福建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2011年,佛山市申報詠春拳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獲得成功,於2012年2月由廣東省 *** 正式公布列入廣東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

2014年11月,福州市申報詠春拳成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

佛山市文廣新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福州詠春拳的申遺成功不會影響佛山詠春拳的申遺工作,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申報,沒有排它性,並不是壹個地方申報了,其它地方就不能申報,也不代表先申報的地方其歷史淵源就更深厚、更正宗 。

衍生作品 類型 年份 片名 導演 主演 電影 1956 永春三娘與洪熙官 任彭年 鄔麗珠、曹達華、秦小梨 1974 洪拳與詠春 張徹 傅聲、戚冠軍 1978 贊先生與找錢華 洪金寶 梁家仁、洪金寶 1994 詠春 袁和平 楊紫瓊、苑瓊丹、洪欣 2008 葉問 葉偉信 甄子丹、熊黛林 2010 功夫·詠春 張同祖 白靜、余少群、惠英紅 2010 葉問2:宗師傳奇 葉偉信 甄子丹、熊黛林、洪金寶、樊少皇 2010 葉問前傳 邱禮濤 杜宇航、樊少皇、黃奕、陳嘉桓 2013 葉問:終極壹戰 邱禮濤 黃秋生、曾誌偉、張頌文、陳小春 2013 詠春小龍 秦瑞明 元華、王小龍 2014 永春白鶴拳之擎天畫卷 梁家仁 趙聰、易揚 2015 葉問3 葉偉信 甄子丹、熊黛林、張晉、譚耀文 電影 2019 葉問4 葉偉信 甄子丹、吳樾、吳建豪、斯科特·阿金斯、鄭則士、陳國坤 電視劇 2007 詠春 成誌超、馮遠文 謝霆鋒、元彪、斯琴高麗、胡可 2012 葉問 範小天 鄭嘉穎、韓雪

  • 上一篇:同壹平臺汽車究竟是什麽意思
  • 下一篇:唐朝女子服飾有哪些特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