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佛校園裏,沒有華麗的衣服,沒有濃妝艷抹,也沒有四處遊蕩。只有匆匆的壹步,才能堅定地寫下人生的篇章。哈佛不是神話,而是人類意誌、精神、抱負和理想的證明。
央視《世界著名大學》的制片人謝娟曾帶攝制組去哈佛大學采訪。她告訴人們,我們到達哈佛大學時已是半夜2點,但令我們驚訝的是,當時整個校園燈火通明。這是壹座不夜城。有很多學生在餐廳、圖書館、教室看書。濃厚的學習氛圍壹下子感染了我們。在哈佛,學生們日夜學習。那時候我才知道,在美國,在哈佛這樣的名校,學生的壓力是很大的。在哈佛,妳可以看到到處都有人在睡覺,甚至是在自助餐廳的長椅上。而旁邊來來往往吃飯的人也並不驚訝。因為他們知道這些睡著的人是真的累了。在哈佛,我們看到最多的是學生壹邊吃面包壹邊看書。等妳到了哈佛,妳就知道中國大學的差距在哪裏了。
在哈佛面試時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哈佛的學生學習太努力了,但他們顯然樂在其中。是什麽讓哈佛學生享受苦難?我的感覺是他們對自己的研究領域有濃厚的興趣。還有哈佛學生未來承擔重要責任的燃燒的使命感。從這些學生身上,妳可以感受到他們生命的能量被這裏的generate汲取了。
壹位在哈佛就讀的北大女生說,哈佛的本科生每學期至少要修四門專業課,壹年八門,四年內修完32門課程並通過考試才能畢業。壹般來說,學校要求本科生入學後前兩年完成核心課程,第三年開始學習專業課。只有最聰明的天才學生才能在兩三年內完成這32門課程,而壹般的學生已經忙得應付不了四門課程了,因為教授上課的語速很快,妳課後不看大量的閱讀材料,不管妳懂不懂,都無法完成作業。北大的女生說我在這裏壹周的閱讀量是我在北大壹年的閱讀量,哈佛的作業量要求很高。她說課後要花很多時間看書,預習案例。每節課都需要提前做很多準備,課前準備充分。只有當妳在課堂上,妳才能和別人交流,貢獻妳的個人想法,妳才能和每個人壹起學習。否則,妳無法融入課堂教學。當每個學生都投入時間認真準備時,妳就可以快速推進課堂討論的進程。以前,不讀那麽多書,是無法參與課堂討論的。哈佛學生的學習壓力也來自於學校的淘汰機制。哈佛每年平均約有20%的學生因考試不及格或對學分不滿意而退學或退學。而且對被淘汰的20%學生的評價並不是在學期末完成的,每節課都要記錄發言成績,平均占總成績的50%,這就要求學生要均勻用力,不能放松。在哈佛,不僅學生有壓力,老師也有壓力。在哈佛的課堂上,老師被要求說的都是新的。老師每年都要跟上前沿科學的發展變化。所以哈佛的老師壹定是站在科研最前沿的。哈佛認為,教授首先應該是壹個學者,能夠享受挑戰和創新,能夠令人信服地與他人交流。
哈佛大學終身教授丘成桐教授說:中國大學生的大學生活太輕松了。我們總說中國的孩子為了高考吃了多少苦。其實在美國壹些名校,高中學習也是很辛苦的。當我的孩子上中學時,他們經常學習到半夜。在美國,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的任務逐漸增加。上大學的時候是最苦的,所有的精英教育都必須是辛苦的。中國的孩子上了大學,卻突然放松了。他們輕松的四年,恰好是美國大學生最勤奮的四年,也是積蓄生命能量的黃金四年。所以美國壹直是世界上高科技人才最多的國家。國內壹些重點大學很難感受到像哈佛這樣的學習氛圍和探究氛圍。等妳到了哈佛,妳就會知道,真正的精英不是天才,而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
說到中美大學生的比較,有兩點值得壹提。第壹,我們的學生缺乏吃苦精神。我們的家長和學生認為高考前是最難的。當我們說到寒窗苦讀的時候,往往是被動的,功利的,而不是對它產生濃厚的興趣。過了高考的“獨木橋”,很多大學生開始在大學校園裏舒舒服服地等待畢業:想逃就逃;考試前臨時抱佛腳。第二,有些家長也從小就給孩子灌輸這種思想,讓孩子認為所有的學習都是為了高考。這樣壹來,高考結束後,學習就不再重要了。在美國大學,尤其是精英大學,要付出的艱辛我們無法想象。在哈佛,征服學習是每個人的口號。要想變強,需要多學習,所以哈佛的課程很多,很緊張。其目的是幫助學生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和想象力,學會發現和識別真理,堅持對事物的嚴謹分析,能夠理性地、歷史地認識現實問題和道德問題。另外,練習長期超負荷學習的毅力。
在美國大學生興致勃勃地聚集能量準備進入社會工作的同時,作為中國的大學生,我覺得終於可以好好休息了。中國式教育讓學生在高考前“逼”得太緊。在這個儲備能力的階段,他們不僅沒有能量,而且已經消耗了大量的這種能量。壹位美國老師說,中國學生在大學裏被美國學生遠遠甩在後面。其根源在於我們的基礎教育。美國的小學是知識的守財奴,嚴格限制孩子能獲得的知識量,壹個月只允許孩子獲得壹門知識。孩子每獲得壹項知識,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汗水和努力。在這個過程中,動手、思考、感受比知識本身更重要;孩子們總是有求知欲。中國的小學教育是個貪心鬼,把知識當成免費的黃金首飾。中國的教育者不知道知識和智慧的關系,總是讓孩子直接獲得越來越多的知識。美國教育的聰明之處在於:讓孩子先去感受和思考,然後獲得知識,此時知識就變成了智慧;因為剛開始的時候,知識特別簡單,更容易獲得洞察力,知識也容易變成智慧。智慧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創造力。學習有三個階段:感性認識——感知——知識,知識是學習的最高階段。美國教育讓孩子經歷三個階段才能獲得知識;中國教育是讓孩子通過感性認識獲得知識,或者直接獲得知識。美國壹個月的教育只相當於中國壹天的教育。差29天,這29天是感知的時間。美國教育通過讓孩子感受,比中國教育多產生了壹個東西:智慧。美國學生比中國學生多了壹樣東西:創新能力。在高中,美國學校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相比中國,中國的高中都是老師填鴨式的,讓學生習慣了依賴。能力和習慣的差距使得中國學生和美國學生在大學選擇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態度。哈佛的學生說,在哈佛學習強度大,睡眠少,感覺在煉獄裏,對意誌是極大的挑戰。但是如果熬過來了,以後再大的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而中國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終於擺脫了束縛,就可以為所欲為了。所以,我把大部分時間花在了學習以外的事情上。該學習的時候,我們停止了工作。這是註定的,我們的大學生被越甩越遠。
很多學者用金字塔來形容中美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的是,中國孩子的學習能力是壹個金字塔,年齡越大,學習空間越小。美國學生的學習是壹個倒金字塔,學的是持續學習的能力。中國學生的學習動機,以及大學嚴格的教育制度,讓他們覺得上大學極其輕松。從自身到外部都沒有督促他們學習的動力,所以放松成了壹種普遍的狀態,大家都在恢復自己在12之前被扣除的閑暇時間,盡情享受。中國學生努力學習12年,上大學是為了休閑。美國學生在12“休閑”,大學開始努力學習,刻苦學習。這是步入社會前最有價值的黃金學習階段。在這四年裏,他們在技能和情商的提升上會有質的飛躍。在哈佛,教授經常提醒學生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在人生的道路上,妳站住了,但有些人卻在拼命趕路。也許當妳站著的時候,他還在後面追妳,但是當妳再回頭的時候,他已經看不見了,因為他已經跑在妳前面了,需要妳追上他。所以,妳不能停下來,妳要不斷前進,不斷超越。妳不能既成功又輕松。選擇了壹個,就壹定會放棄另壹個結局。今天不努力,明天就會吃虧。哈佛告訴學生:“學習的痛苦是暫時的,不學習的痛苦是終身的。”
而我們的大學生正在品嘗這種痛苦,我們的民族正在為此付出代價。
哈佛畢業生有壹個傳統:向哈佛捐款。哈佛三分之壹的資金來自捐款。很多學生的家長也是哈佛校友,哈佛人。壹代又壹代哈佛人進入社會上層,將財富反哺母校哈佛。每年的捐款是哈佛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給予往往是相互的。是哈佛先給的還是哈佛先給的,就像雞生蛋還是蛋生雞壹樣不清楚。或者讓哈佛告訴妳。哈佛沒有高樓,新英格蘭只有紅磚墻。即使是諾貝爾獎得主,在校園裏也只有壹個不起眼的停車位。畢竟哈佛最引人註目的就是100個圖書館,尤其是喜歡圖書館的人,或者說壹個人就是壹個圖書館。哈佛或者哈佛人不需要任何包裝。有人說,史華茲是類似東方的哈佛大學的大學者。82歲那年,他做了癌癥手術,每天早上依然準時去辦公室上班,即使有時候會崩潰。他辦公室掛外套的兩個衣架,其實是用亂七八糟的鐵絲編的。
壹位教授告訴他的學生,如果妳上我的課,妳每天只能睡兩個小時。學生想,那麽,我學四門課,就沒有任何睡眠時間了,只好把睡眠時間倒著貼。哈佛的博士生可能每三天就要啃壹本大書,每本都有幾百頁,還要交讀書報告。波士頓與哈佛隔橋相望。人類學系的前系主任張廣智在哈佛當醫生的那幾年,從來沒有過橋,也沒有去過波斯頓。
哈佛的學生或者教授,壹開始並不是壹種榮譽,而是壹種證明。人能有什麽樣的意誌力,人可能有什麽樣的潛力?哈佛告訴妳。哈佛是壹個象征,最高智慧的象征,最高學府的象征。為什麽人的意誌、才能、理想能在哈佛得以實現?哈佛告訴妳。
作為世界著名學府,哈佛大學培養了眾多名人,包括33位諾貝爾獎得主、7位美國總統以及各行各業的專業精英。是什麽讓哈佛成為精英的搖籃?哈佛的學生接受了什麽樣的精神和理念?這些問題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去尋找答案。
附錄:
哈佛圖書館墻上的20條說明似乎已經給出了答案。短短幾句話,發人深省,給人啟發。哈佛圖書館的20條戒律:
1.現在小睡壹會兒,妳會有壹個夢想;而此時此刻的學習,妳會實現妳的夢想。
2.我荒廢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們祈禱的明天。
3.來不及的時候,就是最早的時候。
不要把今天推遲到明天。
學習的痛苦是暫時的,不學習的痛苦是終身的。
6.學習這個東西不是缺少時間,而是缺少努力。
7.快樂不壹定排第二,成功壹定排第二。
8.學習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是既然連生活的壹部分——學習都無法征服,那我們還能做什麽呢?
9.請享受無法避免的痛苦。
10.只有比別人更早努力,才能嘗到成功的滋味。
11.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它來自徹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時間不多了。
13.現在流的口水會成為明天的眼淚。
14.像狗壹樣學習,像紳士壹樣玩耍。
15.今天不要走,明天要跑。
16.投資未來的人忠於現實。
教育程度代表收入。
18.過了壹天,我不會再來了。
19.即使是現在,反對者也在不停地翻動書頁。
20.沒有艱辛,就沒有收獲。
哈佛的老師經常給學生這樣壹個警告:如果妳想在進入社會後的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得心應手,得到應有的評價,那麽妳在哈佛學習期間就沒有時間曬太陽了。哈佛廣為流傳的壹句格言是“忙著秋收忙著秋種,學習,學習,再學習。”
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們應該利用時間好好學習,而不是把所有的業余時間都用來打瞌睡。
有的人會說:“我就是閑的時候睡個午覺。為什麽我在業余時間會讓自己這麽緊張?”愛因斯坦曾說:“人與人的區別在於業余時間。”我壹個在哈佛教書的朋友也告訴我,只要妳知道壹個年輕人是怎麽打發業余時間的,妳就可以預測他的未來。
20世紀初,數學界有壹個難題,就是2的76次方減去1的結果是否是人們猜測的素數。許多科學家都在努力克服這壹數學難題,但結果並不如預期。1903年,在紐約數學會上,壹位名叫科爾的科學家通過令人信服的運算演示,成功證明了這壹難題。
在驚訝和稱贊之余,人們問科爾:“妳用了多長時間來論證這個話題?”科爾回答說:“三年裏所有的星期天。”
同樣,加拿大醫學教育家奧斯勒也是在業余時間做出成績的典範。奧斯勒對人類最大的貢獻是對第三種血細胞的成功研究。為了從繁忙的工作中擠出時間,他規定睡前壹定要看15分鐘。不管妳有多忙,都要堅持這個習慣。這個習慣他堅持了半個世紀,* * *讀了1000多本書,成績斐然。
像狗壹樣學習,像紳士壹樣玩耍。
我們說要珍惜時間,努力實現理想,但是要註意壹點,不要只是努力,還要有適度的休息和放松。對此,哈佛有壹句很貼切的話,叫做“像狗壹樣學習,像紳士壹樣玩耍。”雖然言語略顯粗俗,但透露出的道理卻很深刻。
在哈佛,雖然學習強度大,學生壓力大,但並不提倡學生把時間都花在學習上。他們認為學習應該盡可能努力,玩耍也不應該被忽視。哈佛的學生也說哈佛的課余生活比正式學習好。哈佛也意識到適度的課外活動不會偏離教育使命,還會支持它。所以,他們提出要像“紳士”壹樣玩。
在哈佛,學生不僅緊張地學習,還要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藝術活動,如音樂會、戲劇表演、舞蹈表演和各種藝術展覽。此外,哈佛每年都會舉辦藝術節,活躍學生的業余生活。這些充滿濃厚藝術氛圍的活動不僅讓學生受到藝術教育和熏陶,還提高了他們的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
哈佛的理念是要求妳在緊張的學習和工作之後,暫時把它們完全忘記,像工作時壹樣盡情地玩耍和放松。的確,當妳投身休閑的時候,體力和精力的恢復會為妳下壹階段的奮鬥增添無窮的動力。所以,在前進的道路上,妳不僅要努力,更要學會放松。
作為壹所世界知名的大學,哈佛非常重視擁有長遠的眼光和對未來的投資。如果妳想投資未來,壹定要定好自己未來的投資方向,也就是壹定要盡早定好自己的人生目標。沒有目標,就不可能有發展,更談不上成功。
哈佛大學曾經做過這樣壹個跟蹤調查,對象是壹群智力、教育、環境條件相似的年輕人。調查結果顯示: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明確但相對短期的目標;剩下的3%有明確的長期目標。
在以後的歲月裏,他們在自己的生活中行進。25年後,哈佛再次對這群學生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如下:3%的人在25年內朝著壹個方向不懈努力,幾乎都成為了各行各業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業領袖和社會精英;10%的人,短期目標不斷實現,成為各個領域的專業人士,大部分生活在社會中上層;60%的人,安居樂業,沒有特別的成就,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剩下的27%的人,生活沒有目標,生活非常不如意,經常抱怨別人,抱怨社會,當然還有抱怨自己。
其實他們唯壹的區別是,25年前,他們有的人已經知道自己最想做什麽,有的人不知道或者不是很清楚。這項調查生動地說明了確定人生目標對人生成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