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聽我講兩個故事吧。
王子在海邊邂逅了童話裏的美人魚,第壹眼就愛上了這位美麗的姑娘,很快,他就迎娶了女孩,這位美人魚王子妃溫柔美麗,讓王子如癡如醉。迎娶她三個月後,宮中開始不斷有人失蹤,氣氛格外緊張,突然有壹天,連王子的貼身侍衛都失蹤了,王子驚慌失措,他擔心自己柔弱美好的妻子也慘遭毒手,他急忙趕到王子妃的寢宮,看見美人魚對他打著手語——
“妳看,星空下的大海多美,我好懷念還是壹條小鯊魚的時候。”
美人魚毫不遮掩向王子微笑,王子看見她嘴裏滿是尖刀般的牙齒。
簡直毀童年對不對?看完整個人都不好了,我們再聽下壹個故事。
阿拉丁與他的夥伴們靠著他們的友誼與默契,在社會底層掙紮求活著,他們曾約定要壹直生活在壹起,直至衰老死亡。有天傍晚,阿拉丁說出門散散步,卻再也沒有回來,夥伴們瘋了般找他,可依舊毫無下落。
壹個月後,集市上,壹群侍衛護送著壹位騎著白色駿馬的年輕人走向王宮。夥伴們知道這是如今的駙馬,他們這才發現,這位年輕人竟是阿拉丁!隊伍走得太快,他們只看到阿拉丁遠去的背影,但阿拉丁看到了他們,眼中閃過壹絲笑意。
三天後,貼身侍衛來找到駙馬阿拉丁,低聲說:“殿下,都辦好了。”而此時壹個黑暗的角落裏,夥伴們的屍體橫七豎八在地上,死不瞑目。
這兩則黑童話,自然不是原童話,是出自後人的改編。黑童話,並不等同於黑暗童話,黑暗童話可以讓人們通過直視社會的黑暗與現實來思考,而黑童話來自後人改編,直接改變童話故事的美好結局,顛覆奮鬥過程,是三觀不正的現代產物。
但,除了後人改編的黑童話外,那些“後來公主與王子過上了美好生活”的童話,從最開始真的就如此美好嗎?或許妳從未真正閱讀過格林童話,但也壹定知道《白雪公主》和《小紅帽》《睡美人》《灰姑娘》這些童話,我們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早已對它們爛熟於心。
《兒童文學的樂趣》的作者佩裏·諾德曼、梅維絲·雷默如此評價《格林童話》——
“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上面的幾個童話故事,熟悉到忘記了他們是如何知道這些故事的,忘記了他們第壹次是在哪裏聽到這些故事的,仿佛他們生來就知道這些故事。”
近百年來,格林童話作為兒童文學被孩子們廣泛閱讀,可以說世上沒有任何壹本童話集能如格林童話這般深入人心,從某種意義而言,格林童話已成為人們童年記憶中無法割舍的壹部分。
今天沒有人會懷疑格林童話不是兒童文學。可是,之前卻冒出來壹本名叫《令人戰栗的格林童話》的書,讓我們看看這本價值觀扭曲的書裏寫了些什麽——
“白雪公主和生母爭風吃醋﹔灰姑娘沒有了魔法仙子的幫助﹔長發公主是巫婆報復男人的工具﹔睡美人和王子結婚後發現丈夫有了外遇……”
無良書商在這本書封面上署名格林兄弟,但實際上,它是由桐生操(日本兩位女作家的***同筆名)所著,除了《令人戰栗的格林童話》外,還有續篇《令人戰栗的格林童話Ⅱ》。這是她們假借格林童話之名所創作的成人童話,當然,這三觀極其不正的書籍已經被禁。
格林童話並無成人版,但並代表它沒有原版,原版黑暗程度並不亞於後人們的改編。和最開始提到的“美人魚”與“阿拉丁”壹樣,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童話,在原始版格林童話中並不是我們今天讀到的樣子。
比如原版《白雪公主》裏,壹次次不擇手段要殺死白雪公主的,不是她壞心腸的繼母,而是她的親生母親,最後救了白雪公主的也不是年輕英俊的王子,而是她從國外征戰歸來的父親。
格林童話的原版是格林兄弟親手記錄的原始手稿。不過,格林兄弟還在人世時,這份手稿就已遺失,沒人會想到,1920年,這份像睡美人般沈睡了百年的手稿竟會在壹座人跡罕至的修道院裏重被人發現。
這座修道院名叫厄倫堡,所以這份手稿又叫“厄倫堡手稿”,即原版格林童話,問世於將近二百年前的1812年和1815年。從原版開始,格林兄弟便壹直不斷地對童話集進行增刪與潤色,特別是弟弟威廉·格林,花費大半生,壹版接壹版,精雕細刻改到1857年的第七版,其時間跨度竟達四十五年之久,我們今天讀到的格林童話,便是第七版。
以《白雪公主》為例,威廉·格林在後期做了巨大改動,把殺害白雪公主的親生母親改成了繼母,他是出於母親殺死自己的親生女兒過於殘酷的憂慮所作出的修改。冷血的母親形象,實在與孩子們所熟悉的的母親形象相距太大。
正如瑪麗亞·塔塔爾在《格林童話的客觀事實》中所說:“隨著《格林童話集》的壹版再版,威廉·格林壹定是深刻地感覺到,這本童話集不是為了娛樂大人,而是要成為孩子們就寢時間的壹座民間故事的寶庫。”
威廉·格林自然意識到了,沒有母親願意在孩子臨睡前,為他們朗讀壹個母親殺死自己女兒的故事,所以,格林童話在作者本人的意願下壹改再改,最終變為如今的模樣。多數人評價格林童話,總會說它人物善惡分明,好人就是好人,壞人就是壞人,其實並沒有如此簡單,裏面的人物多為灰色,像白雪公主,身上也有惡的壹面。
和黑色風格的童話不同,黑童話因過於物質現實化而並不適用兒童的早期教育。可以說初版的格林童話是“黑色風格的童話”,它與“黑童話”不同,後人所改編的黑童話具有極度明顯的結構性現實主義價值傾向,拜金,崇尚權利,通篇負能量,傳達咒怨,將原著童話中理想、奮鬥的積極因素徹底破壞,正如不倫不類的《令人戰栗的格林童話》。
不論格林童話的初版有多黑暗,也無法掩蓋原作者善良的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