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是心碎,怎樣才是悲痛,怎樣才是憂郁,以前的我看過許多表演,居然從沒有這麽深刻的體會過,直到看到萬齋桑演的《哈姆雷特》那壹刻,我終於了解人類的痛苦可以達到怎樣的地步。
哈姆雷特的叔父殺害他父親,娶了他母親。哈姆雷特為了復仇,偽裝瘋癲來麻痹他叔父。可是壹個人痛苦到了極點,情緒過於激動,歇斯底裏的時候,本來也就和神經失常差不多,怕是連本人也不能肯定並沒有瘋掉吧。
失去父親的痛苦,對母親另嫁的憤怒,對叔父的仇恨,
無法報仇的無力感,時時交織在壹起,讓他無法得到安寧。
前壹秒鐘還在抑郁的平靜中,下壹秒鐘已經失去控制,情緒不停地變化,矛盾的心理幾乎要將他撕裂。
即使作為觀眾的我,也感覺到那感情的尖銳和激烈了。然而我感到的痛苦,也不過是哈姆雷特所感到的百分之壹,千分之壹而已。看了萬齋桑的哈姆雷特,我這樣想著。
身為現代人的我,之前認為復仇是荒謬和無意義的。不是應該向前看,move
on,不要停留在沒有建設性的負面情緒裏嗎?即使報了仇,能讓死者復活嗎?
可是看了萬齋桑的哈姆雷特的我,沒有壹刻懷疑過他為父報仇的決定。這個決定,與理智無關,純粹出於情感。但凡看到他的極度痛苦的人,會了解到只有殺死仇人,才能使他重獲心靈的平靜。用理智來衡量,反而變得沒有意義了。
他復仇的決定,就是所謂的“成年人的抉擇”吧。作為壹個成年人,在下決定的時候,不論出於任何原因,出於理智也好,感情也好,都是他本人的抉擇,他清醒地知道自己在做什麽,也因此必須承擔壹切後果。
抉擇是否正確,合乎道德標準,並不是重點,因為不管怎樣,他都要付出相應的代價,甚至付出生命。
萬齋桑的哈姆雷特可不是傳統中的那個猶豫不決,怯懦的王子。日本評論家對他反傳統的演繹頗有微詞;而我,卻喜歡萬齋桑的哈姆雷特:那個在這混亂的世間還保持清醒的王子,那個成熟勇敢決絕的王子,那個血液中沒有壹盎司猶豫存在的王子。
不壹樣的哈姆雷特,卻是我心目中的哈姆雷特。
屹立的豐碑 ——哈姆雷特觀後感 ——哈姆雷特觀後感 看完了莎士比亞悲劇代表作《哈姆雷特》 ,劇中的王子慷慨悲壯、足智多謀、敢愛敢恨 的形象仍歷歷在目;他正義勇敢、字字犀利的呼喊仍言猶在耳。我想,莎士比亞帶給我們的 不僅僅是壹出簡單的悲劇故事的講述, 更是繪制了壹幅中世紀時期泯滅人性的黑暗社會的肖 像畫。同時,莎士比亞在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劇情的安排等文學創作手法上也為後世提供了 第壹無二的範本,成為文學界壹座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屹立不倒的豐碑。 《哈姆雷特》壹劇講述的是中世紀時期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的父親被其兄克勞狄斯所謀 殺,國王的寶座和心愛的王後(哈姆雷特的生母)也被搶奪。哈姆雷特壹開始只是懷疑父王 突然猝死的真相, 眼看著自己的母親和父親的王位被叔伯占去, 而且每天在喪父的陰影中度 過。後來偶然的機遇,他終於得知自己的父王並不是所謂的被毒蛇咬死,而是被叔伯克勞狄 斯所謀殺的線索,於是決定讓兇手露出本來面目,壹報殺父之仇。他設計了戲中戲,終於確 定了真相。 為了躲過兇狠殘忍的叔伯克勞狄斯的謀害, 他決計以裝瘋賣傻來騙過眾人的眼睛。 這壹招連深愛著他的大臣女兒奧菲利亞也沒能識破。 後來奧菲利亞的父親因為偷聽哈姆雷特 勸告皇後的談話而被哈姆雷特誤殺, 克勞狄斯想借把他送到英國為機趁此殺掉他, 單被哈姆 雷特逃出了他所設的圈套。奧菲利亞因為父親被心愛之人所殺,心愛之人又瘋掉並且離開, 自己再也無法承受,成了真正瘋掉的人,並且不慎落水而亡。奧菲利亞的哥哥雷歐提斯發誓 為妹妹和父親報仇, 向突然出現在妹妹葬禮上的哈姆雷特發起挑戰。 國王克勞狄斯和雷歐提 斯密謀在決鬥中除掉哈姆雷特,最終在決鬥上,克勞狄斯被哈姆雷特所殺,哈姆雷特被雷歐 提斯所陷害, 雷歐提斯死於自己塗在劍上的毒, 哈姆雷特之母喬特魯德則因為保護哈姆雷特 喝下國王所斟的毒酒而亡,造成了這樣的悲劇結局。 首先從寫作手法角度來說, 從劇中可以看出莎士比亞對劇情的安排邏輯性非常強。 壹哈 姆雷特為中心,把弒君篡位、設計解疑、真相大白、裝瘋自保、愛人殞命、復仇滅亡等主要 情節安排得相當合理。使得全局復雜而不混亂,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結尾在意料之外 卻又在情理之中。同時,他對劇中人物形象刻畫和性格塑造的功力也可謂入木三分:情感充 沛、足智多謀的主人翁哈姆雷特,善良多情、癡心壹片的奧菲利亞,心狠手辣的克勞狄斯, 麻木懦弱的皇後喬特魯德。這些形象的塑造糅合,給整部戲劇以無限張力。每個人物都有各 自的性格特點和命運軌跡。看了此片後,每個人的形象都在腦海中久久盤旋,揮之不去。 其次從思想高度來講, 哈姆雷特壹劇的故事背景被安排在中世紀的丹麥, 那時的丹麥王 朝動亂不堪,敵軍壓陣,老國王意外死亡之後,國家在新王克勞狄斯的統治下荒淫無度、明 爭暗鬥,百姓水深火熱,群情激憤,連王子哈姆雷特都發出了“丹麥是壹所牢獄”的憤怒呼 喊。事實上,莎士比亞通過對丹麥混亂顛倒的王室、社會情況的描寫,深刻揭露了英國當時 在伊莉莎白統治末期的社會黑暗狀況。表現出他自己對腐敗的封建教會勢力的鄙棄。同時, 莎士比亞又樹立了哈姆雷特敢於鬥爭、英勇智慧的形象,奧菲利亞善良純潔的形象,壹次來 表現出自己對高尚人格的贊美和對真實人性的追求。 但是, 哈姆雷特在同封建黑暗統治勢力 的鬥爭中又表現出遲疑和不決,例如他著名的思考: “To be ,or not to be?”這也深層次地反 映出英國當時的人文主義者對人和人性理解的局限性。 當時的人文主義者不能順應歷史發展 的潮流,最終被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哈姆雷特的悲劇,也就是人文主義的悲劇。 總的來說, 《哈姆雷特》 是偉大的文藝復興代表作家莎士比亞留給後世的壹筆寶貴財富, 無論在寫作技巧還是思想內容上,他的價值都值得後世後世去銘記和發掘。莎士比亞和《哈 姆雷特》永遠是世界文學史上壹座屹立不倒的豐碑!
《哈姆雷特》是英國戲劇大師是莎士比亞在創作中期的傑作,莎士比亞在劇中成功地塑造了哈姆雷特這壹藝術形象,使其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劇中丹麥王子為父復仇的故事取材於公元1200年的丹麥史,莎士比亞的復仇劇在眾多的改編中推陳出新,成為戲劇史的壹大奇觀。在《哈姆雷特》裏,莎士比亞處理主角的性格是過於道德完美主義而出現的優柔寡斷和猶疑不決,但當他遇到周圍出現很多偽善陰毒的小人時,若仍堅持著道德的完美、導政過多的自我批判質疑並缺乏的決斷力,會轉而讓自己、甚至是無辜的其他人陷入萬動不復的險境。
電影從哈姆雷特悲劇的原初現象入手,認為哈姆雷特的心性氣質體現的是生命價值優先的原則,這是壹種傳統的形而上學的精神氣質。哈姆雷特的延宕正是生命價值優先原則所致,而他的悲劇,壹方面是人心秩序與社會秩序抗爭;另壹方面,則是克勞狄斯的冷靜計算與萊阿替斯的感性沖動這兩種現代性原則合謀的結果。
在電影中,哈姆雷特為父復仇的願望可以說是強烈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但在聽了鬼魂的話之後,並沒有直接實施復仇。而是成為壹個“瘋顛”的思考者。而他的“To be or not to be”也成為永久的難題。哈姆雷特說:那是壹個荒蕪不治的花園,長滿惡毒的秀草”,世界“是壹所很大的牢獄”。這些意象象征性地告訴我們,上帝失落了,而魔鬼卻活著,世界變成冷酷的世界,變成壹個顛倒的時代。這樣壹個時代的哈姆雷特卻是壹個處於理想於現實中的矛盾人物形象,是壹個人文主義者。這些觀點和眾多學者是壹致的,我以為哈姆雷特作為壹個悲劇人物,更有其自身的特點。 哈姆雷特不具備壹個王子,未來國王的氣度和膽略。哈姆雷特在復仇中壹再拖延,錯過許多良機,比如在克勞狄斯懺悔的時候,他完全有能力有機會把罪惡的國王殺死,而他卻以為克勞狄斯是在向神懺悔,這個時候殺死他不仁慈,會受到神的責怪。這從壹個側面反映了哈姆雷特的人文主義精神,卻更能反映他遇事的不果斷和缺乏勇氣。壹個王者通常是不講遊戲規則的,哈姆雷特為他所具的人文氣質所害,導致最後悲劇的發生。 哈姆雷特是壹個偏激和悲觀的人物。他的言行在後來越來越遊離於為父復的責任和重新奪取王位的社會責任。在現實的壓抑下竟然想到了自殺“早早脫身而去”,“誰願意負著重擔,在煩勞的生命的壓迫下流汗?”然而壹想到死後不僅要墜入壹片虛無的世界,而且靈魂有不得安寧,他在心頭又升起對死亡的恐懼。在這樣的想法下人就顯得十分卑微和不足道,充滿了悲觀的情緒,也就表現出哈姆雷特的內心充滿矛盾和鬥爭。
那麽,哈姆雷特在矛盾心理的作用下,使他壹次次成為“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就是這種心理使得復仇成為泡影。這種矛盾心理讓他猶豫和悲觀,在壹次次機會面前,讀者比他還著急。雖然是以悲劇結尾,但我以為,哈姆雷特的使命已經完成,他可以走了。在最後克勞狄斯設下詭計,企圖通過比劍殺死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卻殺死了和他比劍之人,並在其臨死之前得知劍上有毒,拿起劍來結束了惡魔的生命。這壹次,他沒有憂郁,沒有令所有的人失望,在生命的最後壹刻親眼看到了仇敵的死亡。我以為哈姆雷特之前壹直懦弱和猶豫,悲觀和偏激,而在臨死的時候,他卻成功地完成了角色的轉變,揣著壹個真正王子的夢去了。在我眼中的哈姆雷特就是這樣的壹個藝術形象。
《哈姆雷特》是壹部非常出色、優美的作品,震撼人心,使人流連忘懷、回味無窮。裏面不單有著優美的詞句、哲深的對白和曲折動蕩的故事情景,更是它對人世、人性、死亡的思考。雖然是壹部悲劇,但在其中讓我們感受到文學的優美,或許這是壹種淒涼之美,有人說“美麗總是憂愁的”,但在悲慘的背後,讓我們看到了美妙的感受,乃是它給我們人類精神的撞擊和心靈的悲憐。在《哈姆雷特》的戲劇裏面,讓我們看到了壹個世代在故事當中讓我們看到了壹個人心敗壞、道德淪喪,人與人之間充滿著勾心鬥角、陰謀詭計的畫面。有人說哈姆雷特的劇情太過於牽強,怎麽可能所有人都死了。但是這恰恰是現實所在。他向我們表現了壹群對抗命運的人的最終的結局。他們嘗試著改變命運,結果什麽也沒有解救。他們嘗試著挽回過去,結果什麽得到。這種無奈,依存於每壹人身上,也許也就是人本身的最大的不幸。《哈姆雷特》戲劇裏面所表達的就是這樣的混亂和亂倫,克勞狄斯用毒藥害死了兄弟,又娶了嫂子,“罪惡的匆促,”,“這是壹個顛倒混亂的時代”。這就是壹切悲劇的原因。《哈姆雷特》式的悲劇就是如此伴隨著每壹個人,各個方面,並且無時不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