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樸的納西族服飾是其傳統文化中的壹朵奇葩。在古代納西族,男人穿短衣短褲,女人穿短衣長裙。在未夕地區,男人的褲子不超過膝蓋,女人的裙子蓋住膝蓋。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無論男女,都不穿鞋和襪子,而女人則系著花腰帶和壹塊羊皮或毛氈。在清朝以前,納西族民間服裝的顏色以黑白為主,青壯年穿白色,老年人穿黑色,因為黑色意味著尊嚴。演講會有朝廷贈送的豪華官服和帽子,在會見官員、歡迎客人和拜訪客人時穿著。平時很少穿。在家裏,他們穿著黑色錦緞制成的長袍和夾克,戴著瓜皮帽子。敬酒者的妻子和女兒穿的裙子長及腳背,以示高貴。
從雍正初年開始,在“改土歸流”政策的影響下,清朝歷任官員多次下令納西族改俗,因此納西族的服飾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到建國前夕,麗江男人的服裝基本上和鄰近的漢族壹樣,穿長袍馬褂或雙排扣的上衣和褲子。女裝,除了有些地方有穿裙子的習俗外,都換成了褲子,但整體服裝仍然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麗江婦女穿著寬腰長袍,背心,褲子,褶腰和船形繡花鞋。衣服多為藍、白、黑三色,領子、袖子、翻領上繡有蕾絲,簡潔大方。已婚婦女頭上挽壹個發髻,戴壹頂圓形紗帽,未婚婦女戴壹條布頭巾或壹頂黑絲絨帽,頭發編在腦後。中甸的納西族姑娘結婚都是紅布銀飾。未夕納西族姑娘的頭飾和麗江的幾乎壹樣,但未婚的姑娘喜歡用圓形的銀片和帶圖案的彩色毛線來裝飾自己的辮子和頭,這是獨特的。寧蒗納西族婦女的傳統頭飾比較有特色。女孩們紮著辮子,戴著彩色的珠子。年滿十三歲後,他們會換上成人服裝。成年女性留長發。牦牛尾毛混在他們的頭發裏,梳成壹條粗的假辮子,戴在頭頂,非常好看。此外,假辮子上還纏著壹大圈藍黑絲絨,絲線垂至腰部。有的女性出門時,用頭帶從左到右遮住鼻子和下頜,只留兩只眼睛四處張望,既能禦寒,又能凸顯女性的羞澀和美麗。
納西族婦女的羊皮背飾是其服飾中最具特色的部分,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這種背飾是用羊皮做的,披在背上,所以俗稱“羊皮披肩”。羊皮披肩由黑白綿羊或山羊皮制成,經過反復揉搓和剪裁。不同地區的羊皮披肩造型各異,中甸和未夕的納西族婦女羊皮披肩裝飾不多。麗江地區納西族婦女的羊皮披肩最好是純黑的。羊皮披肩的上半部分橫向鑲嵌壹塊黑色(呢子)或黑色呢子,內襯天藍色棉布,下半部分縫制七對丁字褲,七個平行的圓形彩色繡布圓盤。傳統羊皮披肩的肩部還繡有兩個圓形的彩色繡布圓盤。佩戴時,前面的兩條繡布條系在胸前,兩端繡有海螺、水波、盆花、燈籠、蜜蜂、蝴蝶等圖案,還有人手拉手跳舞,據說象征著納西族人如蜜蜂、蝴蝶般的奔忙,用自己的辛苦換來生活是甜蜜的激昂情懷。
納西族的羊皮披肩主要是女人穿的,以前是男人穿的。這種披肩最早源於納西族先民的遊牧生活,其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在古代,羊皮披肩是納西族先民禦寒的主要工具。那時候納西族是山裏的遊牧部落,以放牧為主。他們剝下羊皮掛在肩上禦寒。因為勞動需要搬運重物,羊皮披肩還有壹個負重的功能。隨著社會文化的進壹步發展和人們審美意識的提高,羊皮披肩開始向適用、美觀的方向發展,裝飾功能日益突出,成為今天納西族婦女特有的服飾。
關於納西族的羊皮披肩,民間和學術界有很多猜測和解釋,也有很多關於它的神話傳說。據傳說,很久以前,納西族人住在湖邊的山上,過著平靜的生活。沒想到,有壹年,壹個兇猛的旱魔出現了。他放出了八個太陽和原太陽壹起輪流烤焦地球。地球上沒有黑夜,到處都是棕色的。有壹個納西族女孩叫英姑,她決心把龍王請到東海。她用鳥毛織了壹件五顏六色的“上衣”,背在背上,向東跑去。英姑到了東海,碰巧遇到了龍三王子,兩人相愛了。龍王派龍三王子陪她回老家緩解旱情。可惡的旱妖石姬把王子龍三投入深潭,留下大象和獅子守著潭口。可憐的英姑連續與旱妖搏鬥了九天,最後因真氣耗盡而倒地。從此,這個地方就被稱為“英姑墩”(麗江)。王子龍三不顧壹切地沖出深潭,呼喚著撲向英姑墜落的地方,成為麗江壩子的泉水。白沙三神見此,造了壹條雪龍,壹連吞了七個太陽,又把冷卻的太陽吐到地上,只留下壹個太陽,把它變成了月亮。三多神把七個冰冷的太陽變成了七顆閃亮的星星,鑲嵌在英姑的上衣裏,以示認可。為了紀念英姑,納西族姑娘根據英姑的上衣制作精美的羊皮披肩,象征勤勞勇敢,代代相傳,流傳至今。所以羊皮披肩有“戴嶽戴星”之意,寓意納西族勤勞、勤勞。
其實納西族人壹直很崇拜青蛙,把青蛙視為僅次於人類的智慧生物。不允許它們傷害或捕食,違者視為犯罪。東巴經不僅描述了金蛙,還記載了青蛙羊皮披肩的來歷。那些圓形的圖案據說也代表青蛙的眼睛,所以也帶有圖騰崇拜的歷史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