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婚男女婚嫁的重要習俗。清末、民國時期,媒人穿梭於男女雙方家庭進行說媒。如果女方家庭同意,即發紅庚八字,然後由男方家庭將男女雙方的年庚八字壹並送算命先生測算,俗稱“合八字”。合則同意這門親事,並留下女方八字,不合則退回女方八字。八字合好後,媒人立即向女方報喜,只要女方無異議,這門親事即基本定下。隨後,男方帶彩禮和八字送女方,女方則向男方回贈鞋帽,以示聯姻,謂之訂婚。1949年後,封建性的說媒的媒人逐漸消失,央媒作伐和合八字等陋習也逐漸消失。男女雙方婚姻之確定,壹般由自行認識和他人介紹相識,然後相互了解,構建愛情,確定關系。他人介紹只起橋梁作用,聯姻與否,雙方自主,不許第三者包辦或幹涉。彩禮男女訂婚和結婚,男家要給女家送去豬肉、雞、煙、酒、茶,富豪人家送珍珠、寶石戒子、鐲子項鏈等彩禮,是湖南省境婚俗中壹種傳統而古老的禮俗。彩禮多少隨男方家庭經濟條件而定。此俗沿襲至今,而且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男方向女方送的彩禮日多。不過,男方所送彩禮,除辦酒席的菜肴外,壹般均作女方陪嫁物品帶到男方。哭嫁哭嫁是湖南省部分地區,尤其是郴州、永州、衡陽等地區婚嫁習俗中的重要壹項婚俗。哭嫁,不僅是出嫁姑娘個人哭,而且母女同哭,伴嫁姑娘同哭、對哭。妳哭壹聲,我哭壹句,滿面淚流哭成壹團。哭的內容繁雜且多,如哭父母、哭舅爺舅娘、哭姐妹等等,也有把出嫁前晚的禮儀、開臉、梳頭、祭祖等各項儀典,作為哭嫁內容的。出嫁晚上,哭嫁達到高潮。出嫁姑娘與伴嫁姑娘壹道,按出嫁禮儀,壹項壹項哭,幾乎哭個通宵。哭嫁,是表達傾吐心腸的方式,也與傳統哭了才會家道興盛,哭了娘家郎家才紅火的信念有關。哭嫁的語句寓意情深,哭法與往常的哭法不同,即非號哭,又非低泣,而是壹種演奏式的哭唱,從慢到快地重復著。會哭,人譽是有教養的表現,是以往在伴嫁中訓練的結果。1949年後,哭嫁的婚俗逐漸消失。結婚又名婚娶。男方擇定成親吉日後,於成親前幾個月或更早時間由媒人持貼告知女方,以便女方準備嫁妝。嫁妝多寡隨男方送彩禮的多少和女方家庭貧富而定。貧困者,僅壹、二床被和少量的家具;富豪者,則備金漆大床,桌椅箱櫃,或備奩田、媵婢女、贈牛馬。男家迎娶,由男方備花轎、伴樂隊由媒人導至女家,女家則設香案方盤於大門,俟花轎至,撒米壓煞,名曰“接轎”。隨後,設宴款待接親隊伍。是晚,女家備辦酒席,宴客廳堂,,母上坐,女旁坐,擇福澤老婦導飲,名為“離娘酒”。灑三巡,攜女歸房,邀請姑姐妹唱歌,每歌壹闕,媒人索花箱錢,謂之“打花箱”。次日早,擇時轉轎,新娘胸前佩戴壹大銅鏡,頭戴鳳冠或烏龍帕,行告別祖宗禮。然後,由福澤婦背女入轎。新娘上轎後,鎖上轎門,由小舅或其他親戚小孩管鑰匙,轎行亦撒米壓煞,樂隊盈盈,奩物先行,女叔、兄弟和男性親戚多人相送至男家。花轎出發,途中如遇官轎,花轎走大道,官轎走小邊。若花轎與花轎相遇,則新娘要互相交換剪刀。凡過山、過橋,新娘要贈給轎夫紅包,表示慰勞及暗示要多加小心。頭鋪擡至男家,進入堂屋大門時,由福擇婦用秤象征性地稱壹稱,說“重千斤”,寓意婚後福大命大八字大。花轎及至男家,婿要到村外迎接,接下送親客人的傘等物。同時設香案接轎,擇福澤婦為侍娘,啟轎由侍娘導新婦入祠堂,同婿拜祖先,拜天地,次拜高堂,夫妻互拜,然後拜翁姑、伯叔,與眾賓依次相見,名曰“拜堂”,然後由侍娘引入洞房,令新郎新娘捧姜茶飲客。婚期前壹日款媒,婚期後壹日散客。鬧洞房又名吵新娘。這是新郎新娘結婚的當夜,眾客人戲弄新娘的壹種習俗。吃完喜酒後,眾客人向新郎要求“看新娘”。於是,新郎就陪同大家進入洞房。在進入洞房時,眾人往往要念四句祝詞。鬧洞房開始,由侍娘或賓客中推壹人把放在床帳裏的紅棗燈點上,叫做“添丁”。添丁後,侍娘扶新娘同新郎站立房中,賓客環坐周圍。假如洞房容納不下賓客,就在正廳吵新娘。當新娘把喜糖和甜茶的茶甌敬給主客時,這位主客故意不收,而讓給隔坐的人,隔坐的人同樣再讓給他的隔坐。這樣,新娘盡管在房內踱來踱去,大家還是不理她,於是,吵新娘就開始了。隨後,叫新娘唱歌、跳舞,或要新娘新郎擁抱,有的出些難題讓新娘、新郎回答,有的惡作劇,將新娘和新郎的床鋪弄濕或放螞蟻,使當晚難以入睡。總之,鬧洞房的節目和方式多種多樣,詼諧浪謔,無所禁忌。“鬧洞房”、“吵新娘”,是為祝福新娘和新郎而做的,所以,無論男女老少都可以大鬧壹頓。對於新郎和新娘,當然是很大的麻煩,不過也不得不接受這種“慶賀”。時至今日,鬧洞房的習俗雖有很大改變,且文明得多,而富時代特點,但此俗仍然沿襲下來。
上一篇:周莊有什麽特色小吃啊?下一篇:商場年終活動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