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哪裏有與煙花相關的傳統民俗活動?

哪裏有與煙花相關的傳統民俗活動?

煙花爆竹是伴隨著火藥的發明而產生的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產品,生產和燃放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在重大節日和儀式上燃放煙花爆竹,是中華民族表達喜悅、喜慶、進步,祈求和平、吉祥、幸福的民族習俗。具有深遠的民族傳統文化內涵,深受廣大城鄉人民群眾和海外華僑華人及港澳臺同胞的喜愛。在壹定層面上,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物化。“壹歲鞭炮聲,春風暖屠蘇”、“歲鞭炮聲,家家更新”、“子夜寶駒煙花聲”等。,是自古以來中華大地乃至世界華僑聚居地的獨特文化景觀。筆者認為,這樣壹種深入人心的傳統文化,絕不可能被簡單地取締。

為了安全和環保,大中城市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其初衷無疑是好的。筆者也認為,適當限制煙花爆竹的燃放是必要的。但不宜搞“壹刀切”,簡單粗暴地全面禁止。全面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無視煙花爆竹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徹底割斷歷史,無視民族傳統,徹底抹殺燃放煙花爆竹的積極意義和作用。片面強調燃放煙花爆竹的危害,把全面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等同於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仿佛燃放煙花爆竹是壹種落後、愚昧、野蠻的行為,讓人對它是否真正定義了民族的傳統文化感到無所適從。禁放煙花爆竹後,國家重大傳統節日的氛圍日益淡薄。年輕人抱怨中國的傳統節日除了吃飯睡覺沒有文化內涵,他們覺得中國的節日很無聊。因此,青少年的節日活動呈現出明顯的“西化”傾向,熱衷於西方的聖誕節、感恩節、愚人節、情人節,這是不爭的事實。感興趣的市民會發現,春節的城市冷清,而聖誕節等“洋節”的城市卻很熱鬧,氣氛濃厚。如此強烈的反差令人擔憂。很多民俗學專家擔心,長此以往,西方文化會以節日為突破口,潛移默化地滲透改造中國文化,同化中國年輕壹代,瓦解中國文化的感召力和中華民族的凝聚力。這絕不是聳人聽聞。

如果對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東西簡單禁止而不加以正確引導,必然會給人們的情感和心理帶來不良影響。燃放煙花爆竹是中國人特有的表達和發泄情感的方式,人們的期望需要在鞭炮聲中釋放。這是幾千年來的傳統習俗,已經深入人心,不是壹個禁令就能改變的。這種宣泄是被禁止的,沒有其他渠道可以替代,必然導致人的情緒被壓抑。市區禁放煙花爆竹後,每到春節,廣大市民都會成群結隊地到遠郊燃放煙花,或踩小氣球代替鞭炮,或回鄉過年,或幹脆禁放煙花。說明這種懷念傳統,尋求情緒宣泄的傳統行為只能因勢利導,硬壓制不行。在廣大市民的強烈要求下,南寧市政府每年除夕或重大慶典之夜都會舉辦焰火晚會,彌補了壹些遺憾,但有點“只有國家官員可以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味道。人們不僅要問,政府組織的煙花晚會是否絕對安全,不汙染環境?面對逐年增加的違法排汙現象,所謂“法不責眾”,相關法律法規面臨著日益嚴峻的挑戰。

其實各國對自己的民族文化傳統都非常謹慎,千方百計趨利避害,保護和發揚自己的傳統文化。是的,煙花是危險品,是汙染物,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危險品和汙染環境的東西都要禁止?不完全是。火、電、汽油、煤氣不危險嗎?汽車產生的汙染比煙花少嗎?但我們並沒有因為噎廢食,拋棄它,回到蠻荒時代。鬥牛和跑牛對我們來說是多麽野蠻和危險。每到聖誕節,無數的樹木被砍伐來制作聖誕樹,但西方國家並沒有以安全環保的名義取締這些傳統文化。即使在中國,也不是每個大中城市都全面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據筆者了解,天津、大連等大城市從未禁放過煙花爆竹。此前已經禁放的上海也根據市民意願,在1995“解禁”,允許市民在春節期間劃出區域,限制燃放煙花品種。北京也對1997的相關禁令進行了類似的調整。南寧在2000年春節也在郊區燃放了不少煙花爆竹,讓廣大市民由衷地高興,但不知何故沒有堅持下來。現在又到了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了。

從保護民族傳統文化的角度,筆者認為應適當調整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地方性法規,允許公民在重大傳統節日定時、定點燃放煙花爆竹,重要慶典經批準可定時、定點、定量燃放。“解禁”後,有關部門要對煙花爆竹生產、品種、規格、質量、安全防護措施等制定強制性規定,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對煙花爆竹生產、運輸、儲存、銷售、燃放全過程的管理,減少或避免火災和人身傷害事故的發生。煙花爆竹生產企業應當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煙花爆竹生產的技術含量,改革火藥配方,降低傷害力,降低煙花爆竹的危險性和汙染程度。這樣就可以達到保護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減少甚至避免煙花爆竹危害的目的。

  • 上一篇:周末去哪裏#十堰周邊最值得去的六個古鎮
  • 下一篇:慶祝元宵節初中作文600字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