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唐朝服飾

唐朝服飾

唐代男服

男子袍衫與襆頭唐代男子服飾,在延續傳統的交領、對襟漢服的基礎上,多了新的款式。其壹是襆頭,其二是圓領窄袖袍衫。

唐時以襆頭袍衫為尚,襆頭又稱袱頭,是在漢魏幅巾基礎上形成的壹種首服。唐代以後,人們又在襆頭裏面增加了壹個固定的飾物,名為“巾子”。巾子的形狀各個時期有所不同。除巾子外,襆頭的兩腳也有許多變化,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來的軟腳改變成左右各壹的硬腳。

圓袍翻領後唐代官吏的主要服飾為圓領窄袖袍衫。另在袍下施壹道橫襕,也是當時男子服飾的壹大特點。

從眾多傳世圖畫看來,這種圓領袍衫在非正式場合下流行壹種“瀟灑穿法”:不合頸下胸上的壹段,讓袍子前面的壹層襟自然松開垂下,形成壹個翻領的樣子。這也算向胡服中的翻領靠近,也確實達到了與胡服相仿的效果。用今天的話說,大概就叫顯得洋氣。

不過,圓領袍並不是田間日頭的老百姓們的通用服裝,更不是重大祭祀與重大政事活動時的服裝。

唐代女服

唐代國家統壹,經濟繁榮,形制更加開放,服飾愈益華麗。唐代女裝的特點是裙、衫、帔的統壹。唐朝女服較之其它朝代,具有強烈的自信心與流行意識,更加追求大氣飄逸與華麗絢爛。

襦裙-基礎概要

襦裙(交領版)襦裙服是漢族女子服飾中非常基礎的壹種款式,即女子上穿短襦,下著長裙(俗稱上衣下裳)的傳統裝束。唐女的襦裙裝在盛世的影響下充分發展,加半臂,佩披帛,於是襦裙裝成為唐代乃至整個中國服裝史中最為精彩而又動人的壹種配套裝束了。(壹)襦:

即上衣,壹般只長到腰,很短,及腰處通常被收紮在裙線下。外面可加套“半臂”、“背心”,甚至更長的“褙子”。

唐女的襦、褙等上衣是各個階層的常服。元稹詩句“藕絲衫子藕絲裙”,張佑詩句“鴛鴦繡帶拋何處,孔雀羅衫付阿誰”,歐陽炯詩句“紅袖女郎相引去”。從這些詩句看,唐代女子著襦、衫已非常普遍,而且喜歡紅,淺紅或淡赭,淺綠等色,並加上“羅衫葉葉繡重重,金鳳銀鵝各壹叢”的金銀彩繡為飾,外觀更是美不可言。

襦的領口又分為“交領”與“對襟”。交領襦衣領口似“y”字形,右襟在內,左襟在外,且左襟於右腰處收緊。對襟襦衣則左右對稱,於腰部正中收束,中間空檔處露出裏面的交領裏衣或者訶子(即抹胸)。襦衣外面套的半臂與褙子等的領口大多屬於對襟。

襦的袖口又分為“窄袖”與“寬袖”。民間下層婦女多為窄袖,與現代無異;上層貴仕則是方便的窄袖與華麗飄逸的寬袖並存。

(二)裙:

婦女下裳為裙。制裙面料多為絲織品,但用料有多少之別,通常以多幅為佳。唐代裙的質料、色彩和樣式均大大超過前代,可謂群芳爭艷,瑰麗多姿。如唐詩中所涉及的諸多裙式有:“上仙初著翠霞裙”,“荷葉羅裙壹色裁”、“兩人擡起隱花裙”、“竹葉裙”、“碧紗裙”、“新換霓裳月色裙”等。唐代裙色多彩,可以盡如人所好,多為深紅、杏黃、絳紫、月青、青綠。其中尤以石榴色流行時間最長。李白有“眉欺楊柳葉,裙妒石榴花。”萬楚五有“眉黛奪得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其流行範圍之廣,從《燕京五月歌》中可見,“石榴花開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雲,千門萬戶買不盡,剩將女兒染紅裙。”石榴裙最大的特點,是裙束較高,上披短小襦衣,兩者寬窄長短形成鮮明對比。“羅衫葉葉繡重重,金鳳銀鵝各壹絲”。“眉黛奪得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唐代的裙子顏色絢麗,紅、紫、黃、綠爭艷鬥研,尤以紅裙為姣姣者。街上流行紅裙子,不是現代人的專利,早在盛唐時期,就已經遍地榴花染舞裙了。

也許是受陰陽五行說的影響,楊貴妃最喜歡著黃裙,那是地位的象征。

這種上衣下裙的款式是對前代服裝的繼承、發展和完善。從整體效果看,上衣短小而裙長曳地,使體態顯得苗條和修長。

  • 上一篇:數控加工簡歷怎麽寫?
  • 下一篇:NBA歷史上排名前十的中鋒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