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業態本身並不直接影響城市商業結構。商業業態對城市商業空間結構的影響是通過不同業態商業企業的區位選擇來實現的。影響特定業態商業企業區位選擇的因素有兩種:壹是這種商業業態的自身因素,如壹般區位因素(交通、地價等。)、規模經濟、聚集經濟、物理設施的形式、經營商品的特性等。二是消費行為因素,如消費偏好、消費者數量及其支付能力、消費出行方式、消費心理和模式等。
商業企業的區位選擇過程是在利潤最大化的前提下,將上述兩個因素有機結合,實現動態均衡的過程,其結果是形成特定的城市商業空間結構和商業景觀。因此,可以說城市商業空間結構是商業業態的功能、規模和等級結構的空間表現。圖1展示了商業業態影響城市商業空間結構的過程。
2.商業業態對城市商業空間結構的影響。
(1)傳統商業業態與“金字塔”網絡商業空間結構模式
傳統商業業態以工業革命出現的百貨店和後來出現的雜貨鋪、小百貨店為代表。歐美早期城市是在城市交通不發達的時候形成的。因此,百貨商店和專賣店的選址遵循可及性原則,即商業網點盡可能靠近顧客住所,以便顧客就近購物。城市中心位置由於可達性好、顧客在城市中的平均購物距離最小等優勢,往往成為百貨商店和專賣店的選址目標。
隨著城市的向心發展和近場推進,市中心逐漸發展成為中央商務區(CBD)。城市CBD壹旦形成,因為地價高,只有盈利能力高、地租支付能力強的高檔商鋪和百貨、專賣店才能聚集在CBD,形成城市最高級別的商業中心。支付地租能力較弱的壹般商場、壹口價商鋪,不得不選址在區位條件壹般但客流量較大的城區,形成城區商業中心。
其他向居民提供低檔商品和服務的雜貨店和小百貨商店廣泛分布在居民區,形成社區購物中心和鄰裏購物中心。傳統商業企業的區位選擇,形成了以CBD為核心,若幹個二級商業中心和眾多周邊商業中心為支撐的“金字塔”式網絡體系,大部分商業活動都集中在CBD。
在整個“金字塔”網絡系統中,頂端由CBD組成。越往下,商業中心越多,很多普通店鋪構成了“金字塔”的底部。這些特征與克裏斯特爾中心地的等級模式基本壹致。
(2)現代商業業態和多極分散的城市商業空間結構模式。
城市商業業態的發展與城市化進程密切相關。二戰後,特別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由於“城市病”問題和城市交通網絡設施現代化的推進,歐美城市發展先後進入“郊區化”和“反城市化”階段。西方城市郊區化以住宅郊區化為先導,引發了城市各職能部門郊區化的連鎖反應。首先搬到郊區的是商業部門,它為城市居民提供服務。城市居民的外遷必然會影響商業的經營。
城市人口尤其是富裕階層的外遷,導致城市購買力下降,部分市中心(包括CBD)的百貨商店倒閉。CBD主導的城市零售傳統格局逐漸被打破。為了生存和發展,城市地區,尤其是(;BD的壹些商業企業不得不跟隨居民搬遷到郊區。但此時的商業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由高速公路、地鐵、軌道交通組成的發達的城市交通網絡已經形成,家庭汽車也已經普及,乘車購物成為可能;而且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壹次購物”的欲望加強。
於是,超市、購物中心和巨型市場、倉儲市場等業態應運而生。這些新興的商業企業覆蓋面廣,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種類多,壹般都選在地價便宜的城郊結合部建設。以超級或巨型市場或購物中心為核心,壹些便利店和專賣店聚集在其周圍,形成郊區商業中心。
郊區購物中心不僅服務於郊區居民,也吸引了相當數量的城市居民。由於城市道路老舊,交通不便,客戶開車到城市邊緣區沿高速公路新建的商業中心,省時又方便,“時間原則代替空間原則”。商業郊區化的發展,降低了城市CBD和城市中心的商業功能和作用。比如美國芝加哥,1950年城市商業企業從業人員占總數的7396,郊區僅占27%,到1970年,各占壹半;1977年美國城市郊區零售額超過市區。
國內研究表明,北京零售業呈現“市中心商圈衰落、邊緣商圈崛起、社區商圈興盛”的趨勢。
五六十年代以來,人文主義興起,城市居民閑暇時間增多,購物行為更加復雜。更多的消費者將購物、娛樂、休閑和欣賞城市風景結合在壹起。他們不僅要求購物方便,還要求優雅舒適的購物環境。
城市消費者的多重購物目的,使得壹些大型商業業態與服務業的功能界限不再十分明顯,商業的兩棲性,即商業與服務業的綜合性特征日益明顯。ShoppingMall這種集購物、娛樂、休閑於壹體的新業態適應了時代的需求。這種新業態綜合考慮了消費者的各種需求,體現了對人的關懷。因此,Shopping Mall自誕生以來就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ShoppingMall壹般位於客流集中、交通便利的市中心或副中心,副中心往往形成分區商業中心,有利於城市商業的分散布局和垂直發展。
購物中心、巨型市場和ShoppingMall的興起和區位布局,客觀上打破了傳統金字塔形的城市商業空間格局。由於發展的慣性,城市CBD仍可能在城市商業網絡中占據重要地位。但城市次區商業中心和郊區商業中心的興起,使城市商業布局向多極分散格局發展,特別是各種業態的門店連鎖經營發展,進壹步加劇了城市商業的綜合化和橫向化發展趨勢。
(3)新興商業業態和立體化城市空間市場結構。
近年來新興的虛擬商場和電子商務都是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通過電子網絡進行商品交換和行政操作的全過程。這可以視為商業業態的第五次革命,因為它首次實現了無店鋪經營,突破了商業生產、批發、零售的傳統流通程序和營銷模式,真正實現了低成本、高效率、零庫存,這將對城市的傳統商業空間結構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
眾所周知,傳統商業市場是壹個二維市場,距離障礙和運輸成本是影響商品交易成本的重要因素。虛擬商城和電子商務的發展創造了壹個立體的市場空間。有了這個市場,企業可以突破地理位置的限制,擺脫空間距離的束縛,直接與消費者進行交易。
虛擬商城和電子商務使網上直銷成為可能,而專註於零售和批發的中間商的作用將被削弱。“網上購物”的模式促成了“虛擬商場”的出現,傳統的商業地理空間將讓位於空間市場(包括地理空間和網絡空間),因此虛擬商場和電子商務對城市商業空間結構的影響將是深遠而復雜的。
筆者認為,應正確評價新興商業業態對傳統商業業態和傳統市場空間結構的影響。雖然電子商務和虛擬商場會對傳統商業業態產生很大沖擊,但不會完全取代。由於現代人的多重購物目的和要求,ShoppingMall和購物中心與電子商務相比仍有很大的比較優勢,因此仍將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