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陳毅吃墨水
陳毅同誌幼年時酷愛讀書,有壹次,他到壹位親戚家去歡度中秋節,壹進門就看到了壹本自己很想讀的書,立即到壹邊專心讀起書來,壹邊讀,壹邊用筆批點。他完全沈浸到書中去了,親戚幾次來催他吃飯,他也舍不得將書放下。
親戚把剛蒸好的糍粑給他端來,誰知他嘴裏吃糍粑,註意力卻在書上。糍粑本來應該蘸糖吃,可他竟把糍粑伸到硯臺裏蘸上墨汁往嘴裏送。過了壹會兒,親戚又給他端面條來,只見他滿嘴都是墨,便喊來了眾親友,大夥兒壹瞧,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陳毅卻平靜而詼諧地說:“吃點墨水沒關系,我正覺得肚子裏墨水太少哩。”
2:列寧吃墨水瓶
有壹年,列寧被沙皇政府逮捕了,關在壹間狹小的單人牢房裏。這房間黑乎乎的,只有壹個窗戶透進壹點微弱的光。在這樣的環境裏,列寧仍然堅持學習和工作。 他壹邊讀書,壹邊秘密的寫了不少傳單和小冊子,指導監獄外邊的革命鬥爭。
列寧在監獄裏寫這些秘密文件,要是被看守發現了,就得延長期限。列寧想了個巧妙的辦法。他把面包捏成 “墨水瓶”,裝上牛奶,在書上空白的地方寫字。 牛奶幹了,只要在火上壹烤,字就會顯出來。列寧寫的時候非常小心,壹聽見門響,他就把“墨水瓶”放進嘴裏大嚼起來。看守壹天要來檢查好幾次從來沒有發現這個秘密。
有壹天,列寧在寫給同誌的信裏很風趣地說:今天真不走運,壹連吃了 “六個墨水瓶”。
3:胸無點墨
從前,壹戶有錢人家為了培養出壹個讀書人來光宗耀祖,就把家中的獨生兒子送進壹家私塾,十幾年過去了,這個有錢人家的少爺鬥大的字還認不得幾個。
壹天,他家來了壹個有學問的客人。他父親把客人請到客廳,兩個人喝茶聊天。他聽說來了壹位有學問的客人,想見壹見。可是又壹想:在有學問的人面前不能顯得自己沒有學問,於是隨手拿了壹本書走進了客廳。客人看到少爺進來,手中還拿本書,便恭維說:“少爺是喝墨水的人,想必學問也壹定不淺了。”他的父親聽後搖搖頭說:“讀書十載,胸無點墨,不堪造就。”
少爺聽了,心想:原來自己所以不會念書,是因為沒有喝墨水呀!於是他回屋磨了滿滿的壹碗墨,“咕冬咕冬”地喝了下去。又覺得不夠,又磨了壹碗,壹仰脖又喝了下去,然後興沖沖地跑到了客廳,對他父親說:“爹爹,可不要再對別人說我胸無點墨了,我剛才喝了壹肚子墨水,以後應該說我‘滿肚子墨水’了。”
4:王羲之蘸墨
王羲之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家,他的作品被後人敬仰,小的時候,他在家中專心練字,他經常在家裏的池塘洗自己的毛筆和硯臺,池塘的水都被漸漸染黑了。
有壹次王羲之在認真的練習寫字,連丫頭給他端來的饅頭和蒜汁放在身邊都沒有發現,丫頭囑咐先生快快吃完,免得讓自己餓著,結果王羲之還是專心致誌的練習書法,丫鬟看到了就跑到王羲之夫人那邊去,幫這個情況告訴夫人。
夫人聽了非常擔心,她怕自己的丈夫因為練書法走火入魔變得茶飯不思,隨後傷了身子,就帶著丫頭前去勸說,誰知道王羲之正拿饅頭蘸著墨水吃的津津有味。
夫人和丫頭大笑,丫頭說先生您有沒有覺得今天的饅頭和往日不同,王羲之放下手中的筆,若有所思的說,這醬汁似乎是美味了不少,原來潛心寫字的王羲之竟然拿墨水當成蒜汁,而王羲之本人似乎根本沒有察覺。
夫人趕忙上前奪過饅頭,心疼的說,妳的字已經那麽好看了,為什麽還要這樣廢寢忘食的練習,王羲之說:“我的字都是模仿別人來的,現在我要創造只屬於我自己的字了。”經過很長壹段時間的練習,王羲之終於讓自己的書法自成壹派了,他終於擺脫了模仿別人的烙印,成為被後人模仿的存在。
5:墨汁當糖
陳望道就住在陳宅旁破陋不堪的柴屋中,裏面有壹塊鋪板和兩條長凳,既當書桌又當床。時值早春天氣,還相當寒冷,到了夜晚,刺骨的寒風透過四壁漏墻向他襲來,凍得他手足發麻。陳望道的壹日三餐和茶水等,常常由母親給他送過來。
為了讓陳望道補補身子,有壹次,母親特地弄來糯米,包了粽子送來給他吃,還加上壹碟當地盛產的紅糖。過了壹會兒,母親在屋外高聲問他,還要不要再添些紅糖,他連聲答話:“夠甜夠甜了。”待到母親進來收拾碗碟,只見他滿嘴的墨汁,不由得哈哈大笑。原來,陳望道專心致誌地譯書,竟把墨汁當做紅糖蘸著吃粽子,自己卻全然不覺。
就這樣,陳望道以平時譯書的五倍功夫進行翻譯,壹盞昏暗的煤油燈,伴隨著他送走了無數個漫長的寒夜,迎來了黎明前絢麗的曙光。1920年4月下旬,陳望道終於在分水塘完成了《***產黨宣言》的中文翻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