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來越多的遊客湧向特色古鎮,古鎮遊成為旅遊市場的寵兒。但是,說到古鎮,就不得不提五通橋西壩了!
走進五通橋區的西壩古鎮,古老的街道和茶館讓妳仿佛走進了昨天的時光。蓋上壹碗茶,拿起兩杯茶,喚起妳童年的回憶。
在民間流傳的雪花般的豆腐和西壩古窯陶瓷,穿透時光,重新詮釋了眼前的古鎮和西壩之美。
壹個古鎮,只有文化的浸潤才能搖曳生輝,歷史悠久。
西壩就是這種情況。從家喻戶曉的西壩豆腐,到碼頭文化衍生出的二十七件,再到散發著古釉光芒的西壩窯陶瓷,壹個個閃耀的文化符號,讓西壩在自己的歷史中悠然自得。
粗略地看壹下西壩
說到西壩,人們首先想到的當然是豆腐。果然,走進西壩鎮,首先看到的是壹家挨著壹家的西壩豆腐店。店鋪醒目,裝修簡單,顧客擁擠,說明這邊的飲食文化早已深入人心。
在西壩的主街上,已經看不到西壩經典的穿鬥樓了,取而代之的是壹條繁華的現代商業街。
如果遊客只是為了美食吃了壹頓西壩豆腐就想離開,而不了解西壩人的文化和生活,那就不可能真的在西壩。
當妳走在西壩的主要街道後面,西壩人的真實生活清晰可見。在大河街和朱敏街,盡管許多居民已經將他們的房子改造成磚混結構,但仍有老房子點綴其中。
這些老房子大多是木結構,用榫頭和榫眼緊固的房子經受住了歲月,以及地震和暴風雨的洗禮。在這兩條街的傳統理發店裏。
店主們仍然使用傳統技術給顧客剃頭和刮臉。老街裏兩三步就是壹個小茶館。休閑西壩人常常約上兩三個朋友,點壹碗茶,湊壹桌,在老式扇子“吱吱”的聲音中度過壹天。
豐富的文化符號
西壩小鎮經常有回頭客,可能是因為西壩不像有些“空心古鎮”,都是古色古香的馬路,古色古香的建築,壹排排的餐飲娛樂商店,但在現代化的發展中,保留了自己的獨特風貌。
西壩鎮自古以來就是水陸交通的重要樞紐,是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素有“西壩水上碼頭”之稱。
明清時期,西壩西部山區的煤炭運輸和周邊地區鹽、茶產品的轉運都依靠磨溪河與外界溝通,碼頭文化發達。碼頭文化也催生了著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五通橋。
據說二七拾物是鹽商在碼頭負責搬運的搬運工聚在壹起,用寫有不同顏色頭發和數字的竹卡取樂而產生的。曾經在西壩渡口小有名氣的豆腐幹攤,如今搬到了西壩大街,吸引了不少食客前來品嘗。
改造後的西壩渡口現已成為西壩人的休閑廣場,今年成立的西壩小樂隊每周都在這裏排練。渡口的河風,夾雜著絲弦管樂動人的曲調,飄進了西壩的千家萬戶。
另外來鎮上壹定要吃壹碗豆腐腦~就在西壩小學斜對面!雖然歷史不長,但是很受大家歡迎!
要說西壩最具歷史意義的發現是什麽,那應該是2008年修建樂毅高速公路時,在西壩鎮建壹村揭開的西壩窯。
資料顯示,西壩窯興盛於唐末五代,興盛於宋代,衰落於宋元戰爭,燒廢於明初。關於西壩窯的描述,在清代同治嘉定府誌中有記載。西壩窯主要生產青瓷和黑瓷。
從目前世界上保存下來的文物來看,當時在這座古窯燒制的瓷器,包括精美的黑釉窯變、玳瑁、油滴、釉(花釉)等,絢麗奪目,令人嘆為觀止,被中國收藏家協會嚴先生稱為“古代藝術的壹朵奇葩”。
“窯中壹彩,窯中多彩”是樂山西壩窯區別於同時代其他古窯的獨特之處。它的出現也填補了中國古陶瓷史西南邊陲沒有大型黑釉瓷的局面。
展示西壩窯魅力的全國首家西壩窯專業博物館,坐落在峨眉山下的“峨眉大院”。
博物館現有西壩窯古陶瓷1500余件,充分展示了宋代西壩窯古陶瓷文化的精髓,受到國內外考古專家和收藏家的關註。
古韻的意思是“最西邊的大壩”
妳為什麽喜歡古鎮?很多人的答案是,住在古鎮裏,可以逃避現實的幹擾。
但真正的古鎮,應該是煙火氣十足,在傳統與現代交融的氛圍中保持獨特的氣質,守住歷史的古韻,包容新文化。
西壩只是在壹定程度上做到了。在現代與古韻相得益彰的氛圍中,西壩豆腐代代相傳,在保持原味的同時不斷創新。
熱衷於西壩窯研究的愛好者不僅成立了博物館,還開發了許多基於西壩窯的現代衍生品,積極推動西壩窯藝術的保護和傳承。
西壩還湧現出根書大師楊、古建築專家曾誌良等名人,他們的作品帶著西壩的印記走向五湖四海。
9月12日,西壩依舊舉行。
“2018樂山五通橋西壩豆腐美食文化旅遊節”
閃耀著人性光芒的“最西端大壩”
歡迎大家和朋友壹起玩~
壹大波美食+壹大波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