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間社會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民間凡遇年節或婚嫁、新居落成等情況。都要到親戚家串門探望,稱為走人戶。
屆時,壹般要帶上豬蹄、很多自己舍不得買的禮物、好酒等禮物,穿上平時舍不得的衣服前往。主人家割肉買酒,熱情款待。
春倌說春
漢族社會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時間在春節前後。舊時的春倌頭戴烏紗帽,身著官服,左手執木刻春牛,右手拿春棒;現在的春倌,裝束與普通人壹樣,不同的是身背壹根放牛鞭子。他們爬山涉水,走鄉串戶,每到壹地,便編壹些吉利的歌謠演唱。演唱完畢,將壹張紅紙印制的檢牛圖送給主人家。說檢結束後,戶主要送些錢幣給檢倌,以作報酬。
拜把子
舊時漢族社會交際習俗。又稱結盟、結拜、換帖等。流行於四川各地。基於***同利益的個人或集團,以磕頭換帖、同飲血酒、對天盟誓的方式結為兄弟,以***同的信仰和誓言來約束和維護***同的利益關系。
送節禮
漢族交際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民間凡遇春節、端午、中秋等重大節日,嫁出去的女兒攜女婿,分家另過的兒子攜媳婦,帶上禮物回家拜望父母。親朋好友之間也在上述節日期間互相拜節送禮。該習俗現仍流行,只是所送禮物隨時代發展已有變化。
學三年跟三年
漢族社會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舊時投師學藝壹般需三年時間。按習俗,三年之中,師傅只管徒弟夥食,會給少量衣鞋錢和剃頭錢,不給工錢,徒弟出工得的工錢也歸師傅。三年期滿後,許多徒弟還要跟三年才能獨立謀生。這三年裏,徒弟相當於半個工人,有壹定收入。
辦出師酒
漢族社會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技師學藝滿三年後,如果所學技術已過關,征得師傅同意,便可"出師"。屆時,徒弟要大辦"出師酒",請行內有名氣的人來參加,祭祀行業祖師神,酬謝師傅的教藝之恩。徒弟給師傅叩頭,送給師傅衣帽鞋襪;師傅退還投師文約,對徒弟說此些祝願的話。按規矩,無錢謝師、未辦出師酒的,不能算出師。
隔代同姓
漢族社會習俗。流行於犍為縣羅城、定文、壽保等鄉鎮。這壹帶張姓和吳姓中,保留著隔代同姓的習俗。為了使香火不斷,便采取了隔代同姓的辦法。
蒙格
彜族社會習俗,家支作出重大決定的會議。壹般壹年召開壹次,如無重大事件發生,可幾年召開壹次。有傳統的會址,開會多選詡蟻惺?的虎月和免月。生活中壹但發生人命糾紛等事件,受害者家屬便帶上壹壇酒到本支系中信得過德谷(有威望的人)家中陳述情況和要求。這個德谷又帶上酒到其他德谷那裏陳述,表明自已的看法。最後,由家支中最有影響的德谷們互相協商,決定是否召開家支大會。屆時,全體家支成員,不分男女老少、貴賤賢愚,壹律帶上幹糧,自行趕到集會地點。每個支系由德谷帶領坐在壹起,支系之間留出壹條通道,以便人員進出,也便於區分。按習慣,會議由家支中最有威信的德谷或頭人主持。他講完主要議程後,所有成員都可以發表意見。接著,各支系分組計論,然後各支系德谷集中起來開小會,統壹意見。最後,主持人公布會議作出決定,宣布會議結束。蒙格人出的決定,家支成員有執行的義務。
牽牲見客
彜族交際習俗。彜族待客,根據客人在社會上的地位而分別宰殺不同的牲口:貴客殺牛,次者殺豬羊,壹般客人殺雞。不管宰殺什麽牲口,都壹定要等客人進門後,將牲口牽致電客人面前讓客人看過然後才宰殺,以表明牲口絕非死物或偷來的。
俄加
彜語音譯,意為分家儀式。同壹男性祖先的血緣紐帶組成的若幹房,經過十代左右的繁衍,可分衍成互相攀親的獨立血族團體,即家支。家支獨立時,需舉行此儀式。屆時,須請巫師念經作法,宰牲祭祖,並將分出的支系祖先的靈牌從原來的巖洞中供奉。
相幫
彜族社會習俗。凡遇造房蓋屋、婚喪嫁娶等情況,親朋好友和左鄰右舍千都樂於從人力物力上予以幫助、接濟,有的甚至不請自到,不計報酬。主人家壹般只供飯食,不付工錢。
吉縮
彜族交際習俗。彜語音譯,意為回避。按傳統習慣,媳婦和公公、大伯及丈夫的叔叔、伯伯之間都要回避,以示互相尊重。凡需相互回避的人,平時坐、立、行走都要保持壹定距離,不能面對面坐在壹起,不能使用粗俗語言,身體各個部位不能有任何接觸,即使身上的披氈也不能挨擦著。雙方在路上相遇,媳婦應恭敬地站在壹旁,等對方走後再走。如其中壹方正忙著,沒有發現另壹方正走來,另壹方應遠遠繞開。實在繞不開時,應咳嗽壹聲,以引起都對方註意,及時回避。媳婦不能當著應回避的人梳頭,如果在梳頭,突然發現對方走來,應趕緊用披氈把頭蒙住,否則就是失禮。
縮爾
彜族交際習俗。為彜語音譯,意為解除回避。如媳婦與需要回避的 長輩沒能回避開被視為失禮。壹旦失禮,須於當晚舉行此儀式解除回避。 屆時,媳婦要帶上酒到長輩家中,在至親好友的見證下,恭敬地給長輩敬壹碗酒,電報聲明自已絕非有意失禮,以求得諒解和安撫。同時,當眾宣布解除回避,從此雙方可不再回避。
鉆牛皮
彜族社會習俗。舊時在冤家械鬥後和解、兩支以上家支聯合對敵、 訂立彜漢互保條約等場合舉行的壹種盟誓儀式。該儀式十分隆重重,常 有成千上萬的人參加。
飲雞血酒
彜族交際習俗。把酒倒進碗裏,將壹只大公雞當場殺死,將血滴入 碗中,雙方或多方壹齊舉碗發誓,壹飲而盡。據說,飲了此酒,便必須 信守誓言,否則將受到神靈的懲罰。
獻哈達
藏族交際習俗。哈達,藏語音譯,是壹種象征吉祥的白色麻紗巾。藏 族人每遇朝拜佛像、婚喪節慶、拜會尊長、朋友相見或分別時,都要敬獻 哈達。根據對象和場合的不同,敬獻哈達的方式也不同。向客人獻哈達時, 必須用雙手捧著,將雙疊楞邊對著客人:向大活佛獻哈達時,必須彎腰低 頭90度,雙手將哈達捧過頭頂,獻於大活佛的座前;向長輩和壹般活佛獻 哈達時,同向大活佛獻哈達相似,但彎腰不必那麽低;向同輩人獻哈達, 只須將哈達送到對方手中或腕上即可;對小輩或下屬,可將哈達搭在對方 肩上。敬獻哈達常常是雙方的行為,後獻哈達壹方也可將收到的哈達回敬 給對方。
紮西德勒
藏族交際習俗。藏語音譯,意為吉祥如意。每逢重大節日或喜慶場合, 男女老少見面,都要互道"紮西德勒"以示祝賀。
打轉
藏族交際習俗。意為互相交換。人們常用自己多余的東西,如牧區百 姓與農區百姓之間便常交換酥油和糧食。舊時在壹些地方,該習俗被頭人 利用來剝削百姓,他們將壹些小東西送至百姓家,強迫百姓回送大量的糧 食和牛羊等。
缺日
藏族社會習俗。又稱兇日。藏族人習慣以日分吉兇,每月壹、三、十 五等日為不祥之日,在歷書中將其列為兇日削去不列,故稱。每逢缺日, 不婚嫁,不外出朝山拜佛,許多事情都不能做。
相見先問姓
苗族交際習俗。青年男女之間第壹次見面,按規矩首先應問清對方的姓。若雙方同姓,以兄妹、姐弟相稱,以禮相待,不能戲謔、對歌和跳舞。 若不同姓,可以戲謔和唱歌跳舞。但如要考慮向對方求愛,末修眉才可用 言語歌聲探情示愛。
打轉
苗族交社會俗。苗族男子喜歡佩刀。生下男孩後,父母和親友要準備 壹塊與孩子體重相等的鐵埋於地下。以後,男孩的每年生日,將鐵挖起來 鍛打壹次。孩子長到16歲時,將此鐵打成苗刀,佩在身上。
母系家庭
摩梭人社會習俗。流行於鹽源縣瀘灑湖畔。家庭以女性為中心組成,包 括外祖母及其兄弟姐妹、母親及其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及姨兄弟姐妹、姐妹 們的子女等,壹般二至四代。男子在家裏的身份是舅祖、舅舅、兄弟、母親 的兒子或舅舅的外甥。家長由年長或能幹的婦女擔任,婦女在生產、生活中 起支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