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定縣位於四川省二郎山西麓,甘孜藏族自治州東南部,邛崍山和大雪山之間,大渡河自北向南貫穿全境。東接石棉縣,位於東經101° 46′-102° 25′,北緯29° 54′-30° 10′。南北長69.2公裏,東西寬49.9公裏,總面積2165.35平方公裏(不含爭議面積198.48平方公裏)。全縣轄4鎮8鄉,有57個村民委員會。有漢族、藏族、彜族、回族、羌族、蒙古族、苗族、納西族等14個民族,人口77099人(2006年末為5438+0)。川藏公路貫穿東北,是進藏出川的咽喉要道,有甘孜州東大門之稱。東距省會成都285公裏,西距州府所在地康定49公裏,南距石棉縣112公裏,北距丹巴縣125公裏。瀘定縣地處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過渡地帶,受東南、西南季風和青藏高原冷空氣影響,氣候垂直差異明顯。海拔1800米以下地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是著名的幹熱河谷地區。全縣最高海拔(貢嘎山)7556米。瀘定冬季無嚴寒,夏季無酷暑,冬季幹燥溫暖,平均氣溫7.5℃。夏季涼爽濕潤,平均氣溫22.7℃。年平均氣溫16.5℃,年平均無霜期279天,年平均降雨量664.4毫米,境內平壩、梯田、山谷、高山平原、冰川壹應俱全,世界罕見。
瀘定縣有2000多年的歷史。尤其是康熙帝賜的“瀘定橋”,因在這裏的輝煌勝利而聞名中外,成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之壹。市區內的文物博物館陳列著蘇維埃政權建立前後的情況和紅軍在瀘定留下的實物,被列為國防教育基地。高度為31.25米的“紅軍飛越瀘定橋紀念碑”已建在河西沙壩,是全省青年革命的傳統教育基地。大渡河上有四座橋(其中兩座是懸索橋)。河西沙壩的留學生,有壹座法國神父修建的天主教堂,作為紅軍飛奪瀘定橋的戰前會址。老城區內有朱德同誌過瀘定時的故居,有18軍1951進藏時修建的弓形鋼索吊橋,均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瀘定縣對外交通主要有:國道318穿城而過,縣內交通單壹,只有公路運輸。對外交通設施用地7.03公頃,人均6.39平方米。截止2001年末,工農業總產值654.38+0.92萬元,農業總產值654.38+0.001.77萬元,商業飲料業總產值436.5438+0萬元。鄉級以上工業企業較多,以食品、機械、建材工業為主導產業,骨幹企業有啤酒廠、機械廠、皮革廠、石材廠等。路橋鎮對外交通聯系幾乎完全依靠國道318,該國道沿大渡河東岸,經鐵鎖大橋橋頭穿過市區,是連接瀘定內外經濟和商品流通的重要紐帶。
自然地理
瀘定縣位於青藏高原東緣,屬於川西高山高原最深的峽谷區。地貌類型從低中山峽谷到高山和極高山。
瀘定縣位於青藏高原東南邊緣的橫斷山區,屬於典型的高山峽谷區。這座山從北向南延伸。縣內多山,谷深壁陡,溝壑縱橫。許多山峰都在4000米以上,其中西南與康定縣接壤的貢嘎山是其主峰,海拔7556米,是全省最高峰,被譽為“蜀中山中之王”。二郎山海拔3437米。山溝相間,山溝到大渡河的水平距離不超過10公裏,而山溝的相對高差超過3000米。(貢嘎山主峰至大渡河河谷相對高差6500余米),形成了高差大、坡短、山陡、高差大、巖體破碎、巖石裸露等特殊地貌特征。
瀘定縣地處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過渡地帶,受東南、西南季風和青藏高原冷空氣影響,氣候垂直差異明顯。海拔1800米以下地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是著名的幹熱河谷地區。全縣最高海拔(貢嘎山)7556米。
瀘定冬季無嚴寒,夏季無酷暑,冬季幹燥溫暖,平均氣溫7.5℃。夏季涼爽濕潤,平均氣溫22.7℃。年平均氣溫16.5℃,年平均無霜期279天,年平均降雨量664.4毫米,境內平壩、梯田、山谷、高山平原、冰川壹應俱全,世界罕見。
礦產資源
瀘定縣位於康滇地軸北緣,南北向擠壓帶東側,攀西地質縫合古裂谷中北部。境內褶皺、斷層等地質構造極為發育,各種地質時代的各種巖層在區內廣泛出露,為各種礦產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質成礦條件和場所。
我國礦產種類多,儲量大,品位高,開發潛力大。目前已探明的礦產有鉛、鋅、鉻、鎢、金、雲母、石棉、錳、大理石、花崗巖、漢白玉、石灰石、石膏、煤、礦泉水、溫泉等30多種。基本探明儲量為:鉛鋅22萬噸,錳35萬噸,鐵21.8萬噸,銀25萬噸,矽石5000萬噸,石灰石2500萬噸,石膏654.38+0.5萬噸,礦泉水64萬立方米,花崗巖654.38+0.9億立方米。
生物資源
瀘定縣森林面積82438.5公頃,森林覆蓋率38.78%。全國野生動物資源種類繁多,經濟開發價值高,開發潛力大。最有價值的特色生物資源是藥用植物、野生食用菌、珍稀動植物栽培和野菜。
藥用生物資源豐富,藥用植物700多種,占中藥材的重要比例,約占泉州已知種類的30%,常年收購藥用植物50多種,年收購量30-40萬公斤。藥用生物主要有冬蟲夏草(年產量因降水波動較大)、貝母(年產量2000-3000公斤)、天麻(年產量5000公斤以上)、大黃(年均產量1萬公斤)、山藥(年均產量60萬公斤)、艾草(年均產量1萬公斤以上)。各類野生動物的地理分布相對集中。
野生食用菌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分布廣泛。大部分是農民自然采集,供應市場,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據初步調查,有30余種,分布於山谷和山區的森林和灌木中,主要有:松茸、黑木耳、羊肚菌、蕎麥木耳、雞蛋木耳、刷子木耳、猴頭菇等。
珍稀植物種類繁多,主要有紅豆杉、康定潤楠、連香樹、直葉落羽杉、銀杏等40多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植物。
中國有31科,69種野生哺乳動物。鳥類43科167種;爬行動物5科10種;兩棲動物分屬於3科4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有37種。海螺溝的常綠闊葉林帶和針闊混交林帶是角馬、獼猴、大熊貓、小熊貓、麝、巖羊、紅腹雉等珍稀動物的主要棲息地。溝裏有海螺斑和三尾蝶,是世界瑰寶。
野菜資源豐富,有大白菜、蕨菜、香椿、刺五加、魚腥草等幾十種野菜。野菜植物無汙染,營養價值高,越來越受到城市消費者的青睞,具有廣闊的發展潛力。
歷史的發展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四川巡撫準許在大渡河安樂(藏語稱阿龍)修建鐵索橋。大橋建成後,康熙帝將其命名為瀘定橋,“瀘水”(該橋的紀念館誤稱為瀘水),“定”意為“西瀘”叛亂平定後,瀘水周邊地區穩定。設郡時,以橋取郡名。
瀘定縣歷史悠久。杜歌縣的建設始於漢初。唐高祖武德元年,設嘉良縣、大都縣,金代設樂進縣。宋朝實行國家管理體制。元明時期實行土司制度,在土千設置了戶長、冷邊、申邊等訴訟。瀘定橋委員會成立於清宣彤三年。
民國元年,設立瀘定縣和華林縣。民國二年,臨縣改為縣助。瀘定是壹個單壹的縣,隸屬西康省政府。
瀘定三月解放,1950。10-9月屬雅安地區,1956-10月劃歸甘孜藏族自治州。
當地習俗和慣例
藏族人在招呼客人時,不僅要用手蘸酒三次,還要在糧桶裏抓壹些青稞,向空中拋三次。宴會上,主人端起酒杯先喝了壹口,然後壹飲而盡。主人喝完第壹杯酒後,大家就可以暢飲了。喝茶時,客人必須等主人把茶端到面前,才伸手去拿,否則會被認為是不禮貌的。吃飯的時候要註意吃飽了再吃,不要出聲咀嚼,不要出聲喝水,不要跨盤挑食。用羊肉招待客人時,羊脊骨下部有尾巴的壹塊肉最貴,要敬給最尊敬的客人。制作時要在尾肉上留壹綹白發,以示吉祥。
獻哈達是對藏族客人的最高禮儀,表示對客人的熱烈歡迎和誠摯敬意。哈達是藏語,即紗巾或絲巾。以白色為主,也有淡藍色或淡黃色,壹般長約1.5米至2米,寬約20厘米。最好的是藍、黃、白、綠、紅五顏六色的哈達。五彩哈達是用於最高和最莊嚴的儀式,如佛教。
經濟概況
瀘定縣2001年末工農業總產值1.92萬元,農業總產值10177800元,商業飲業總產值431萬元。鄉級以上工業企業較多,以食品、機械、建材工業為主導產業,骨幹企業有啤酒廠、機械廠、皮革廠、石材廠等。路橋鎮對外交通聯系幾乎全部依靠國道318,該國道沿大渡河東岸,經鐵鎖大橋橋頭穿過市區,是連接瀘定內外經濟和商品流通的重要紐帶。
行政區劃
瀘定縣2001年末工農業總產值1.92萬元,農業總產值10177800元,商業飲業總產值431萬元。鄉級以上工業企業較多,以食品、機械、建材工業為主導產業,骨幹企業有啤酒廠、機械廠、皮革廠、石材廠等。路橋鎮對外交通聯系幾乎全部依靠國道318,該國道沿大渡河東岸,經鐵鎖大橋橋頭穿過市區,是連接瀘定內外經濟和商品流通的重要紐帶。
風景旅遊
瀘定縣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東南部,貢嘎山東坡,二郎山腳下。大渡河從北到南貫穿全縣。是古代通往藏區的“唐蕃古道”和現在的川藏路經過的地方,被譽為“康巴東大門”。
瀘定縣旅遊資源豐富,分布廣泛,涵蓋四鎮八鄉。縣內旅遊景點以大渡河為界,分為東、西兩個不同的景觀組合。西區位於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貢嘎山東坡,包括燕子溝、雅家埂等生態旅遊區。是壹個以冰川、湖泊、雪峰、森林、溫泉等自然景觀為主,以唐蕃古道、紅軍長征遺址、民俗風情為輔的綜合性景觀旅遊區。東區以瀘定縣魯橋鎮為中心,包括二郎山森林公園和蘭安鄉歷史文化旅遊區。是以橋梁文化、長征文化、古遺址文化、民俗風情為主體,以山地、峽谷、森林、湖泊等自然景觀為補充的綜合性景觀旅遊區。
1,冰川雪峰:貢嘎山東坡永久冰雪線高度約為4900m,所以我國5000m以上的高山和極高山區普遍發育山地型冰桶冰川和小山谷冰川。其中,除了登山愛好者特別欣賞的冰桶冰川外,海螺溝、磨子溝、燕子溝、南門關溝的冰川地貌,遊客可以就近觀賞,甚至親自登高,充分領略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2.原始森林:貢嘎山東坡是甘孜州原始森林集中的地區之壹。海螺溝冰川森林公園以現代冰川延伸至原始森林為特征,森林面積70平方公裏。林中繁花似錦,古樹參天,是吸引遊客的重要場所。
3.湖泊景觀:離縣城最近的湖泊是興隆鎮海子山的申村海子,從申村走上李三思路即可到達。海子所在的位置是第四紀紅粘土形成的臺地。平臺中間有壹條狹長的山湖,像壹塊碧玉鑲嵌在群山之中,與山腳下的大渡河玉帶相呼應。每當朝霞初起,湖面蕩漾著碧波,靜謐的湖光山色讓人流連忘返。另壹個著名的高山湖泊是雅家埂雪山山脊附近的竹腰子海。湖面水天壹色,湖濱原始森林、杜鵑林、湖景融為壹體,是遊客理想的觀光地。
4.溫泉和溫泉:中國的磨溪-雅佳更地區位於貢嘎山東坡的熱帶地帶。已知的溫泉有八處,包括萬洞溫泉、海螺溝溫泉(4處)、杉樹坪溫泉、燕子溝溫泉、躍進坪溫泉,地表溫度從29度到80度不等。海螺溝二號營溫泉位於海拔2660m的壹條支溝內,有多處泉水。泉水溫度最高可達92度,表觀流量約5L/s,泉水含有多種礦物質和化學元素,無色透明,是優良的醫療、藥用和飲用礦泉水。
5.流動的瀑布:這壹帶大大小小的瀑布難以計數,其中以海螺溝景區青山溝、龍通溝的階梯瀑布較為壯觀,聲如雷鳴的油榨溝瀑布引人入勝。
6.古樹名木:古樹名木主要有海螺溝的“麥雕杉王”(高50余米)、寶木的寄生樹謝可、磨溪的古雪松(杉王)、桂花坪的野生桂花林(5000株)、康定新興的古玉蘭樹等。海螺溝青石板、大灣子、熱水溝常綠闊葉林帶和針闊混交林帶是角馬、獼猴、大熊貓、小熊貓、麝、巖羊、紅腹雉等珍稀動物的重要棲息地。
7.奇峰怪石:貢嘎山現代冰川侵蝕在貢嘎山核心形成了火絨、刃脊、冰桶、懸谷、U型谷等非常典型的重要地貌。山谷比較寬闊的燕子溝,現代冰川活動形成的冰川侵蝕和冰磧地貌,壹目了然。進入王耀寺後不久,妳可以看到左邊的書案峰和駱駝峰等陡峭的冰川峰,右邊的七女峰和王宓峰。只是因為山勢險峻,壹些因地震或崩塌而跌落谷底的巨石也能成為獨立的景觀。比如位於北部的華士堡,容積為7324立方米。是大渡河西岸的莫崗嶺山石因地震而倒向大渡河東岸,大渡河河谷被原本無憂的突然變窄,形成風口。這種地形的變化,使這裏壹直吹著強烈的谷風,所以這裏成了“花石吹笛”的景點。再比如新興躍進坪西邊有個叫寶巖的地方。從這個地方掉下來的兩塊大石頭,分別位於通往雅嘉庚景區的道路兩旁,就像景區門口的兩個門衛,被稱為“門神石”,與溝底的“門神石”遙相呼應。
8.氣象景觀:貢嘎山高聳入雲。從馬裏岡等地可以看到主峰和中峰的雄姿。從長草壩黃崩柳等地,可以看到“金色雪山”的最佳畫面。從黃崩柳和羌活蓬九鬥巖可以看到海螺溝的雲海。主峰海拔3437米的二郎山,埡口以東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埡口以西屬亞熱帶幹熱河谷季風氣候區。這裏天氣多變,時而晴空萬裏,時而貢嘎雪山遙遙。這裏多雪,有時霧很濃,像懸在空中的瀑布,讓人仿佛置身於雲海仙境。
瀘定橋是壹座懸在大渡河上的鐵索橋。瀘定橋最早是康熙皇帝親自命名題寫的。當時這裏(古稱六合)昌黎壹方發生叛亂,被平定,所以叫瀘定橋。1935年,紅軍長征路過這裏,被敵人擋住了去路。經過兩個小時的激戰,“十八勇士”飛臨瀘定橋,揚名海內外。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康熙帝出於軍事需要和藏漢貿易的便利,下令修建瀘定鐵索橋,並由禦用書法家將橋命名為“瀘定橋”,寓意平定暴亂,平定蘆河。瀘定橋結構特殊,造型獨特。橋身由十三根碗口粗的鏈條組成,其中底鏈九根,扶手四根。每條鏈子由862至977個鐵環連接,全部由熟鐵鍛造而成。* * *重量約21噸,橋體凈空1.67m,寬度2.9m,令人嘆為觀止,就像十三條巨蟒誕生壹樣。橋臺全是石頭做的,形似碉堡,下面有壹口井。用生鐵鑄造的蚯蚓樁和臥龍樁錨著鐵鏈。橋亭是典型的明清建築,飛檐翹角,古樸典雅,造型獨特。亭集遊龍裏的動物栩栩如生,蔚為壯觀。
瀘定橋自建成以來,壹直被譽為軍事要塞和藏漢交流的重要通道,被譽為“東有瀘水,西有嚴觀第壹橋”。1935年5月29日,中國工農紅軍紅四方面軍在長征途中英勇奪取瀘定橋戰役,粉碎了蔣介石把紅軍變成第二個石達開的陰謀,打開了北上抗戰的通道,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不朽的壹頁,被譽為“十三條鐵索劈開* * *和國家之路”的壯麗贊歌。為此,毛澤東同誌寫下了“鐵過大渡橋冷”的壯麗詩篇。從此,瀘定橋名揚海內外,巍然屹立在大渡河上,向後人展示著不朽的革命精神。
解放後,瀘定人民在橋東修建了瀘定橋革命文物陳列館,在距橋約500米的河西沙洲建了紅軍攻占瀘定橋紀念碑。1961 3月4日,瀘定橋首次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被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指定為四川省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瀘定橋被中共宣傳部、國家教委、共青團中央、文化部確定為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被中共宣傳部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如今的瀘定橋已成為中外遊客瞻仰緬懷先烈、接受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參觀旅遊的景點。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英勇飛奪瀘定橋的偉大勝利,緬懷革命先烈,展示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和勤勞勇敢的瀘定人民在這片熱土上創造的歷史、文化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瀘定縣發生的翻天覆地、日新月異的變化。2005年,瀘定人民在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公園重建了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紀念館外觀獨特,氣勢恢宏,融合了川西民居、藏式建築、明清古建築等元素,與紀念碑公園大門、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形成紅色文化旅遊延伸中軸線。紀念館的屋頂模擬了天安門門,寓意“十三條光禿禿的鐵鏈撐起國家”。
紅軍杜菲瀘定橋紀念館占地1600平方米,建築面積3449平方米,地下壹層,地上三層。主要展廳分布在壹層和二層。展區分為五個單元,第壹單元是戰略轉移,長征路上曙光初現;第二單元是營救飛走,在瀘定橋上書寫英雄史詩;第三個單元是在瀘定傳播火種,展現紅軍英雄本色。第四單元是《北上之旅》,艱苦卓絕,誓做抗日先鋒;第五個單位是瀘定歷史文化處。以紅軍長征為主線,以奪取瀘定橋為重點,綜合運用聲、光、電等現代技術,全面展現了紅軍奪取瀘定橋的奇險、奇特、獨特對中國革命的重大意義。博物館收藏和展示了400多件歷史文物、圖片和資料。博物館功能完善,包括多功能廳、會議廳、傳達室、遊客休息室等。
二郎山是瀘定縣和天全縣的界山。因解放軍在1950修建公路時的壹首《唱響二郎山》而聞名天下。也是甘孜州繼康定情歌之後的著名旅遊景點。
二郎山整體呈東北走向;主峰海拔3437米,南側霍家溝公路山口海拔2987米。埡口位於天全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東部,埡口位於瀘定北亞熱帶熱谷季風氣候區西部。從霍家溝山口往東看,像陰山,那裏潮濕多雨。西望陽山,這裏氣候明媚,陽光明媚,貢嘎雪山熠熠生輝。俯瞰大渡河,猶如壹條玉帶蜿蜒向南。建於1958的二郎山人工林場,早已被森林覆蓋。二郎山上經常是霧蒙蒙的,萬裏早晨經常是艷陽高照。下午,霧從山腳升起,突然從口中進來,卷著厚厚的雲,湍急湍急,像懸在空中的瀑布,轉眼變成白雲;讓人仿佛置身於雲海仙境。
山上的原始森林除了松樹、杉樹、樺樹,還有珍貴的珙桐、樟樹、楠木。各種顏色的野花相互競爭,甚至有三四十種杜鵑花在那四季輪流開放。從山腳到山頂,景色變化很大。山下溪水潺潺,岸邊是芝庭蘭;山坡上繁花似錦,綠柳依依,草木蔥郁;山間霜葉片片,層林盡染;山頂上到處都是美麗的樹木和樹枝。集春花、夏綠、秋果、冬雪於壹地,融自然之美於壹山。二郎山隧道建成後,原來的盤山公路可以變成很好的山路。
燕子溝風景名勝區位於瀘定縣西南蜀中之王貢嘎山東麓,距縣城60公裏的新興鄉境內。它屬於國家4A風景名勝區海螺溝的姐妹溝。溝長40公裏,景區面積10000平方米。年降雨量1200ml,平均氣溫8.5℃。燕子溝景區的低海拔現代冰川、森林、山峰、冷暖泉、珍稀動植物,形成了她獨特的力量。
從溝口到貢嘎山主峰,海拔差異大,不同海拔形成不同的植被帶。溝內有康定木蘭、杜鵑花、百合、蘭草等植物4000余種,觀賞植物數百種,花卉200余種,還有冬蟲夏草、貝母、天麻等名貴中藥材。這裏有300多種動物,20多種珍稀動物,如小熊貓、羚羊、羚牛、獼猴等。,其中燕子溝的三尾蝶和斑蝶堪稱天下第壹。
燕子溝海拔5900m以上有十五座山峰,溝內有奇山怪石,高大陡峭,高聳入雲。比如,它從王耀廟旁的地面升起,像壹根巨大的竹筍直插雲霄;四根石筍在藥水溝旁拔地而起,直插雲霄,形似取經路上行進的唐僧徒弟書案峰;朱家溝的少婦背著孩子,焦急地盼望著丈夫打獵歸來。這些造型獨特奇特的火絨群形似犀牛角獨立峰中的犀牛角峰,因其造型生動、做工奇妙而蔚為壯觀。
溝內有許多礦物溫泉,水溫在20℃至45℃之間,屬於碳酸鈉或碳酸氫鈣中性溫泉。水質無色透明,無異味,無有害成分。以藥玉來為代表的優質礦泉水被評為中國十六大名泉之壹。
上世紀80年代初至90年代,日本、英國、加拿大、美國、瑞士、澳大利亞等國際登山家先後十余次通過燕子溝挑戰貢嘎山主峰,但均未能征服。燕子成為征服貢嘎山的探險家們的登山基地。
燕子溝不僅適合登山、探險、科考、高山滑雪、滑冰,也是觀光旅遊、休閑避暑、療養、回歸自然的好去處。燕子溝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成千上萬來自千千的中外遊客,成為川西生態旅遊環線上的壹個新的旅遊景點。
2021年4月,瀘定縣在中國特色食品百強榜單中排名第74位。
2020年6月,瀘定縣被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縣(長征區(紅軍)、長征區(紅四方面軍))。
2017年2月,瀘定縣被列入2016年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縣(市、區)名單。
2016年7月,瀘定縣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縣)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