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和自由
從居住平面和整體功能組織來看,中國傳統四合院的基本布局是沿南北中軸線布置主要功能用房,周圍對稱布置廂房。我們可以沿著歷史時間軸去尋找這種思想的根源。中國原始的空間觀有向心的概念,所以民居建築壹直保持著很強的秩序。“上古之王,擇天下而立國,擇國而立宮,擇宮而立廟。”“盧春秋?申時的討論肯定了國家的正當性,國家和寺廟的正當性在中間。中國的傳統空間是同構的,這種秩序壹直延伸到了居住建築。中國的房子在構成方式上受到了強烈的人情秩序的影響,輩分觀念的等級觀念明顯,自然在形式上表現出了強烈的秩序感(見圖2)。
但中軸線的布局只能在日式宮殿(如平安宮)或少數住宅中找到。縱觀歷史,平安時期的貴族住宅“寢殿”曾模仿中國唐朝宮殿的建築形式。它的基本形式是主樓的睡廳東面對屋,西面對屋對稱布置,呈現出強烈的對稱格局,但很快被民居流行的自由形式所取代。不對稱給人自然自由的感覺,可以說是日本住宅空間造型的起源。正如建築理論家MitsuoInoue在他的《日本傳統建築空間》中指出的那樣,從花園到城市的單體住宅建築設計中,都可以看到獨特的、具有日本風格的室內外空間布局體系。這種特殊的空間布局模式是以人的活動為基礎,形成其所謂的適應活動的建築空間。他圖解了這種流動空間的組織,從而找到壹種自由的、非中心的布局。
內向和外向
住宅建築的核心功能是日常生活,也可以看到中日兩國不同的表達方式。中國建築師對內向空間的描述可見於《欽定本》中畢成的《五服圖》和侯典的《男畫圖》。中央委員會和四個助手的概念壹直被傳承和遵循。庭院已經成為中國住宅建築中壹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四合院的基本元素,也是中國生活空間的必要活動場所。所以古代建築師在設計房屋的時候,是把住宅和庭院壹起考慮的。中國的氣候從北方到南方差異很大,所以中國的四合院空間也是隨著地方和氣候的變化從北到南變化的:從北方寬敞的四合院,到江南的四合院,再到雲南廣西的壹個印度民居,整個家庭的活動和日常生活都是圍繞著內院進行的。這些院落* * *都體現了壹種內斂的性質,這種內斂的方式在中國的城市和街道上也有所表現(見圖3)。
日本傳統建築呈現出壹種自由和延伸,我們很難找到建築的中心。整個建築對外開放,盡量與環境融為壹體,即使在居民樓裏也是如此。比如在桂梨宮古書院、中書院、新皇宮的南錯邊,架空的木平臺提供了壹個從室內延伸到室外的空間。半透明紙推拉門擺脫了承重結構的束縛,將室內外空間分割開來,可以根據使用者的意圖自由開合,營造出壹個有趣的景觀空間。同時,不同透明度的界面模糊了建築與環境的界限,體現了日式建築特有的開放性(見圖4)。
裝飾與本質
中國傳統住宅往往表現出對裝飾的追求。無論是皖南民居的雕花木窗,還是北方民居做工精致的四合院(見圖5),還是湖湘民居的吊腳樓,都可以看到工匠對建築裝飾的運用。而日本的住宅建築則如實表達了功能需求,形式簡單,特別是在風和房屋數量上。不需要多余的裝飾,類似於現代建築,也沒有鬥拱或者彩畫,往往強調自然材料的美。中國的民居建築雖然不像官方的宮殿、寺廟那樣金碧輝煌,但仍然非常重視裝飾。無論是格柵木墻還是窗欞雕刻,都表現出很強的小木作技巧。比如蘇州吳江東山鎮的“樓中之春”,就是江南建築裝飾的代表作品。皖南宏村的承誌堂也被稱為小故宮,其精美的裝飾極具表現力。在日本的住宅建築中,我們看到的是簡約質樸的巨大影響,試圖隱藏結構,使室內外光線通透,充分發揮材料本身的特性。
比如吉島的房子和村屋,都是用深色的杉木橫豎線裝飾,結構完全暴露,自然真實。另外,日本的住宅大多采用榻榻米尺度(壹般長度為1900mm,即人的真實尺度)作為判斷標準。這種廣泛使用的模塊化體系,無疑比中國同時強調量計算的“材料劃分體系”和西方盛行的強調立面構成的柱和比例,更接近現代建築追求功能和人文主義的理念。這樣的構成體系合理清晰,其服從功能的本質已經與現代建築的理念相壹致(見圖6)。
從上面的對比可以看出中日傳統民居的異同,同樣的木結構體系下的對比更能體現兩種建築文化的差異。可以說,直到明治維新之前,日本在文字、藝術等方面都深受中華文明的影響,是中國泛文化圈的壹員。但民居建築的吸收絕不止於模仿,而是有選擇地吸收並建立自己獨立的風格,其典雅的住宅具有獨特的日本特色。兩國不同的自然和文化環境孕育了各自獨特的本土生活文化。這種建築和文化沒有優劣之分,但都豐富和繁榮了以木結構為主體的東方建築體系。中國建築師對日本傳統住宅建築的研究,也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日本當代建築中所傳承的自由、開放、輕盈、靈動的特點。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