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土家族哭嫁歌的主要內容

土家族哭嫁歌的主要內容

土家族婚禮歌主要包含兩個層次的內涵,即婚禮歌和婚禮歌。

所謂哭嫁,又稱“哭嫁”、“哭嫁”、“哭轎子”、“哭情”、“哭哀”,是土家族新娘出嫁時進行的壹種哭嫁儀式活動,用歌聲訴說土家族婦女在封建買辦婚姻制度下的不幸命運和對親人的眷戀。

哭嫁歌是哭嫁儀式上唱的抒情歌曲;它是哭嫁儀式形成的固定曲牌和固定字章。其音調多來自土家族民歌,有哭唱、唱哭。哭聲低沈而短促,氣氛悲涼、悲涼、悲涼;語氣舒緩昂揚,接近朗誦語氣;哭也有漢語和土家語兩種。哭泣的婚禮通常在晚上舉行,與新娘關系密切的姐妹和與新娘關系密切的兒媳會邀請阿姨的住處與她們壹起哭泣,直到新婚之夜。土家族女孩在接到男方通知婚期前十個半月停止外出打工。還有,壹個月甚至三個月前,哭唱的序幕已經拉開。先是在閨房裏擺了壹張八仙桌,放了十碗茶。邀請了街坊九個未婚姑娘,連新娘***10人依次圍坐在桌前,哭著要壹首婚禮歌曲。新娘在中間,叫“酒席”,右女是“酒席”,左女是“酒席”。新娘開始哭,落座回答,依次哭。不分晝夜。離婚禮越近,我們哭得越傷心。我們經常壹夜不睡,哭到嗓子都啞了。婚禮的前壹天晚上(當地稱為“穿花”日)是哭嫁的高潮。新娘的父母邀請她的親戚通宵唱歌,所以它被稱為“十姐妹之歌”,這也是土家族哭嫁的壹種獨特形式。這期間哭唱的內容相當豐富,但壹定要按照傳統禮儀進行,不能亂哭。壹般來說,順序是:哭父母,哭兄弟姐妹,哭叔叔,哭阿姨叔叔,哭陪客,哭媒人,哭苦,哭眉毛,哭花,哭梳頭,哭離母親桌,哭菜,哭散筷子,哭裹露手帕,哭穿露衣,哭穿露鞋,哭打傘,哭踩桶。

《伴十姐歌》,三峽地區又稱“姐妹歌”、“伴女歌”,是壹種只唱不哭的長詩結構形式。它有壹套完整的禮儀形式,不能隨意顛倒。專家稱之為“歌廳之歌”。姑娘出嫁的前壹天晚上,請九個未婚女子圍桌而坐,新娘戴絲帕,到堂前叩拜祖先,然後坐在中間,與新娘或會唱開場歌的姑娘壹起,依次是“坐歌堂”、“數花”、“唱歌”,最後是“送歌堂”。由新娘的兄弟們決定,輪流傳遞杯子來唱歌或二重唱,獲勝者享受糖果,而失敗者被罰款到午夜。十姐妹的歌大部分都是壹個人領唱,所有女伴都是用同壹個曲調來配詞。高潮時,在場的嘉賓情不自禁地加入了合唱。歌詞中有回顧和祝願,多是表達女孩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和婚前的離別之願,也表達了對公婆的孝順,對丈夫和孩子的尊重,以及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希望。優雅的歌詞,有序的場景。開心的時候,輕快的節奏,跳躍的旋律,配上優美的句子,生動地表達了女孩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表達感情時,或高亢悠揚,或深情委婉。緩慢的節奏,柔和的語氣,蘊含著少女的深情。

按照習俗,婚禮前後哭嫁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即隨禮哭、隨婚哭、隨親哭,稱為“新娘三哭”:是指婚禮前的哭嫁,是三哭中最隆重壯觀的,是在婚禮壹方在新娘家辦完酒席,經兩位導演協商準備迎娶新娘上轎之後。骨肉之情,離別之痛,溢於言表,所以親人用豐富的眼淚和婚禮來表達。這時哭鬧的人都在新娘外面,有母親,有姑姑,有姑父,有姑母,有姑父,有姐妹,有姐妹壹起哭,所有來祝賀她的客人都被感動了。《十月懷胎》這首歌,是關於母親懷孕和撫養的艱辛的吶喊,真摯的感情讓人落淚。《新娘哭十次》是壹首很好的歌,訴說了爸爸、媽媽、哥哥、嫂子、哥哥、姐姐、叔叔、舅舅、舅媽的感情。“我壹哭,我媽就把我養大了,女大學就去婆家;第二,哭著說爸爸管事累,多少嫁妝妳給;第三,沒有多少兄弟姐妹為我哭泣,準備在正月來接我;四哭我嫂子,對我姐真的很好,尊老愛幼;五哭為妹,從小睡,不知何時會相見……十哭天清,淚在眼眶,妳吹打轎子。”此外,還有“十誡”和“五更寒”。

在大家的勸說下,哭就夠了。然後在店長“法琴”的指揮下,伴隨著長號、鑼、嗩吶(不打鼓不放鞭炮)的演奏,在眾人的簇擁下,哥把新娘擡上了轎子,哭鬧的婚禮圓滿落幕。親戚朋友們看著載著新娘的轎子和婚禮隊伍漸漸遠去。

哭婚的時候,哭的人和陪的人都可以盡情的表達自己的感情,壹句話壹滴淚都止不住,直到哭破肝腸。主要內容是哭訴自己的人生經歷和親人的離別,感謝父母的恩情和善良,其中也包含了對親人的抱怨。也有哭著詛咒媒人,鼓勵新娘的。土家族婚禮歌曲有幾種類型:

1,新娘哭了。然後親戚小聲勸他們哭。妳壹喊我壹喊,自然就形成了多聲部合唱。

2、被人哭,新娘在哭。這種類型是因為新娘不會唱婚禮歌曲。結婚時,她請人唱給她聽,新娘含著眼淚壹起唱。

3.兩個人在哭。結婚時,新娘、母親和姐妹們哭著唱著,互道再見,表達依依不舍之情。

哭唱往往從新娘的哭聲開始,引起姐妹、朋友、母親的不舍和安慰。姿勢多是坐著唱歌。新娘拿著手帕擦眼淚,或者用手揮動手帕來表達自己的感情。伴唱的歌手圍坐在壹起,低著頭或者看著對方唱歌。為了安慰對方,他們調整哭和唱的開始和結束,節奏,速度和力度。會哭的歌手也會互相拍背拍腿傳遞信號。哭著要父母

頭發還沒生根,牙齒還沒長出來!

我們織不起麻,織不起紡,用不起柴火挑水。

妳殘忍地把我推出了門外,

做媳婦是件很痛苦的事,做不到也得做。

我的肩膀腫了,我滿足不了別人。

十八根手指磨破了,卻還是不能順人心。

妳是怎麽過這種生活的?如果我知道有這壹天,

我出生的時候妳為什麽不把我泡在泥潭裏?

如果我知道我出生的這壹天,

妳為什麽不把我扔到巖石壩上?

扔到泥潭裏,做個水泡泡。

如果妳把它放在巖壩下面,妳就能長出壹棵草。

另壹個例子是:

父母眼光好,胸懷寬廣,把我放在茅草山。

茅草山上,草不生長,牛毛氈越長越好。

我爸媽,聽媒體的,聽媒體的,騙了我壹輩子。

我曾經坐在壹個大地方,但是現在我不能住在壹個大地方...

歌裏我抱怨父母只聽媒人的話,不顧女兒的想法,主動把女兒嫁出去。在哭泣的過程中,女兒對父母進行了委婉的指責,唱出了無奈和絕望。

至於對包辦婚姻的投訴,已婚婦女投訴的對象並不是直接的父母,而是包辦婚姻的始作俑者——媒人,媒人成了已婚婦女投訴的罪魁禍首,往往把壹腔怨氣都倒在媒人身上。

罵媒人:

壹兩個韭菜開花,媒人天天來。

蠶豆花開綠,媒人回來就說閑話。

豌豆花夾著,媒人拎著要鞋襪。

栗子開花球來球去,媒人抱的時候想豬頭。

妳要想當媒人喝酒,山上的猴子都能把妳忽悠走。

隨著時代的進步,包辦婚姻逐漸減少,於是親人之間的骨肉分離在土家族婚禮歌曲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悲愴、含淚、真摯、感人。

如:哭哥嫂:

哭吧,哥哥,叫吧,嫂子,兄弟姐妹難舍難分。

哥哥和嫂子對妹妹盡可能的好,為她不辭辛苦。

這份大恩還沒報,還要請兩年高中。

父母,姐姐更孝順...

如:哭家:

我的叔叔和嬸嬸過去是兄弟姐妹。

今天拿了個露手絹,現在多了壹個人。

人老老少少都敢罵,給他們當婊子。

我今天穿了壹件露外套,我很難離開梅格。

人,老少都敢欺負,哥哥姐姐哥哥。

我哥哥和姐姐以前都叫我甜甜。

我跟了哥哥十八年,現在竹子都砍了。

哥哥不再有負擔,牽手沒感覺。

哭泣的父母

在媽媽懷裏三年,多少根頭發都白了。

藍布裙來到白腰,背影經過許多山谷。

布裙從長背到短背,這山的背轉到那山。

風吹雨打,父母把我拉扯大。

爸爸後背曬得黑黑的,媽媽瘦得像個風箏架。

……。

只說父母團聚,坐在壹起,今天卻分開了。

哭爹用刀割膽,哭娘用箭射心。

哭泣的父親

天上有許多星星,許多月份是未知的,父親為我付出了艱辛。

爸爸的恩情無窮,難以啟齒。

壹個是怕我們餓,壹個是怕我們生病;

三怕穿得比人醜,戴嶽不厭其煩地戴著星星。

第四,怕我們沒文化,送他們去學校學習。

花錢把女兒培養成人,費米真是太好了。

壹尺五寸帶女盤,只為取之於口;

艱苦的歲月需要時間,饑寒交迫需要勇氣!

女兒被誤認為油菜花的命,父母對她苦心孤詣;

今天離開父母的時候,我很難過,也很流淚!

做女人不孝順父母,很難養父母壹輩子;

如果水中的光是未知的,那麽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浪費時間。

另壹個例子是哭泣:

媽媽,媽媽,我要走了。再幫媽媽梳頭。

我曾記起太陽穴上的野花是絢爛的,我是什麽時候額頭上起了苦瓜皺紋?

搖籃還在耳邊回響,媽媽已經為女兒煮了頭。

燕子離開它們的巢,我的母親,

泥巴什麽時候得回頭?……

哭泣的同伴

喝壹口井水,踩壹條巖板路;

十八年同村,壹起玩,壹起長大。

每天坐在板凳上,和油燈共度良宵;

織麻如筐,磨如石磨...結婚意味著生活從父母的陰影中獨立出來,支撐未來。“昨日之日留不住,今日之日不明”的已婚女子,對未知的新生活充滿了迷茫和困惑。因此,婚禮歌曲的內容充滿了依戀和矯情的特點。

比如哭鬧的父母:

太陽三次升起,我就慢慢洗臉,慢慢梳頭。

和父母住在壹起的時候,父母雙手做飯,壹手傳菜。

吃完早飯丟了飯碗,想去哪就去哪。

小雞剛剛打電話來了。天剛亮。我會很快洗臉梳頭。

和其他家長呆在壹起,把飯煮的很快就過去了。

筷子掉在地上被撿起來,女人卻被分開,沒有人留下。

希望以後能見到妳,爸媽也不會放過。親戚們在用“哭”來表達對即將出嫁的女人的失望之情的同時,也對她們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憧憬,希望她們幸福,同時也告訴她們壹些做人的道理。

如:母親哭女兒:

我的女兒,我的心,妳去婆家要小心。

只能往墻上添土,不能添堵。

妳丈夫的妻子可以大聲說話,但妳應該輕聲說話。

金盆清澈見底,妳的脾氣媽媽也知道。

銅盆發黃發黃,妳的脾氣該改改了。

妳是自己的父母沒關系,但是在公婆面前要小心。

10月1日,我臨產,我媽在壹邊忙。

我的牙齒被鐵折斷,我的腳在地上磨壞了。

當我醒來的時候,我看到了我的身體,不管是女人還是男人。

  • 上一篇:國內外傳統建築異同探討?
  • 下一篇:如何種植地膜西瓜,傳統地膜西瓜種植技術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