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國外作業研究及其對我國作業設計的啟示

國外作業研究及其對我國作業設計的啟示

目前,全國已經進入新課程的普及階段,新課程理念已經深入課堂,體現在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而作為教學重要壹環的作業卻受到了漠視,似乎壹提到作業就和增加學生負擔聯系起來。於是,作業就成了壹片真空地帶,和新課程理念格格不入。如何使作業體現新課程理念,使其發揮最大功能,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成為當務之急。在此,我們可以借鑒國外壹些關於作業的研究,以期對新課程下作業的設計有壹些幫助。

壹、 學習與作業

行為主義與認知學派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習進行了定義。綜合起來可以把學習定義為:“個體在特定情境下由聯系或經驗引起的能力或者傾向的相對持久的變化”[1]。很多學習原則可以直接應用到作業任務上,課程應該有清晰的學習目標,並且作業任務應該與這些目標相對應。為了學習,學生需要練習,而作業恰恰為這種練習提供了場所。但僅僅練習是不夠的,要有正確的練習方法,練習方法可以因學生的不同而不同。這時,就需要教師對作業進行精心的設計。為了達到預期效果的練習,需要學生反饋,學生的成功和適當的挑戰是非常具有激勵性的。

練習是要求學生做作業的壹個主要的原因,但並不是唯壹的原因,只有當學生實際做了作業的時候才是有效的。傳統的作業僅僅是讓學生進行練習來獲得知識,而忽略了作業的其他目標。泰勒在1949年將教育目標重新分為兩個維度,壹個是“知識(Knowledge)”維度,另壹個是“認知過程(cognitiveprocess)”的維度[2]。知識維度***分為四類:事實性的、概念性的、程序性的和元認知的。認知過程維度主要分為六類: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造。這些目標被分散地體現在課堂教學目標中。因此,作為課堂教學重要部分的作業也應該包括這些目標,而不僅僅只是記憶的再現。

作業作為積極學習的壹個工具,應體現在其多元化的學習結果上,而不僅僅是作業。否則,學生只是學會了知識的記憶,只是紙上談兵。要讓學生通過作業學會自我約束和積極的終身學習,以及發展思想和性格品質的習慣。作業從這個角度看,在廣闊的教育哲學體系中扮演了壹個重要的角色,壹種承認社會和文化背景的學習的哲學。加涅在其學習結果分類的基礎上提出了“五成分目標法”,來陳述教學目標。五成分目標規定了行為發生的情境、習得性的性能類型、行為的對象、學生的具體行動,以及有關的特殊條件。而作為學生學習主要項目的作業,應該包含這些目標,並按照這些目標來設計作業,使學生通過作業不僅獲得知識,而且技能得到提高,思維品質得到發展。

Kolb把學習的特征概括為四個主要的形式,即:具體經驗、有思考的觀察、抽象概念和積極的實驗[3]。他建議,作業要讓學生通過這四種形式來學習。在課堂上,由於問題的復雜性,分配給學生的個人時間是很少的,因而,必須通過課外作業來讓學生自己進行獨立學習。教師可以通過精選作業來幫助學生在迷津中進步。精心布置作業可以使學生在考試中理解主題,也可以依賴它到達課程目標。

二、 作業的原理和類型

作業的原理即是如何來布置最佳的作業,讓整個作業環節都處於最優狀態,發揮作業的最大功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達到最大的效果,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幾個特別的原理。Cooper精心地定義了作業的原理,以及與之相關的最佳計劃。這些原理是:(1)精心決定作業的因素。(2)留充足的時間讓老師和學生完成作業。(3)收集完成的作業。(4)評價學生的表現並及時反饋給學生。(5)評價教學成績。(6)迅速地把評價過的作業分發給學生[4]。通過這些作業的原理我們可以看出,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要考慮很多因素。作業的設計是壹個復雜和系統的過程。可事實是,往往在課堂結束時,教師會迅速地從章節的後面挑出壹些問題來設置作業,這種作業是非常低效的,因為他沒有考慮到作業的原理和學生的需求。教師設計的作業必須能夠發展解決新問題的技能,並且能整合以前學過的技能。

Lee和Priutt定義了作業的四種主要類型[5]。第壹種是技能發展,教師所布置的作業問題和課本上或者黑板上的例子非常相似。學生只是簡單地運用記憶的演示過程,這種活動趨向於導致表面的學習,但這類作業是必須的,壹般在新知識習得之後布置。這樣,可以使學生鞏固學到的知識。第二種類型是準備,這類作業多在新課之前布置。學生被期望提前閱讀並完成與課本例子相似的壹個問題。這樣的作業可以使教師在傳授新知識的時候節省大量時間,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重點上。第三種類型的作業是拓展,在這些作業中,先前學過的材料被回憶並整合到解決方法中去。拓展性作業發展了學生的能力,是壹種高級的學習形式。第四種類型是綜合,作業的綜合將使解決問題變得更加困難。學生必須有能力把知識應用到壹個不熟悉的情境中去。因此,我們認為,不同的情境應發揮作業的不同功能,使作業適合各個層次學生的需要,有助於課堂教學目標的完成。

三、 新課程下作業設計的價值取向

1.體驗知識的獲得過程

學生做作業的過程不僅是知識獲得的過程,在其中還應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現。讓學生對自己的作業進行設計、規劃和布置,強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應體現出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對自己的學習活動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權力和能力[6]。作業的布置應能使學生更多地主動地建構知識,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探究來獲得知識,以此來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探究能力。

2.追求目標的多元化

作業不能僅僅作為管理學生的壹種工具,三維目標的達成,學生創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的發展,實現由知識本位向發展本位的轉變,這些都應是作業的主要目標。傳統作業無疑是強化理論的產物,訓練得越多,得到的強化就越強。因而,教師們也堅持認為,給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是掌握知識的主要途徑。作業應使學生用最少的時間獲得最多的知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從追求作業的數量轉向作業的效率,減輕學生的負擔。因此,作業的題目應當精心設計以使之符合新課程的要求。

3.體現時代性、科學性、基礎性、多樣性

新課程倡導自主學習與探究學習,這些學習方式有助於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及實際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作業布置應該多樣化,科學設計作業,讓作業來引領課堂,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

4.以學生為本

作業的布置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方式、性格、態度、情感,不能搞“壹刀切”。要了解目前學生知道什麽,還不知道什麽,如何通過作業來使學生掌握未知的知識,鞏固學過的技能,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因此,教師要分層布置作業,對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適應各個層次學生的發展。把作業布置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使作業走在學習的前面。

四、 國外作業研究對我國作業布置的啟示

1.給予清晰的和適當的作業

首先,作業應該具有清楚的表達,可以讓學生在讀題目的時候不產生歧義。在做作業之前,要讓學生明確作業的目標,讓學生明確作業的規則,學生要知道通過作業可以完成什麽任務,自己可以達到什麽程度,能完成什麽樣的學習目標。布置作業時,教師需要特別註意,如果作業任務太難,就會被學生認為是沈重的學習負擔,或者要花費很多的時間來完成,學生也許會拒絕做作業,甚至是抄襲作業。不要布置給學生不能完成的作業。其次,教師布置給學生的作業應該是適當的,即學生有能力完成作業,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來完成作業。提醒學生作業的最後期限。作業的難度不應太大,使學生無法完成作業,否則會影響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

2.教授學習技巧

大多數孩子不願意做作業或者是晚交作業,甚至是抄襲作業,學生基礎差固然是壹個原因,但是我們要清醒地看到,學生學習技能的缺乏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差生,不能完成作業,更多的時候是缺乏學習技能。因此,教師要給學生必要的指導,要求學生按時完成作業,當學生需要幫助的時候讓學生知道如何得到幫助和求助於他人。讓學生明確如何在合作的條件下來完成作業,有明確的學習計劃,合理地分配作業的時間來按時完成作業,做好課堂學習和作業筆記,在作業上交以前要檢查作業是否正確。要教會學生如何獲取作業需要的信息,如何獲得資料來完成作業。

3.布置適合學生的作業

在布置作業之前,教師要對作業反復地檢查推敲,並親自做自己要布置的作業,對作業進行必要的改正。使作業可以最大程度地幫助學生。作業的難度要適合學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做不同的作業,給學生提供各種條件來完成作業,必要的時候,給學生提供壹對壹的幫助。允許學生用不同的形式來完成作業,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以讓學生按時完成作業。可以讓有困難的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完成作業。

4.使用作業日歷

使用作業日歷是國外的壹種做法,可以拿來作為我們布置作業的參考。讓學生自己形成他們的作業日歷。日歷的每壹頁反映壹周的情況,留有空白,空白的旁邊可以設置壹個專欄以便於教師和家長進行評語和註記。要求學生每天按時完成、上交他們的作業。教師要建立壹個激勵系統來評價上交作業的學生,鼓勵學生自己做壹個自我監控的圖表,記錄他們每次完成的作業和上交的作業。如果作業完成並上交,在這壹天的方框裏塗上綠色,如果作業沒完成塗上紅色,如果作業晚交,在方框中壹半塗上紅色壹半塗上黃色。如果學生符合成功的標準,在周末給學生以獎勵。

5.保持家庭和學校的交流

作業是連接家庭和學校的壹座橋梁,通過作業這種平臺,家長可以保持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監督。教師布置的新型作業必須得到家長的支持才能得以順利地完成。教師和家長必須交流作業政策、相互的期望、學生在作業中的表現、作業完成中的困難和其他有關作業的事項。教育管理者要提供給教師便利的條件來順利地與家長進行交流。新課程下的作業需要利用多種課程資源來完成,家庭作為課程資源的重要的壹部分,在學生作業完成的過程中將會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皮連生. 教學設計 ―心理學的理論與技術.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張燕,黃榮懷.教育目標分類學2001版對我國教學改革的啟示,中國電化教育,2005(7).

[3] Kolb,D,Experiential learning: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 1984.

[4] Cooper, H.Homework:Longman, NY,1989.

[5] Lee,J and Pruitt,K.“Homework Assignments:Classroom Games or Teaching Tools?”:Clearing House, 1979,53,(1).

[6] 宋秋前.有效作業的實施策略.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5).

(責任編輯付壹靜)

  • 上一篇:北歐設計對我國有何啟示
  • 下一篇:唐山開灤國家礦山公園好玩嗎?是不是最好玩的時候?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