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商行的發展從來都是在應對挑戰中前進,農商行的行人有勇氣、智慧和力量去克服任何艱難險阻。
壹份新鮮出爐的政府工作報告,或許能讓壓力下的農商行找到機會。
只要發揮“小法人+大平臺”的柔性優勢,以全局思維和系統觀念謀地盤、謀局、謀事務,以誠信創新促服務,遵循地方黨委政府發展戰略,遵循地方產業布局,遵循老百姓生產生活需求,就能抓住機遇,走出壹條健康可持續發展之路。
機遇與挑戰並存,壓力與發展同步。
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減弱的三重壓力下,農商行的機會從何而來?
壹份新鮮出爐的政府工作報告或許能幫助壓力下的農商行找到答案。
機會壹
公司治理繼續推進。
改革進壹步加快。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深化中小銀行股權結構和公司治理改革,加快不良資產處置。這個信號的釋放,壹定會加速中小銀行的改革。
中小銀行尤其是農村商業銀行的股權結構具有股東數量多、股權復雜、治理難度大的特點。提高中小銀行的公司治理能力是加快改革的必然選擇。要不斷優化股權結構,彌補公司治理的短板,從而推動改革的有效實施。
早在2020年,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就指出,要做好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的改革整頓工作,並劃出“三條底線”。首先是“長治久安”的底線。深化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必然會出現很多並購,但社會資本為主體的格局不會改變。二是“透明誠信”的底線。即嚴格規範股權管理,嚴格審查股東資格,提高股權透明度。三是“公平合理”的底線。切實加強對股東行為的約束,防止控股股東不當幹預機構運作、侵害中小股東利益。
在新的壓力和挑戰下,農村商業銀行應牢牢把握改革出路,對股權結構進行“剝繭”,對公司治理進行“去糟粕”,既要根據國情加強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又要遵循市場化的現代銀行制度。以保證自身的穩定運行。
壹是進壹步強化農村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機制。從股權變更、增資擴股流程、審批和監管等方面進行制度設計,確保內外部監管的職能落實到位,特別是防止虛增資本的問題。對股東的真實性、資質、背景進行嚴格審查和準入,防止內幕交易和利益輸送。
二是分離農村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業務經營和管理層持股的權責,從信貸業務和股權比例等方面保證銀行股權結構的合理性,防範大股東“壹股獨大”、“集中管理”等問題。
三是各省農信社系統迫切需要建立多渠道補充資本的有效機制,不斷從外部優化資本結構,增強服務鄉村振興、實體經濟和抵禦經營風險的能力。
可以說,完善的公司治理和股權結構將是農村商業銀行最關鍵的核心競爭力,也是穩定、深遠、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機會2
全力以赴支持實體經濟。
強化地方財政的主力軍地位
在強化金融對實體經濟有效支持方面,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要求,用好普惠性小額貸款配套工具,加大小額支農貸款力度,優化監管考核,推動普惠性小額貸款明顯增長,信用貸款和首次借款人占比繼續提高。
2019年以來,政府工作報告連續三年提出“大型商業銀行惠及小微企業貸款增長30%以上”的目標。此外,隨著政策引導和監管考核力度的加大,2021年大型商業銀行惠小微企業貸款將增長40%以上,縣域農村金融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優質客戶流失加劇,發展空間受到擠壓,行業競爭將更加激烈。
雖然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沒有對小微企業貸款增速設定目標,但大銀行已經從“被動下沈”發展到“主動進入”,農村金融中的中小微金融市場優質客戶依然火熱。
如何鞏固“三農”的主體地位,農村商業銀行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
壹是深耕本土,讓金融服務更貼近區域實體經濟發展需求。要根據地方經濟發展特點和自身稟賦,在實踐中找準切入點,避免“大而全”,註重“小而美”,深化特色業務發展,推進特色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打造獨特的核心競爭優勢。
二是繼續加強現有風險資產處置,加強疫情影響研究,通過穩貸續貸等多種方式與企業共渡難關。
三是借力金融科技提升實體經濟服務能力。要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對地方實體經濟和中小企業融資進行全流程、數字化的風險管控,在批量、規模化獲客的基礎上,提高風險識別和貸後管理能力,降低服務成本。在風險防控的前提下,進壹步創新產品和服務方式。
第四,要著力服務實體經濟。在流動性合理充足的前提下,資金要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壹方面,要加大對制造業的支持力度,提高科技創新和文化產業的信貸比重,支持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另壹方面,要圍繞“兩個創新、壹個側重”,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
第五,積極探索綠色金融模式創新。在“碳金融”的大趨勢和國家政策紅利的引導下,應抓住“雙碳”的新機遇,在加強頂層設計、設立綠色分支機構、創新綠色產品、創建“碳賬戶”和參與碳金融市場等方面努力,將綠色因子嵌入普惠金融,使其越來越綠。
機會三
創新激活農村金融。
深度賦能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農民收入的增加帶來了農村儲蓄的大幅增加,但大量儲蓄並沒有投向農村,金融在城鄉之間的低效配置加劇了城鄉產業的碎片化。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加強農村金融服務,加快農村產業發展,紮實穩步推進農村改革發展。這也是未來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保障。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是農村商業銀行踐行地方金融主力軍的服務宗旨。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建設銀行湖南省分行行長溫愛華建議,圍繞推進農村金融,賦能鄉村振興,進壹步優化農村金融生態環境。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推動金融平臺在農村的運用,通過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向農村延伸,拓展大數據在農業農村的應用場景;將農村金融納入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加強金融知識的普及和宣傳。
針對推進農村金融賦能鄉村振興的重點領域,溫愛華建議,壹方面要著力賦能鄉村產業發展,推進數據化、信息化、平臺化、鏈條化服務,形成線上線下壹體化的金融服務;重點發展供應鏈金融,通過農村龍頭企業帶動上下遊農業企業發展,促進壹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另壹方面,要賦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信貸資源投入,在利率上給予優惠,重點支持人居環境、水資源管理、綠色發展、生態文明保護等。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銀行業協會秘書長劉鋒表示,壹方面,財力要切實保障糧食安全的財政投入。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重點加大對產糧大縣的信貸投入,抓住種子和耕地兩個核心,圍繞促進大豆、油料增產和“菜籃子”產品供給,不斷增加信貸服務供給。另壹方面,要加大對農村產業和新型經營主體的金融支持力度,如推進政銀重點行業信息共享和工作聯動機制,助力農村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等。
在金融服務方面,劉峰強調,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金融更好地服務新市民,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意義重大。銀行業要更好地滿足新市民在就業、住房、醫療、教育、養老等方面的金融需求,努力解決新市民的金融服務問題。
壓力下轉型,競爭中破繭。
農商行的發展從來都是在應對挑戰中前進,農商行的行人有勇氣、智慧和力量去克服任何艱難險阻。只要發揮“小法人+大平臺”的柔性優勢,以全局思維和系統觀念謀地盤、謀局、謀事務,以誠信創新促服務,遵循地方黨委政府發展戰略,遵循地方產業布局,遵循老百姓生產生活需求,就能抓住機遇,走出壹條健康可持續發展之路。
↑↑↑點擊上圖獲取。
《2021農村商業銀行轉型趨勢報告》完整版
數百萬讀者在看。
政府工作報告聚焦中小銀行業:不良處置、股權結構、公司治理!建議成立中國鄉村振興銀行!全國人大代表孔:有效解決農村金融供給失衡,銀行家最關心什麽?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21)發布。
來源/中國合作時報農村金融
主編/劉曉翠/馬躍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