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特別強調,在儒家孔孟的理論中,有許多深奧的道理是通過口說心授密傳下來的,亦即所謂的“微言大義”,它是儒家孔孟學說的精義所在。但這種“微言大義”並不是所有讀孔孟之書的人都能發現和理解的,而只有極少數真正把握了孔孟精神的人才有可能發現、理解和發揚光大。他認為,自己就屬於這壹種人,肩負著開發和實踐儒家孔孟“微言大義”的歷史重任。他的大弟子梁啟超解釋“微言大義”之意是:“俟聖不惑在大義,因時變通在微言。”①所以他說:“茍能明孔子改制之微言大義,則周秦諸子談道之是非出入,秦漢以來二千年之義理制度所本,從違之得失,以及外夷之治亂強弱,天人之故,皆能別白而昭晰之。”②他還進壹步說:“聖人之意”是“聖人所未著之經,未傳諸口說者也”,因此“聖人之意壹層,猶待今日學者推補之。”③可見,康有為對儒家孔孟學說所做的各種新的解釋和發揮,並使它與近代西方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理論和哲學觀點相符合,即是按照其闡發和實踐孔孟“微言大義”的精神行事的。
康有為認為,“孔子道主進化,不主泥古,道主維新,不主守舊,時時進化,故時時維新”。④然而,“孔子太平之道,暗而未明,郁而不發,蓋二千年矣,”⑤所以他要對它發明之、光大之。他對孔子之道曾有壹個全面而簡要的介紹,他說:“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制在文,其體在各明名分,其用在與時進化。”然後,他發明說:“夫主乎太平,則人人有自主之權,主乎文明,則事事去野蠻之陋;主乎公,則人人有大同之樂;主乎仁,則物物有得所之安;主乎各明權限,則人人不相侵,主乎與時進化,則變通盡利。”⑥從這個簡要的總介紹中,人們就已經可以清楚地看到,康有為完全是以近代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理論和哲學觀點去解釋和發揮孔子之道的。
以下,我們列舉壹些具體的論述,來看壹下康有為是怎樣從各個方面把孔孟學說與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理論和哲學觀點連接起來的。
康有為認為:“孟子言治天下,皆曰與民同之,此真非常異義,全與西人議院民主之制同。”⑦例如,《孟子·梁惠王下》中有壹段孟子對齊宣王談關於“國君進賢”的話:“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後察之,見賢焉,然後用之。”康有為認為,這段話就是“孟子特明升平授民權、開議院之制,蓋今之立憲體,君民***主法也。”他還具體解釋說:“左右者,行政官及元老顧問官也;諸大夫,上議院也;壹切政法以下議院為與民***之。”接著,康有為進壹步發揮道,孔子在《尚書》《洪範》中所講的“謀及卿士,謀及庶人”,以及《堯典》中所講的“諮四嶽”(訪問四方諸侯),“師錫帝曰”(系臣向堯提建議),《盤庚上》中所講的“命眾悉至於庭”(把眾人叫到王庭來咨詢)等等,“皆是民權***和之體,孔子創立,而孟子述之。”⑧他還引《尚書·泰誓中》“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和《大學》“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等文說,“民權豈非吾先聖之大義哉”。⑨對於孟子的名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⑩他更是壹再指出,說:“此孟子立民主之制,太平法也。”並且籍以發揮說:“所謂君者,代眾民任此公***保全安樂之事。為眾民之所公舉,即為眾民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東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為主而君為客,民為主而君為仆,故民貴而君賤易明也。”①此外,對於孟子說的“得乎丘民為天子”,他解釋成是:“***和之民,選總統也。”②對於孔子講的“其爭也君子”,他則認為是講議院的黨人之爭。甚至斷言說:“故議院以立兩黨而成治法,真孔子意哉”③,總而言之,經過康有為的以上發明,儒家孔孟學說儼然成了民主立憲理論的創立者和鼓吹者了。
在康有為看來,儒家孔孟學說中也充滿著自由平等博愛的精神。如他說:“《論語》曰:‘仁者愛人’,‘泛愛眾’,韓愈《原道》猶言‘博愛之謂仁’;《大學》言‘平天下’,‘絜矩之道’,《論語》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豈非所謂博愛平等自由而不侵犯人之自由乎!”④關於‘仁’為‘博愛’之義,康有為在許多地方都反復予以申明。如對“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壹語,他就著重指出說:“蓋非博愛之謂仁。孔子言仁萬殊,而此以愛人言仁,實為仁之本義也。”⑤又說:“仁者,在天為生生之理,在人為博愛之德。”⑥梁啟超在敘述他老師的思想時曾說:“先生之哲學,博愛派哲學也。先生之論理,以仁字為唯壹之宗旨,以世界之所以立,眾生之所以生,國家之所以存,禮義之所以起,無壹不本於仁,茍無愛力,則乾坤應時而滅矣。……其哲學之本,蓋在於是。”⑦由此可見,仁與博愛實在是康有為哲學思想的中心和出發點。
康有為認為,“推己及人,乃孔子立教之本;與民同之,自主平等,乃孔子立治之本。”⑧所以,他對於子貢所說的“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這句話特別贊賞,壹再提出來作為例證,認為它最符合平等自由之義。他解釋說,“不欲人之加諸我,自立自由也;無加諸人,不侵犯人之自立自由也。”⑨並認為這句話中,“人己之界,各完其分,語意周至”。⑩他推崇說,這是子貢“聞孔子天道之傳,又深得仁恕之旨”①以後,對孔子太平大同思想“聞壹知二”的創造性發揮,這發明了“人人獨立,人人平等,人人自主,人人不相侵犯,人人交相親愛”,這樣壹條“人類之公理”。②總之,在康有為看來,“夫自由之義,孔門已先倡之矣”。③
從以上所列論述看,康有為宣傳變法維新的基本出發點是認為:近代西方民主***和、自由平等等理論在中國“古已有之”。它創始於孔子,發揚於子貢、子思、孟子、莊子等人。甚至,當“今歐人行之”,也不過是“為孔子預言之大義也”。④然而,由於孔子生當據亂世,他的太平大同理想無法得到推行和實現。其次,又由於孔子之學“始誤於荀學之拘陋,中亂於劉歆之偽謬,末割於朱子之偏安。於是,素王之大道暗而不明,郁而不發。”致“令二千年之中國,安於小康,不得蒙大同之澤”。⑤今天,則到了重新發明和推行孔子太平大同之道的時候了。為此,他也不惜曲改經文,隨意發揮所謂的“微言大義”。例如,他為了強調孔子有君主立憲的思想,硬把孔子說:“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民不議”這句話中的兩個“不”字說成是衍文而刪去。這樣壹來,這句話的意思就正好相反了。於是,他發揮說:“政在大夫,蓋盡君主立憲。有道,謂升平也。君主不負責任,故大夫任具政”,“大同,天下為公,則政由國民公議”。⑥這就難怪在《新學偽經考》刊行後,有人說他是“托於素王改制之文,以便其推行新法之實”。⑦
在康有為竭力把儒家孔孟學說與近代資產階級學說聯系在壹起的過程中,免不了有許多生搬硬套、牽強附會的地方。根據這些情況,妳可以批評他始終擺脫不了歷史亡靈和傳統桎梏的軟弱性,也可以批評他把封建聖人資產階級化(把歷史人物現代化),或者說把資產階級思想封建化等等。但我認為,首先必須肯定,康有為堅持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立場基本上是始終壹貫的。戊戌變法失敗後,他反對革命,反對***和制,那也主要是資產階級改良與革命、君主立憲與民主***和之間的鬥爭。其間,雖也發生過積極擁護張勛復辟之事,然也不能據此壹事即斷言他完全轉到了封建主義的立場。即使是他拼命鼓吹以孔教為國教,也還是為了仿效歐美而提出來的。因此,雖然在康有為把儒家孔孟學說與近代資產階級學說聯系在壹起的過程中,有許多生搬硬套、牽強附會,乃至幼稚可笑的地方,可也不能否認,其中多少包含著某些為使傳統儒學向現代轉化的探索和努力(也許這種探索和努力還不是自覺的)。就這壹點來講,康有為也許可以說是近代中國嘗試著使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孔孟學說,向近代轉化、為近代社會服務的第壹位探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