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古代官員有年假嗎?

古代官員有年假嗎?

假日制度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悠久。中國古代是農業社會,農民可以根據農事活動中的閑暇時間和節氣的變化來安排自己的休息和閑暇。

晉代陸雲在《邀吳王讀書》中說:“孔子逢年過節玩,至於邊巍三絕。”三國孟康在《漢書·藝文誌》註中說:“古官休假,告之。”“漢律,吏二千石得告,告之。告者為官最有功,法也宜。給情報的,三個月內免病。”通知,又稱急、平和、休假,壹般不固定。據史料記載,我國現行的“五日工作制”始於西漢。《當時韓正傳》載:“孝時,我為太子,每5日休壹次。”《韓石·石灣君傳》也載:“每隔5日,我沐浴歸親。”所謂“歇壹歇”或“洗澡”,在《唐初書》中解釋得很清楚:“休假也叫休息。按漢律,官員洗澡要休息五天。”以上文獻均顯示西漢官員每五天休息1天。從那以後,古代官員的假期被稱為“洗澡”和“沐浴”,意思是這些天妳可以擦洗,打掃衛生,走親訪友,遊山玩水。這種做法壹直延續到隋唐。

唐朝永輝三年,朝政頻擾,朝廷將“五日休”改為“十日休”,古書稱之為“十日休”。據王品三《古今事考》記載,唐高宗說:“三年來,永輝以天下為安,壹切從簡。每休十天,任其不理事,因其大度而釋然。”當時官員每10天休息壹天,早中晚各壹天。也被稱為“歡”,意思是洗澡,這個節日從那時起就被稱為“歡”。據《問奇林》“關上桓,關中桓,關下桓,早中晚,建唐制,沐浴十日懸。”“十天休息”的規定相當嚴格。凡有三品以上的官員,休假前都要“請假”,休假期滿後到衙門註銷,也就是報到。否則將扣發壹個月工資,甚至開除公職。宋元時期普遍沿用“旬休”制度。

古代官員在遇到緊急情況不能回官職時,也有“急假”。比如晉代規定:“急著休假者,壹月五日急,壹年以六十日為限。千裏之外的,要耽誤二十天。”在晉朝晚期,住在外地的官員在探親時可以休假。清政府也給有功人員“賞假”。這種“緊急請假”在今天看來還挺人性化的。比如個人要履行對家庭的責任,政府法令就有相應的假期規定。最寬松的是唐朝的規定,包括:父母住在3000裏之外,每三年有30天假期(不包括路途)。父母在500裏之外,每五年有15天省假;孩子結婚,有9天假,不包括旅途。其他近親屬分別結婚5天、3天、1天;父母去世後,被強制解除軍官職務3年,如果是軍人則為100天;5月份有15天的田假,9月份有15天的衣假(古代有9月份準備寒衣的習俗,叫衣贈)。

從中國古代最寬松的唐代節假日制度可以看出,節假日的設立大多是因為人和事。沒有壹個普遍的休假制度,也就是任何壹個官員每年應該享受什麽假期。比起今天除法定節假日以外的100多天的周末,還是少了,但是我們不能不看到,唐朝是古代社會發展的高峰期,它的休假制度是非常人性化的。不僅將在個人生日、教師葬禮和親屬忌日給予官方假期,還將減少官員在旅途中花費的時間。

除了像星期日這樣的固定假日,還有政府規定的節日。在西漢時期,官員們也在夏天的至日或冬天的至日休息壹天。唐朝和宋朝分別有放假1天、3天、5天或7天的節日。最重要的是春節和冬季至日,每次放假7天。據統計,唐代共有53個節日和假日,包括皇帝的3歲生日和釋迦牟尼、老子的1生日。宋代有54個這樣的節假日,但只有18天被定為“閉關日”,其他日子大概至少有壹部分照常辦事。

元朝承認16個節日和假日。明清時期,節日和假日壹開始甚至比元朝還少。政府只規定了三個主要節日:春節、冬季至日和天皇生日。事實上,端午節和中秋節也變得重要了。但在明清時期,最重要的變化是春節和寒假,持續壹個月左右。對於整個帝國的官員來說,由秦選擇12月20日左右的壹天為他們“加封”。大約壹個月後,將宣布“開印”。寒假可以看作是對失去正常假期和節日的補償。

晚唐詩人李商隱寫過壹首無題的詩:“昨夜的星,昨夜的風,在畫室之西,肉桂廳之東。沒有蔡鳳身上的翅膀,不可能比翼雙飛的齊飛;心似靈犀,情相通。每隔壹段時間送壹個春酒的鉤子,在那裏,我們壹群壹群地在深紅色的燈下擲骰子。直到壹聲鼓聲,唉,召喚我去履行我的職責,我騎上馬,像壹株被割斷的水草壹樣,飛馳而去。”當詩人沈浸在昨夜美景的回憶中時,遠處傳來了鼓聲。天亮了,詩人應該再次去法院。“為官”就是處理公務。唐朝以後,官員們習慣於上午或上下午在政府辦公室,然後下班回家。如果是朝廷開會的日子,首都的官員壹大早就先去朝廷,然後再去他們的辦公室。

在古代,除了類似於星期日的節假日,政府法令還規定了節日和假期。唐宋時期有放假1到7天的節日。最長的是新年和冬季至日,分別持續7天。唐朝壹年有53天假期,宋朝有54天,元朝有16天。在明清時期,政府法令最初只規定了三個主要節日:新年、冬季至日和皇帝生日。但明清時期也采用了1個月的新年假期或寒假。秦的官員會在公元65438年2月20日前後公布全國官員的“國璽”。大約1個月後,宣布擇日“開印”。在此期間,官員仍需不時到他們的辦公室來,但司法案件完全停止。寒假可以看作是對假期和節日損失的補償。

個人在履行對家庭和宗族的責任時(例如近親的婚喪),政令也規定有回家的假期和類似的假期。比如唐朝的規定:父母雙亡,強制罷官3年;如果是軍職,就是100天。父母住在3000裏外,每三年有30天假期(不包括路程);父母住在500裏外,每五年有15個省休;因為唐代官員大多享有職業田,很多是官僚地主,規定每年五月、九月給官員“田假”15天,“衣假”15天。

根據《漢律》,早在西漢時期就有明文規定:“官員休息五日。”意思是公務員工作四天,第五天放假洗澡換衣服理發刮胡子。

到了東漢,這個制度又放寬了。《史記·萬王列傳》載:“官員五日沐浴歸親。”它規定,官員不僅可以洗澡和換衣服,還可以回家看望老人和年輕人,與他們的夫婦團聚。

到了唐代,放假制度由5天改為10天,即每月初、中、末三天的最後壹天。此外,每年的清明節和冬季至日都有1-3天的假期,讓官員回家祭祖,這就是所謂的“至日”。隋唐時期實行“旬休制”,即每十天壹次,但也有壹些集中放假的機會,如清明節、冬季至日、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皇帝生日、孔子生日、老子生日等。,65,438+0-3天的假期被允許官員回家祭祖或舉行各種紀念活動。也許這和唐代比較詩意的環境有關吧!但是到了唐朝,請事假就更嚴格了,每個月不能超過兩天,最多三天,超過壹個月的工資就扣了。如果妳離開超過100天,妳將被停職。最長的是父母的喪假,可以觀察三年。

《文昌雜誌》載:“官員休假,元旦、寒食、冬季至日各七天;上元、中原、夏至日各三天;立春壹日,清明壹日,壹月三日,六十八日。”宋代還有壹個特殊的規定,就是每年十二月二十日各級衙門都被“封”停止公務,公務員回家過年,直到次年正月二十日才回到衙門“開封”。宋代公務員的休假制度更為寬松,全年實際休假達到98天。

明代的休假制度與宋代相比有所改變。月休3天,加上元旦、元宵節、中秋節、冬季至日等節日,可以是18天,年假只有50多天。

清朝的休假制度沒有創造性,前期基本沿襲明朝的制度。鴉片戰爭後,西方人大量進入中國,長期以來每周休息壹天。“星期日”的概念讓中國人產生了認同感,於是清政府基本上開始在上層推行把星期日作為公共假日的制度。

  • 上一篇:國家發改委王中英:政策落實是能源轉型成功的關鍵。
  • 下一篇:如何用ps畫水波紋如何用ps畫水波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