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在天上等,妳怎麽過除夕?

在天上等,妳怎麽過除夕?

早上:清掃灰塵

除夕淩晨,家家戶戶開始忙碌起來。第壹件事是清掃灰塵。雖然臘月二十四就已經“塵封”了,但除夕夜的清潔衛生還是為“過年”做了鋪墊。新年三天,舊俗是不在家掃地,以免掃走“財運”。因此,在除夕的淩晨,人們打掃室內和庭院,扔掉垃圾,以示告別舊年,迎接新年。

上午:貼春聯。

貼春聯是除夕早上的壹項重要內容。應在中午(即12: 00)前張貼,稱為“閉運”或“閉門”。12點以後被認為不吉利。

在舊社會,市場上沒有現成的春聯賣。它們是由買紅紙或請村裏的鄰居代寫的人寫的。每到除夕就在眼前,對那些知識分子來說是最美的時光。在加熱的土炕上擺上八仙桌,以教師為主體的文人墨客會為前來討要對聯的村鄰潑墨揮毫,其樂融融。

春聯的內容大多是吉祥和諧的。正門貼著“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福報”的字樣。與此同時,大富的對稱人物和以尉遲敬德和秦瓊為原型的門神肖像也被貼上來阻止鬼魂。老年人的房間裏都貼著“幸福像東海壹樣寬,生活比南山還高”的字樣。新婚夫婦的房間裏貼著“天上滿是愛情鳥,地上綁著樹枝”之類的;臥室墻上貼著“擡頭見幸福”,豬圈馬棚貼著“肥豬滿圈”“牛馬成群”;車上貼著“萬歷,車符”,船頭貼著“船頭行千裏無波,舵後風會送萬乘”。春聯的橫切面上寫著四個字:“吉祥高照”、“萬物更新”、“山河錦繡”、“百業興旺”。橫切面下掛著用薄彩紙裁刻的吉祥圖案,五顏六色,隨風搖曳,真的很漂亮。

此外,還會舉行貼窗花和掛紅燈籠。大年三十的中午,轉眼間家家戶戶的春聯都會紅彤彤的,大街小巷墨香四溢,節日的氣氛壹下子就熱烈起來。

據史書記載,五代後蜀皇帝孟嘗君寫下了“新春,慶長”的春聯,這是中國歷史上第壹副真正合格的春聯。雖然後蜀皇帝,不關心國家大事和狂歡,寫下對聯後第二年死於北宋,但對聯為後人所傳頌。春聯是中國特有的民間文化現象。

中午:團圓飯

除了貼春聯,除夕中午的團圓飯是壹年中最豐盛的午餐。特點是家庭完整,菜品豐富。不管家裏在哪裏就業,都要趕回父母家吃團圓飯,享受團圓飯。午餐必點的菜是魚,說明他們很有錢。雞代表好運;豆腐白菜,寓意幸福富貴;粉絲,寓意長命百歲,吉祥如意;桃罐頭寓意避禍、祛病安康;好酒意味著永生。其他菜根據家庭經濟情況不同。

新中國成立前,受雇於有錢人或工商戶的長工、雇工,也是在除夕夜中午由雇主招待,這是壹年中的最後壹頓飯。如果用人單位用酒向員工敬酒,並立即支付了所有到期的工資,那就意味著第二年妳就被解雇了,吃完這頓飯妳就收拾東西走人。如果雇主壹次又壹次地向員工敬酒,談下壹年的報酬,說明雇主還會繼續用妳。所以對於這些員工來說,這是壹頓決定明年命運的午餐,讓人覺得有些苦澀。

對於負債的人來說,除夕更是難熬。以前過了小年,債主就會派人到處討債。那些不能償還債務的人不得不藏在西藏,這被稱為“躲債”。他們大年三十吃完午飯才回家,因為討債的也回家吃團圓飯了。在舊俗裏,春節不討債,會被當成鬼,不會有好下場。因此,債務人只有避開除夕。

下午:請慶祝新年

除夕夜的中飯後,家中的主人將族譜莊嚴地掛在堂屋對面的墻上,稱為“請族譜”,並擺好香案、供品、燭臺,準備祭祖。除夕下午掛家譜也是老壹輩傳下來的規矩。

家庭主婦們開始忙於她們的晚餐。他們無壹例外都吃了餃子。俗話說“過年誰不吃餃子”,指的就是這頓飯,叫做“過年餃子”。餃子形似元寶,寓意財源廣進,又因其圓形,寓意闔家團圓。在除夕,餃子經常使用肉餡,因為肉餡餃子是滿的,這意味著富裕的生活,和平和好運。

飯局開始前,家中男子會舉行“請神”儀式,即在住所西面的空地上燒香燒紙放鞭炮,邀請祖先的靈魂回家過年,稱為“請新年”。住在鄉下的人會在屯西的岔口問神。這種習俗源於佛教,人們相信祖先死後生活在西方極樂世界。儀式結束後返回庭院時,請在門口的地上橫放壹個。祖先騎著好馬是用來拴馬的。祖先請回家時,門要開著,然後燒香祭拜。後來,春節“送年”前,香案上會壹直擺著香,晚上點上蠟燭,早晚祭拜。

晚上:守歲給壓歲錢。

吃完“請在餃子裏過年”,我們開始觀察老年。這是壹年中最特別的夜晚,壹家人徹夜不眠,因為這是家庭成員最完整的時候,趕上老了,為家庭大事做計劃和決定,是及時的。據史料記載,守歲的習俗最早始於南北朝時期。梁朝有詩:“壹夜連兩年,五更連兩年。”它象征著趕走所有的惡靈和疾病,希望在新的壹年裏好運。唐代詩人經常描寫守歲的習俗。白居易《客中守歲》詩說:“無酒守歲,鄉愁滿淚。”孟浩然也有詩“續畫燭,且觀舊事而後長宴。”到了宋代,守歲的習俗在城鄉普遍存在。

目前觀察年夜飯的主要內容是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這也是全國人民期待壹年的文化盛宴。除夕夜,是新年和舊年除夕的連接點。那時候,家家戶戶都吃餃子,到外面放鞭炮放煙花,燒紙燒香。壹時間,城鎮鄉村電閃雷鳴,讓喜慶的夜空五彩繽紛。這壹舉動被稱為“發子”,將除夕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當午夜十二點敲響時,新年伴隨著鞭炮聲到來。晚輩跟長輩搶著說“新年快樂”,這叫“求福”。長輩把早已準備好的壓歲錢包在紅包裏給晚輩。這也是孩子們最激動的時刻,因為壓歲錢大多由孩子們自己保管和自由支配。這種好事只發生在壹年中的這個時候。在早年的困難時期,孩子們只能拿到少量的壓歲錢。改革開放後,隨著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家裏孩子少,壓歲錢從幾百到幾千不等。對於普通家庭來說也是壹筆不小的開支,但爺爺奶奶們樂此不疲,寧願省吃儉用也不願虧待孩子,這反映了中國傳統的家庭觀念。孩子常常帶著“小紅包”和甜甜的笑容入睡。第二天,太陽升起的時候,它們又長大了壹歲。父母從裏到外給孩子穿上嶄新的衣服,開始去宗族鄰裏。

  • 上一篇:北京有那些有特色的手工藝?拜托各位了 3Q
  • 下一篇:如今孝順父母的故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