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別人看來,結果導向的人做事有點“不擇手段”。他們更註重結果,而不是做事的過程。只要能達到目的,他們不在乎過程是否合理。這種人的優點就是目標明確。壹旦他們有了明確的目標,他們不會停下來,直到他們達到目標。
如果妳是領導,相信妳也會對結果導向的員工感興趣,因為這樣的人能給企業帶來更多的價值,所以如何理解職場中的結果導向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確認對象是第壹步。有人覺得定義對象很容易,但其中的曲折其實並不簡單。很多人在工作中會把老板當對象主播,以為生殺大權在自己手裏,自然要想盡辦法討好。
我們可以仔細考慮壹下。壹般情況下,老板會因為什麽辭退員工,挖出個人恩怨。大部分是因為工作失誤,給公司帶來了不可挽回的損失,或者員工不能給企業帶來價值,需要按照公司制度辭退。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的對象不是老板,而是企業。
如果妳非要把壹個“人”當成壹個對象,那麽在找對象的時候,妳需要搞清楚誰需要妳的工作,誰評價妳的工作,誰為妳的工作買單。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個人應該是妳的頂頭上司,無論如何也不會是上司。
工作和客戶也是如此。繁雜的工作內容往往會擾亂我們的視線,尤其是對於跨部門的合作。如果沒有看清目標,我們很容易吃力不討好。認識到責任目標也是我們理解以結果為導向的工作場所的關鍵點之壹。
2.?我有壹個做設計師的朋友。前幾天公司收到壹份寺廟的小程序清單,對他來說很簡單,但對方對改動不太滿意。用朋友的話來說,他的設計無論是頁面還是色彩,包括排版,都很高級很莊重,但是幾輪下來,對方並不買賬。
最後對方發了壹張截圖給他,他朋友看起來有點不解。不管他怎麽看,這個頁面都不如自己設計的好,有點土。他想不通為什麽這樣的設計會受到顧客的喜愛。
後來他漸漸明白,找他們的客戶大多是看別的寺廟的頁面。有了參考,他們不需要太創新,也不需要在設計上太創新。
設計師朋友在不考慮需求的情況下,把自己的經驗和所謂的專業眼光套用到對方身上,很容易導致最終的結果出現偏差,而我們在職場中也經常會犯同樣的錯誤。
確認需求是目標導向的重點。數量、質量、工期、成本是我們需要確認的基本要素。如果有其他需求,我們應該實時跟進。總之,作為員工,我們需要了解公司不同階段的需求,在面對客戶時也要清楚對方的真實需求。我們決不能替別人做決定。
3.?結果是壹個硬性標準。我們在生活中做的每壹件事都不是無限接近壹個目標,尤其是在職場中。領導和客戶需要妳的工作成果,選擇最佳職位晉升的人也需要看成果。在這個過程中,無論妳付出多少,只要妳沒有達到那條紅線,哪怕無限接近,妳也是不合格的。不交付結果,只有過程不是工作的完成。
從這個角度來看,很多職場現象都可以得到解釋。為什麽公司會優先裁掉壹些大齡員工?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確實和公司在壹起的時間最長,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但對於企業來說,沒有成果真的不需要苦勞。
在我看來,結果導向是職場人職業素養的體現,鼓勵大家以此為標桿來鼓勵自己。這是非常優秀的品質。但作為管理者,以結果為導向作為考核下屬的唯壹標準,對員工來說肯定是災難。
畢竟團隊需要的不止壹個角色,除了結果導向,還需要目標和人際導向。如果團隊需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壹項艱巨的任務,以結果為導向的成員當然是團隊的主力。長期的團隊建設也需要關系型成員的存在。
他們會對團隊內部的溝通和成員之間的互信合作起到壹定的促進和潤滑作用,這也是壹種優秀的品質。所以妳看,多元化的職場需要多重角色,我們可以用成績要求自己,但真的沒有必要綁架所有人。